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锐 » 其他 » 正文

专访书法大师欧阳中石:什么是文?什么是化?什么是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1001
核心提示:温馨提示:扫描二维码,收听广播《中访网》全媒体记者、中访网艺术中心主编 苏长坤欧阳中石,男,汉族,1928年生于山东泰安。首


温馨提示:扫描二维码,收听广播


《中访网》全媒体记者、中访网艺术中心主编 苏长坤

欧阳中石,男,汉族,1928年生于山东泰安。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丈化部艺术系列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等。

早年就读于泰安、 济南、博山等地, 中学毕业后初读于辅仁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专治中国逻辑学史。曾在济南、北京通县等地从事基层教育工作多年,1981年调入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1985年主持创办书法专业,首倡书学教育,在首都师范大学建成了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书法教育体系,使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成为我国书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欧阳中石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戏曲家。书法诸体皆,尤以行草入东晋堂奥,享誉海内外。治学博涉多优,著述40余种,在逻辑、国学、音韵、绘、戏曲、文学、书法等学科都有精深的造诣,工诗词曲联,雅善丹青,京剧艺术为奚派嫡侍。

欧阳中石先生是开拓书学研究和教育以及书法创作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熟衷公益,倾情教育,题词寄语无数,捐助公益事业数百万,提掖后进,不遗余力。他培养的大批书学研究和创作高级人才,成为我们书学教育、研究相关岗位上的中坚力量, 为我国当代文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创作的大量风格独特的书法精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什么是文?什么是化?什么是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他提出以“文”“化”及一切。为此记者专访了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先生。

记者:在之前的谈话里面你提到了以“文”“化”及一切.这样的说法,非常地新颖,它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欧阳中石:关于“文化”这个词应当怎么理解?我们看看现代的辞书,这样说:“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一切了。曾经有过的一切都在里面,但是后面有一个词:“的总和”。总和的意思是总起来说是,具体分析起来就不好叫文化。

记者:举个例子来说。

欧阳中石:比方我们这里盖了一座大楼,这是我们人类创造的。这是个楼,这是个物质财富,不能叫这是个文化。因此我们理解文化的时候是全面地来考虑文化。但是每一个都属于文化,都是文化的一种结晶,本身不好叫。因此说我们牵扯到的一切都是文化。在我们中国的很古的书籍《易经》上说过:“物相杂,故曰文。”这些物都集中在一起了,这就叫文。为什么?“杂”这个字,古代写法和今天不一样了,今天已经简化成一个九,一个木,可古代呢?这边写一个衣补,这边写一个集中的集,这个集是什么?上边是一个短尾巴的鸟,下边是棵树,也可以说是这个鸟趴在树上,这就是集。当然在《礼记》里面还有个补充,说是“五色成文 而不乱”,各种颜色集中在一起,但是它不乱。即美好而且有章法,很和谐。这就是文的本意。文就是美好和谐,化呢,就是一切都美好和谐了,也就是说用“文”把这一切都解决了,都“化”过来了。

记者:您刚才提到文是美好和谐的痕迹,那么在历史上,我们也看到很多不美好的、丑陋的痕迹。比如说像战争,比如说破坏环境这种的,我们能不能称为文化呢?这些不美好的痕迹叫不叫文化?

欧阳中石:是有这个问题,我说是人类在历史上,都要求美好,这话不错。可能两个人要求的不一样。比方说现在有一个苹果放在咱俩面前,是你吃?是我吃?你以为你吃了美好,可我以为我吃了美好,都对,是吧?是你吃是我吃呢?你要吃,我就不让你吃,我要抢你的,我要抢,你也要抢,我也是为了美好,你也是为了美好,可是结果咱俩顶撞了,怎么办?要化解,这个化就是解开呀。咱俩商量商量,你也想吃,我也想吃,我明白了,你也明白了,好,你吃吧,要不咱俩切开。化解有各种方式:一个我用战争打败你,一个是我可以让你,这都是一种化解的办法,都是一种用美好、和谐化解一切矛盾的办法。 我们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是“德”和“容”。德是什么?德,是自己正直地向上,好好地发展,你也这样,我也这样,咱们都抱着“德”这个思想。如果发生矛盾了,我们就互相容让,就可以容。所以说我们中华文化的德和容是了不起的。就是这个化解的过程中,我们有许多文字,就表明了这个问题。我们中华文化有它表现的工具,语言可以表达,但是更重要的是文字。

