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人堂 » 当代 » 正文

《第六十九期》乾隆御墨欣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384
核心提示:乾隆“寓名蕴古”墨御墨是封建时代专供皇帝书写用墨。自唐代设立墨务官负责制作御墨时起,御墨就没有停止制作过。随着经济的发展

乾隆“寓名蕴古”墨

御墨是封建时代专供皇帝书写用墨。自唐代设立墨务官负责制作御墨时起,御墨就没有停止制作过。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制墨工艺的提高,御墨制作也跳出传统的窠臼,不断推陈出新。到了明清时代,御墨集实用与工艺美术于一体。乾隆时期,御墨的制作已登峰造极。

“文溯阁”墨(左面、右背)

清代社会在乾隆时处于“康乾盛世”的鼎盛阶段,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为官僚、地主和商人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创造了条件,到乾隆后期更形成了一股奢靡之风。即使实用之物,亦精雕细琢,尽善尽美。投其所好,工匠们亦不遗余力,令所制器物极尽奢华,御墨也不例外。


乾隆时期的御墨仍然由地方和中央共同制作。中央由宫廷内务府墨作处制作,地方主要由名墨产地徽州担当。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墨的部分形制式样是由宫廷御书处制订的。由于地方制作的墨不是严格按照要求的数量生产的,进贡品外,不免有少量御墨遗落民间,故民间偶或可以见到有御墨标识的墨,这样的墨不一定都是宫中流出去的。


中央、地方制墨各具优势。内务府制御墨用料上乘,无论主料、辅料都为上品,但受《内务府墨作则例》限制,循规蹈矩,结果制出的墨不合皇帝口味,为此,乾隆皇帝特意下诏,命徽州墨家进京指导内务府墨作处制墨。制墨名家汪近圣之子汪惟高就在征召之列,在京城呆了3年。徽州所制御墨无一例外出自徽墨大家之手。清代制墨四大家中,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均制御墨,而且均在乾隆时期制作过。其中以鉴古斋汪近圣制作的居多,汪氏的《鉴古斋墨薮》一书即以所制御墨为主。汪氏所制御墨包括:御制重排石鼓文墨、御制四库文阁墨、御制仿古砚墨、御制淳化轩记墨、御制快雪堂记墨、御制四友图诗墨、御制咏四灵图诗墨、御制咏墨诗墨、御制花卉图诗墨等。曹、胡两家制造的御墨有春华秋实、光分太乙、黼黻昭文、七香图、山水清音、兰亭高会、天保九如、纶阁、紫阁铭勋、五老游河、归昌叶瑞、御题关槐山水、云行雨施、蟠螭墨、御制棉花诗墨、御制西湖名胜图诗墨、金壶玉液、乐寿堂、铭园图、黄山图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题材不仅一、二家制过。从时间上看,曹素功本人所制御墨主要在乾隆早期;汪近圣跨越乾隆朝的大半时间段;胡开文是乾隆末年的墨家,所制御墨在乾隆末期后。


乾隆时期御墨有以下特点:


形式多样。文献记载与出土实物表明,清代以前的御墨,不论安徽祁门北宋墓出土的唐代“大府墨”,山西大同元代冯道真墓出土的元代阳文篆书“中书省”墨,还是传世的明代御墨,形制都比较简单,基本为椭圆形。明代御墨有装饰。但是绝大多数与龙相关,或者雕饰龙纹,或者以龙命名,偶尔才会落有制墨者名款的情形。这表明明代的御墨以内务府承做为主。清初御墨继承明代传统,其中椭圆形题识国宝的龙纹御墨,除了制作年代改成“大清××年造”外,形制与明墨无异,将“大清乾隆年造”墨与明代宣德年造墨对照,就会了解这一点。可能这种御墨为内务府所制,沿袭了前代的墨模。康熙时,内务府墨作制作的御墨在形式上有创新,出自刘源之手的14种御墨,除了表明是“御墨”的字样外,形式、题识各异。进入乾隆朝,受到乾隆的关注,御墨制作发展到极致。

乾隆“国宝”白墨

宣德年制御墨(左面、右背)


