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锐 » 其他 » 正文

陈丹青与《西藏组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1349
核心提示:陈丹青西藏组画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自被创出伊始,便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不曾淡忘。二十几年前,作为研究生毕业作品的《西
陈丹青西藏组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自被创出伊始,便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不曾淡忘。二十几年前,作为研究生毕业作品的《西藏组画》被誉为跨时代的作品,无论是在作品选材还是在作品技法上被赋予了突破革新的重要意义。这七幅有着重要意义的油画是:《牧羊人》《进城之一》《进城之二》《洗头》《母与子》《康巴汉子》《朝圣》。话题人物西藏组画《西藏组画》共七幅,1979至1980年间完成于拉萨。它放弃了当时流行的强调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以写生般的直接和果断,描绘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片段。七幅画作幅面均在平米之内,这样的尺寸也自然地避免了泛英雄主义、革命主义的壮阔激烈,使得日常生活的呈现可亲可信。画面中人物形象似乎是信手拈来,无论是朝圣的信众,憩息哺乳的母子,都如同目击般真实自然。康巴汉子《牧羊人》一画对拥吻的情侣的描绘尤为大胆直白。生理的激情取代了革命的激情,男人仅露背影,强悍有力,女人的动作笨拙僵硬,看似不和谐的种种元素却赋予整幅画面全然不同的美感。以往创作中被极力回避的爱情主题首次出现在画布之上,并且如此直露、毫不回避,毫不修饰。西藏题材并不是陈丹青的专利,但陈丹青80年代的《西藏组画》却将西藏题材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他笔下的藏族人民不再是载歌载舞的宣传符号,而是一种深沉、厚重的文化的载体,加之陈丹青所尝试的一种相当纯正的油画语言,他打破了在人们头脑中成为定势的苏联式的绘画安排。他的作品引导了一个新的风潮,启示了表达了更为内在和探索精神空间的一代画风,他的作品成为中国当代美术的一个里程碑是无可争议的。洗头《西藏组画》在内容上,摒弃了之前一贯高大全的乌托邦式的工农兵形象、群像、大场面,将视野专注于身边、非英雄非主题的生活真实;首次公然地将主题的快感服从于绘画的快感,自然而老练地将革命绘画中粗糙的激情、单调的理想主义转化为浓郁沉着的生命力。语言上亦是鲜明有力的,借鉴了法国乡村画派但不失个人特色。色彩团块厚重,用笔稳健,今日仍难有出其右者。作为当时新绘画的代表,《西藏组画》与同期的新文学、稍晚的第五代导演的新电影,构成了80年代最为重要的文化图景。而《西藏组画》则因绘画的直观与平易成为最先发生影响的文艺作品之一,在美术及诸多文艺领域得到广泛有效的回应。《进城之二》。陈丹青讲:“进城的女子拽着丈夫的袖子,这一幕,我在上一次进藏就看见,就想画。但当时不觉得画出一堆行走的夫妻便能够成其为创作——创作,一个多么矫饰而预存的词,我们可能至今在上这个词的当。”他在日记中写道:“6月25日,连续的创作,晕眩疲倦,但是上午还是因为昨夜草图的激动,勾出了不带孩子的《夫妇进城》的薄油稿。由于这激动,下午还是手动画带孩子的《夫妇进城》的正稿,一气画到八时过。6月28日,完成《进城的夫妇》,画到这一幅,有了一个提高,效果几乎是了不起的,胜过前面五张。这种用辛苦换来的幸福很少,很珍贵。”《朝圣》摘抄陈丹青日记:“1980年5月16日:……中午回来时看见藏汉同盟碑前仍有许多人影绰绰地磕拜,忽然我决定画出久已想画的磕长头的画面。这画面以前总很模糊,总觉得像照片,现在虽然我只是看见影影绰绰的人影,画面却忽然出现了:一个完全拜倒的女子,身边很小的孩子睡着了。妇女那边是个跪着合掌,将要拜下去的姑娘,手掌覆在脸前,再过去是两手着地,也立即要拜倒下去的妇女,在她们后面的墙根,我在经过冲赛康时经常看见的那只老羊伏在那里,画的右侧,一个男人站立的合掌的身影。整幅画除了羊和姑娘,几乎看不见一张脸……”《西藏组画》的意义《西藏组画》难于被赋予一个准确历史位置。这恰是《西藏组画》的可贵之处,也是《西藏组画》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命题的重要前提。美术史中重要的作品的意义,便在于它的生命力不限于一时。客观地、开放地将作品重新交给观众,在时空转换后造成的距离感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触及、衍发新的论题,这也是《西藏组画》尚待发掘的巨大价值。主编:余青霞编辑:余 星 甄明哲来源:人民网 微西藏 最心灵你我共同关注用你的指尖轻触我冰晶蓝的心 叩开一扇门你和我 手牵手 共同出发 在高原的脊梁上奔跑跑向明天和远方 这里是最心灵的舞台 长按此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