记者:您之前说过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沟通的,也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文字是一幅画。”这个怎么来解答?

欧阳中石:我是这样理解:人类与人类互相交流思想最方便的是语言,但是语言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你在外边说,我听不见,你昨天说的我也不知道,不好办,把它记录下来,用个符号把它记录下来,今天能看,明天也能看。你再走多远也都能看,这很好了。但是声音呢,它和客观事物没有必然的联系。比方说,这本书,我们北方叫书,南方就叫“虚”,美国就叫book,当然不一样。哪一个是根本的,都是约定的,用个什么符号最好?这个符号你也认得,我也认得,大家都认得,那最好了。用所有的符号画张画,我画个人,画个马,你也明白,我也明白,美国也明白 日本也明白,这很清楚。尽管不会说,但是内容都知道,这种最好,可是我们的这个汉字就是张画。但是可以画的出来的东西有限。有的有具体实物的,可以画,画个山,可以画,画个水,可以画,月亮也可以画,太阳也可以画。太阳,月亮,这可以画。可是有些抽象的事物就难画了。 你比方画一棵树,我们就画棵树。树,有根,有梢,我们可以画两棵树。这个树很多的,这不成了林了吗?我们可以画很多的树,这不就成了森了。这就是说我们有办法可以画出来,有的很复杂的,也能画出来。比方说,画个日,我把日和月挨近了,一个日一个月是什么,这个发光,这个反光,它两个放到一块,就有一种什么现象,光明,这就念个明。这就说我们中国人可以把一个很复杂的现象表现出来。这太美了,应当说太了不起了,是不是?所以我说,我们的汉字。是在一个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记者: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书法又是怎么样去描述这种美好呢?

欧阳中石:我们的文字,就说汉字,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最初象形,越来越不象形,规范化了,现代有现代的写法了,我们都能理解到,现代的这个样,就是原来那种形,我们看到的现代的汉字,就想到了它的形。所以我们的书法这门学问就是把我们的汉字写的更加美好的一种学问。

记者:怎么样去描述这种美好的痕迹呢?

欧阳中石:我们的祖先了不起。历朝历代都给我们遗留下来许多丰富的遗产,有些有很了不起的高度。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已经达到的高度,我们不能忘记,明天会出现的新鲜的程度,我们也绝不放弃,向前追,书法是一个文化,我们学校的名字叫书法文化研究院,不是书法艺术,不单单是艺术问题,而且是文化问题,所以我曾经提出,作字是为了行文,作字行文。做文是为了文以载道,是为了我们的形势,为了我们的需要在做的,书法只是写字吗?不是,是文化,文化干什么?文化为政治服务,为时代服务。

记者:您觉得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文化目标是什么?

欧阳中石:世界的美好和谐。

记者:您怎么理解,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欧阳中石: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前几年没提文化发展呢?因为我们有好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我们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我们就集中到了文化发展上。而且特别明确地提出,我们大家都要共同地追求美好和谐,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国家的要求,也是对人类的共同要求,大家都会理解这个要求,都做了这个设想,都一起往前走,这说明我们人类在向前发展。

记者:刚开始您是教授逻辑学的,为什么后来您又转而走上了书法教育的这条路上了?