吴振棫《养吉斋从录》记载:“供御之文房四事,类别、称名不可胜纪。墨之属则‘三希堂’‘墨妙轩’皆御制精选。他如:‘光被四表’‘太平雨露’‘宝翰凝香’皆经常进用者。而‘回氐’旧制,‘品重墨神’,亦经仿造珍异。端凝殿为乾清宫东配殿,其南三楹藏康熙、雍正、乾隆间所用砚墨。墨为御书处所制,三朝各两千挺,其形式亦不一也。圣祖朝收藏者,墨上刻绘标志曰‘端凝鉴赏’、曰‘内殿青烟’、曰‘渊鉴斋模古墨清赏’、曰‘订正古文墨’、曰‘评选古文墨’、曰‘佩文斋藏墨’、曰‘法墨’、曰‘畅春园精造墨’、曰‘亿斯万年’、曰‘乌玉玦’、曰‘桐烟’、曰‘耕织图御诗墨’。又世宗及高宗两朝所藏,标志皆‘御墨’二字,款曰‘某某年制’,下钤小玺,或奇或偶,其文曰‘苍璧’、曰‘鸿宝’、曰‘赢黛’、曰‘珠胎’、曰‘龙光’、曰‘希有’、曰‘上乘’、曰‘乌玉’、曰‘云兴’、曰‘豹囊珍’、曰‘文园秘宝’、曰‘天府璆琳’、曰‘秘阁珍藏’、曰‘玉质金相’。”从上述记载中,虽然无法知道墨的形制、质量的变化,但可以看出,至少在墨品名称上,乾隆时期的御墨已经注入更多的内涵。当然,这些御墨有一些是沿用了明代程、方二制墨家的墨品名的,如“亿斯万年”“乌玉玦”“桐烟”“苍璧”“珠胎”“龙光”“乌玉”“天府璆琳”等。在某种程度上,内务府制墨吸纳了地方生动活泼、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只不过内务府制造墨,基本在宫庭内使用收藏,鲜见于民间,几乎没有墨谱著录。


实物充分证明,乾隆时期御墨除了传统的“国宝”椭圆形墨外,纹饰更加丰富,龙纹不再是御墨的主流,历史典故、建筑、人物、诗歌、吉祥图案、文字、印章等都成为其装饰内容。从形制上看,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长、方、圆、椭圆、花瓣、扇子、不规则等形无一不有。如乾隆“寓名蕴古”墨,长11.4厘米,宽5.3厘米,厚1.2厘米,上圆下方形,四边突起。面楷书阳文“寓名蕴古”4字横列,上端行书阳文涂金“御笔”2字。背绘双龙对舞,中间篆书阳文涂金“御香”2字。下阳文隶书:“初摄曾经赐火简沐其七百七旬年无双善本教重泐有数吉光奉独全竝卉书轩于数典,非关治道波□贤由今视昔谈佳话藏具兰亭序一篇”。后署“重摹淳化阁帖成目,并□举士安原本于淳化轩诗火□事,壬辰夏御制”,下钤篆书涂金“尚古”方印。“青圭”墨,长6.8厘米,宽1.9厘米,厚1.2厘米,圭形。面上方楷书涂金“青圭”,下方为篆书“御墨”方印。背为双龙抢珠图案。“文溯阁”墨,长16.7厘米,宽5.5厘米,厚1.1厘米,扇形,四边突起。面楷书涂金《御制文溯阁诗》:“老方四库集全书,竟得功成幸莫如。京国略欣渊已汇,陪都今次溯其初。源宁外此□近矣,津以问之庄继诸。披祕探奇力资众,折衷所,要意廑予唐函宋苑实应逊,荀勖刘歆名亦虚。东壁五星斯聚朗,西都七略彼空储。以云过涧在兹尔,敢曰牖民舍是欤。敬缅天聪文馆,必先敢懈有开余。”下有“臣彭元瑞敬书”及“臣”“瑞”连珠方印。背为彩饰浮雕“文溯阁”风景。侧楷书“徽州胡开文制”。“文津阁”墨,长13.5厘米,宽6厘米,委角长方形。面楷书“御制文津阁诗”:“四库书成将弆之,范家天一倣而为。基营去岁才择向,鼎落今朝弗滞时。子晋漫咵秘书逮,长沮徒议执舆知。名山藏实无过此,却待他年枕□兹。”均涂金。下楷书“臣彭元瑞敬书”,钤“臣”“瑞”连珠方印。背浮雕“文津阁”风景图案。侧楷书“乾隆甲午年”。“文溯阁”墨、“文津阁”墨是四库文阁集锦墨中的两锭,此集锦墨一套五锭,一为圆形的天干地支,加上此两锭和文澜阁、文渊阁墨。