欧阳中石:我小时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想法,没有说我将来要做什么,所以我说少无大志,第二句话我说见异思迁,见异思迁是我见什么就喜欢什么。我从小学读书起,我就喜欢各种事物,见什么喜欢学什么,我到上大学了,应当有一个专业了,我读的却是哲学系的逻辑专业,我也用功学了。等到毕业的时候,我们受外界的影响,我们的逻辑学不能得到全国的普及。因此,我就不能教逻辑,我就教了数学。教了几年数学以后,中学的语文又变了,加了文言文了,我读过私塾,因此我又转向了中国国文,叫古典文学。以后又有发展,要求师范生各方面都要具备,语法、修辞、逻辑、书法,都要学,我又转到这方面。什么人、什么事业都要以国家为重,需要什么,我们做什么,这是我们做一个中国人的本份。

记者:之前您从来没有自己的规划吗?

欧阳中石:没有,我很想规,我还教我的逻辑,可是客观上,当时没这个条件。我只好做别的嘛,这很正常。这个路不是坎坷的,应该说是丰富多彩的。

记者:当很多人提起您的时候都叫您中国艺术大师、大家,那么老师在您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老师和大师有什么不同吗?

欧阳中石:我理解到大家对我的一种偏爱,说我是大师,好像是大师至高无上,凭心而论,我没有这样的高度。我说你把我贬低了,我开玩笑,我说我岂止是大,我还是老呢,我是老师,比大师大得多,我是开玩笑,但是我心里很明白,我为什么说我是个老师,我做的职业就是老师。我的老师是把知识、为人教给我的。那么我是别人的老师,也应该把为人、知识教给我的学生。我上对我的老师说,老师很了不起,我很尊重,但是我有对不起他们的地方,我学的不好。我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对我的学生,凭心而论,学生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我没教好,我对不起他们,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在我教他们的基础上,是他们自己取得的。应当说这些学生都很了不起。如果有缺点的话,那是我的责任。所以我作为一个承传者,即使是承的老师,传的学生,我都没做好,这是我自己心里的话。可是我拼命地做,我在学习中在一一本本地做。

记者:好 ,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欧阳中石:谢谢。您今天提问我这么些问题,是社会对我们的一种责任,让我回答这些问题,我都作了我相应的回答,但是我的做法,我做的这件事情是不是合适,我确实不敢自视,我希望广大的群众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记者:谢谢!欧阳老师 您辛苦了。

专访欧阳中石先生有感:立大志、做大事、走大道

中访网特邀作家评论:哲理书画家岳石先生

中国书法艺术,几千年来像群星璀璨的银河系,光辉夺目,有几颗明星特别耀眼。

李斯、王羲之、李世民和当代升起的欧阳中石等。

秦朝以李斯小篆统一了文字,打下了书法文字基础。

王羲之,把书法推向艺术高峰,树立了艺术典范。

李世民,把书法作为科举考试内容之一,推动了书法艺术大发展。

欧阳中石,确立了书法地位,建立了书法教育体系。

从上面的文字的有序排列可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是从远古到秦代、从秦代到当代,源远流长,与国同步与民同行。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书法是民族的艺术形象,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堪称国粹国艺。几千年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献身。当代的欧阳中石教授对书法教育、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对承前启后引领书法艺术从低谷走上复兴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欧阳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从首都师范大学相识到去年钓鱼台国宾馆相逢,三十年过去了,先生一句“好好教书法”没有忘,好象君子协定,一言九鼎。一句话,一辈子,我教书法,一教就是二十八年。

这些年,先生给我的印象就是:中石——忠实。忠实于国、忠实于业、忠实于道。

中石先生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化巨匠、著名的教育家、理论家、艺术家。其成功之道是“三大”:立大志、做大事、走大道。

立大志

人活着意义何在,意义应该对人类有意义。——欧阳中石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岳飞说有志者事竟成。而欧阳先生却说:“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这当然是调侃之词。

先生说的“少无大志”正是胸有大志,只是模糊不清,没有具体的个人打算。这跟当时的时代是相符的。有大智慧、没有小计谋。有大事业、没有小算盘。

先生今年八十四岁,身心健康,神气十足,哈哈大笑神仙一般。他活得那么光彩,那么轻松,一不小心活了个天下尽知的名人。无心、无意、无计划。好就好在“无心”上。有位哲人说:

太精明难成大器

成大器者必然糊涂

大商无算,大人不计

欧阳先生是个不精于算账的人。他说:“人活着意义何在?意义应该对人类有意义,只要对人类有意义,需要我做,我都做”。

欧阳先生比共和国大二十一岁。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要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又要摘掉占百分之八十的文盲帽子,解放了的人们生活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英雄的时代,雷锋、焦裕禄的时代。改天换地、惊心动魄,真是一场壮举。

1954年北大毕业分配到通州基层,一教就是二十八年。什么课都教、什么活都干,哪里需要到哪里去。需要就是命令、需要就是动力。他从事过语文、数学、化学、物理、历史、体育几乎全部课程的教学。跟欧阳先生在通州教学的老师回忆起当时,还记忆犹新,说欧阳老师是个不知累的小伙子,会唱、会写、会打球,到哪儿都是一团火。有人说埋没了这个北大骄子,他却说庆幸了。在他眼里,干什么都好,吃什么都香,成什么名,成什么家也都没感觉,就象结婚生孩子、当爹当爷一样,自然而然。在先生那里我看到的是一颗平常心、平常人,什么时候都安安静静,淡定自若。总是说别人好,自己差,这都是真心话,要想在先生身上找到一点假的东西,只有那颗牙了……。

谈岳飞就要谈起岳母剌字,谈欧阳中石也得谈“母教一人”。上面谈的是时代造英雄,是大环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小环境,家庭教育、母亲的影响,对先生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1928年先生出生在山东泰安。母亲秉承了孔孟家风,以善为心、以和为贵,家中起了个堂号叫“万和堂”。母亲给了他善心、爱心、平常心,这颗心就象一颗种子种在先生的心里,化为成功的基因,一切成功都从这里出发。母亲培养了他许多爱好,学书法、唱京剧、吟唐诗、咏宋词。勤奋好学,考上了北京辅仁大学哲学系,后来又转入北京大学逻辑专业,毕业后教书育人一辈子。

心血化春雨

润物细无声

天下称老师

遍地桃李红

办大事

中国书法是门高深的学问,应当下大力气加以研究。

这个时代,中外交流需要突出这门子,要赶紧抓起来。

——欧阳中石

1981年,53岁的欧阳先生因为教学改革的成绩突出被调到首都师范大学,开始了他对中国书法更深、更高、更广的思考和实践。

温家宝总理说的“仰望星空的人”就是对国家、民族、人类生存作深深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己的事用心最少,国家的事往往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首都师范大学的校园绿树葱葱、书声朗朗。月光下、书桌旁,先生常常不知疲倦地思考着……

一个民族的兴旺、一种精神的长存,不在它的武力强大、它的经济繁荣,而在它的文化是否有普世的价值,只有文化深厚的民族,才能有千秋万代。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是民族的生命。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几千年来,书法成了读书人的象征。

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磨墨写字、读书明理,多少文人都是这么磨出来的!练字练人一体、磨墨养性一统,练出了千秋万代的正人君子,铸造了一个正人正气的国家。因此,中国书法与中国相连,民族艺术与民族同在。

欧阳先生就是一位“仰望星空的人”,他作为学者,几十年如一日,高瞻远瞩,奋不顾身地抢救并发扬光大书法这个民族的镇国之宝。他把书法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把书法列入大学课程、科研项目,让国人正视她、重视她,并把她推到学术位置上,每年招收学生去学习她、研究她,列入国家招生计划,招研究生、博士生,一届届、一年年、一代代传下去,把祖国的文明火种保护起来,燃烧起来,使他与民族同旺。

他做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艰苦奋斗了几十年,在世界上无中生有地创立了高校书法教育体制。