“青圭”墨

“文津阁”墨


文化内涵丰富。乾隆时期御墨的题识、印章或为历史典故,或为对某历史事件的评论,或对某种社会现象所发感慨……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乾隆“地不爱宝”墨长10厘米,宽3.6厘米,厚1.3厘米,委角长方形,四周边棱突起。一面中间楷书“地不爱宝”,上方篆书“御墨”,下方为“巴千潭印”方印,均涂金。另一面为崇山峻岭,中有片片浮云流动。“地不爱宝”是感叹古人随葬的大批珍贵文物不得安放于地下,被后人肆虐挖出。将此作为墨的题识,既是对时人不爱惜古代遗留的感叹,也是对世人的警醒。兰亭高会墨长15.4厘米,宽8厘米,厚1.8厘米,委角长方形,边棱突起饰蝙蝠云纹。面上方篆书“御墨”,中楷书“兰亭高会”,下钤“大块假我以文章”篆书方印,均涂金。背镂兰亭高会图。墨一侧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另一侧楷书“延趣楼珍藏”,均阳识。墨以东晋永和九年(352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其文友、亲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集会饮酒赋诗,王羲之挥毫作序的故事为题材,再现了一段文人相聚的佳话。

乾隆“地不爱宝”墨

兰亭高会墨


破旧立新——再和。乾隆时期,曾经对宫内旧藏墨进行一次整理,把年代久远失去胶性,破烂不堪的墨粉碎,重新和胶制作,这种墨就叫“再和墨”。据前辈学者考证,有“乾隆丁巳”“乾隆辛酉”年款的御墨都是再和墨。这类墨的实物包括“乾隆丁巳十二方式朱墨”“乾隆丁巳长方八角式墨”乾隆御制再和淳化墨等。再和墨制作精细、讲究,以乾隆御制再和淳化轩墨为例,此墨长9厘米,宽2.8厘米,厚1.2厘米,长方形,上端圆角。面有“乾隆御制”“淳化轩墨”楷书,下钤“几暇临池”篆书方印,均涂金。背上篆书“云氐”,下绘执笏人物图案,涂金。侧面阳文楷书“乾隆三十年造”。

乾隆御制淳化轩墨


多用吉语。为了讨皇帝喜欢,相当一部分御墨以吉语为题识,如乾隆“天保九如”墨,径11厘米,厚2.3厘米,八瓣圆形,四边凸起。面上方篆书“御墨”2字,中间隶书“天保九如”,下钤篆书“追其中”方印,均涂金。背装饰日月、山川、河流、树木图案。此墨面、背体现的是《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兴。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篇中辞句连用九个如字,以充分表达祝福之意。又如乾隆年制“归昌叶瑞”墨,此墨残长11.4厘米,宽4厘米,厚1.5厘米,长方形。面上方篆书“御墨”,中隶书“归昌叶瑞”,下有“几暇临池”篆书方印,均涂金。背上方为飞舞的凤凰,下有树木、楼阁,衬以浮云。墨侧一边为“大清乾隆年制”,另一边为“旭辉庭珍藏”,均阳文楷书。“归昌”指凤凰汇集鸣叫,“归昌叶瑞”寓意吉祥。

乾隆“天保九如”墨

乾隆年制“归昌叶瑞”墨


大、小相间。乾隆御墨的另一个特点是所制既有普通尺寸的墨,也有超大型墨。明沈继儒《墨法集要》云:“大墨最难搜和。”因制作大墨用料多,和胶、制坯较难,工艺稍有不当,制出的墨就欠佳,成型后易开裂。所以古代墨工制墨“不喜为厚大”。乾隆时期制作大墨,一方面说明当时不为传统束缚,敢于创新,一方面说明制墨水平提高,可以成功地制作大墨。一般的乾隆大型墨约在500克左右。传世品中有一乾隆丁巳年御制墨,长方形,长18厘米,宽9.5厘米,厚2.6厘米,重达2200克。墨面楷书阴文填金“御墨”“乾隆丁巳年制”,下钤填金方印。似此巨制,世极罕见。


乾隆御墨的题识不固定,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御墨”,一种是“御用”。“御墨”题识多在墨的正面,“御用”题识一般在墨的背面。此外还有“御香”等。


传世的乾隆御墨数量很大,这是因为早在乾隆时期的制墨中就有乾隆御墨的仿制品。胡家、曹家、汪家等后继者也先后沿袭御墨类型制作仿制品,并命名为乾隆御墨而出售。今人遇到有乾隆御墨或乾隆年造款的乾隆御墨时,一定要认真辨别。


除了乾隆御墨本身外,其时的墨模也值得关注。在某种程度上,乾隆时期墨模的珍贵性不亚于墨本身。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