把书法教育从专业班办起,办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步一个台阶,使首师大成为第一所从专科到博士后的书法教育体系完整的学校,这是几千年来教育史上的创举。欧阳先生说“这是国家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先生说:“一定要追随时代、为时代服务”。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变得令世界吃惊,他们瞪大眼晴看着中国。我们穿唐装,他们穿唐装;我们唱京剧,他们唱京剧;我们练书法,他们也练书法。有许多中国书法家被邀请到国外去教书法。欧阳先生也被邀请到日本、西班牙传授中国书法艺术。

“这个时代,中外交流了,需要突出这门子了。我们这个还是空白,就需要赶紧抓起来”,先生说。不光抓体制,同时抓教材,才能让学生有书读,使研究生、博士生都有配套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的同时,欧阳先生抓教材的编写,如《书法与中国文化》、《书学导论》、《中华国宝大典》等二十多部理论书籍,丰富了书法理论,也建立了高校书法教育的理论体系。为谋划、实施这个大工程,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欧阳先生为什么迷上书法,把它当成根本性的大事来抓。我们举三个例子证明。

第一个例子:大唐书风

如果世界上根据各个国家的文化特点命名的话,会有歌国、舞国、剧国、诗国,中国应称为书国,在唐代还要加上诗国。书法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唐朝是鼎盛时期,唐代的书法家形成了星光灿烂的艺术星座。

唐太宗李世民,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组织家。

李世民在教育、取仕、官制上把书法列为一个重要方面,为科举考试四大考题之一。皇帝重视,仕途需要,政府行为,使书法的地位高于其它艺术,唐朝上下书法风气特别盛行。“以地当纸,以指当笔”,老幼学习蔚然成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鼎盛时期。

魏征、虞世南、欧阳询、诸逐良这几位都是皇帝身边的要臣,著名的书法高手。太宗以后几代仍以书取仕任官,所以颜真卿、柳公权都成为大唐重要官员。

书法就是抒发

写字就是写自

绘画就是会话

李世民很明白“书为心画”的道理,懂得现代心理学上的“心像学”、“笔迹学”,“心正——身正——字正,只要字正,心便正”,心正就能为公,为公就能为官。

唐太宗李世民就通过练字、练人,达到字正——身正——心正——官正——民正的良性循环,提高了全民素质,“练”出了一大批“好官”,练出了一个大唐盛世。培根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书法就是这样一个支点。

太宗有长策

身先习翰墨

四两拨千斤

笔杆撬大国

第二个例子,日本书道:

欧阳先生从八十年代至今多次去日本艺术交流,传授中国艺术,深知日本对书道的热爱是难以想象的。日本不是把书法作为写好字的技术,而是真正为了“练人”。日本的书道写的是汉字,不是为了实用,他们看重的是书法的三大功能:

愉悦功能——育人功能——益寿功能。

是愉快的游戏,育人的法宝,长寿的妙药。日本把书法作为他们的国宝。

第三个例子:美国艺术大讨论

世界航天事业开始最发达的是苏联,苏联载人卫星上天惊动了世界,更惊动了美国。美国举国上下进行了一次大讨论,最后找出的原因是:美国的教育不完善,缺少艺术教育,阻碍了想象力、创造力,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废教育。当时政府决定:要使美国公民受到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最好教育。并强调了艺术教育作用,大抓艺术教育。当时麻省理工大学,也必须增设音乐课、美术课,日本把书法当美育教材,美国把艺术作素质教育。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把艺术当作中国的宗教,它的教义就是追求真善美,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扬振宁先生名言:科学和艺术是人类腾飞的双翼。

谁也没有唐太宗那样明智,看准了就大胆应用。对艺术的功能,他看的很深刻,很科学,这必须对书法有深厚的功底,又有深刻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到艺术的伟大作用。

欧阳先生在他的书房里对我说:“书法教学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不能丢,得传下去,练字就是练人,好好教”。 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练字就是练人”这句话再精辟不过了,太明白了、太深刻了。

从这个思路出发,有些疑问就会恍然大悟,为什么中国著名的人物都与艺术结缘,都是书法高手:李斯、唐太宗、李白、刘墉、孔子、乾隆、孙中山、鲁迅、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写得一笔好字,名扬乡里。他老家有位教书先生看他写的字好,频频点头,最后感叹地说:“此人将委以大任也”。

欧阳先生就像李世民那样极力把书法推到应有的位置。他倾注全部的精力致力于书法,他抓的不是小技,而是关系家国兴衰成败的大事。

走大道

做字干什么?为了行文。行文干什么?文以载道。文是要载道的。

——欧阳中石

1、关于天道

欧阳中石一直强调文以载道,并用毕生经历踏出了一条人生成功之道和艺术成功之道。人生之道和艺术之道都归到天道里。天道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天体运行的轨道。比如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有吸引力(万有引力定律),月球有离心力,这两个力正负相等,抵销为“零”时,月球才不会被地球吸引与地球相撞,也不会脱离轨道飞走。所以,这个“零”就是“道”,就是“和”,就是和谐状态下的运动。

天道称“道”,人道称“德”。老子《道德经》就是由道经和德经组合而成的。

孔子的中庸之道由“仁”和“礼”两部分组成。“仁”是爱人,是德;“礼”是秩序,管理,法则等,这是一个社会的两大组成部分。中庸之道的公式为:仁+礼=和(和谐,发展),“和”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

欧阳先生强调“文以载道”,就是用文化,用书法来体现宣传天道,人道,创造和谐社会。

2、关于书道

人们开始学书法时,是写笔画、字形。写到高境界时就会出神入化,得“意”忘“形”了,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体,甚至变成了自己的艺术形象,达到了“字如其人”,简单的笔墨线条成了人的“心电图”、“生命线”。这个艺术真是不可思议,难怪毕加索说“我若在中国,不当画家,当书法家。”欧阳先生正是把书法之艺和天道,人道融在一体,才使“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更新的生命和更深远的社会意义。

欧阳先生的字非常美,不看落款题名就知道是先生的字,但我还不知道称为何“体”,只得到强行谓之“中体”吧。“中体”归到何家何谱呢?先生说到,他上初二时母亲带他拜当地八十高龄的武岩和尚为师,学临《兰亭序》,后来又学欧体,魏碑等,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走上正道,又有高人指点,欧阳先生不仅书艺大进,而且逐渐形成了“中和”之美的艺术观念和书法形象。联想到先生祖籍的“万和堂”和先生的名字——“中和之石”,我强行杜撰的所谓“中体”,应无谬矣。

然而,每当谈起先生的书法时,他总是摇头,连说:“我写的不行,不行。别的先生都比我好。”

把自己看小,才是真大。

更多精彩内容,请用手机扫一扫,关注《中访网》微信公众号

合作招募:中访网( fangtanchina ) ,专注精英人物报道,是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网络新媒体。同时也是知名新媒体《界面新闻》《九派新闻》《博客中国》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已先后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客户端、搜狐新闻客户端、凤凰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客户端、一点资讯客户端、鲜果客户端等知名移动媒体平台,组成强大的中访网全媒体传播集群。并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重点新闻网媒保持同步发稿合作关系。2015年5月,中访网在《喜马拉雅》《荔枝FM》《多听FM》《蜻蜓FM》《考拉FM》《网易云音乐》《凤凰FM》等五大业界知名网络电台的支持下,顺利开通了《中访网精英电台》,除节假日外,每个国家法定工作日,《中访网》精英电台都会按时在各大网络电台、中访网门户以及入驻的各大新闻客户端重磅播出,大大提高读者听众的用户体验,备受好评与欢迎。现因《中访网》全媒体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向全国发展省市执行主编。咨询QQ:2501730627(杨编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