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力派 » 油画 » 正文

浅论学者型书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2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587
核心提示:浅论学者型书家■撰文:李文进“学者型书家”一词在当今书法界被广泛谈论,便引起了我的关注。在众人眼里,有学问的书法家或从事

浅论学者型书家

■撰文:李文进


“学者型书家”一词在当今书法界被广泛谈论,便引起了我的关注。在众人眼里,有学问的书法家或从事书法学研究的专家可被称为学者型书家。本文所论述的“学者型书家”并非仅仅是有学问的书家,笔者认为,有一定书法能力的书法家同时在书法理论上同样有着相当建树的书家才被称为学者型书家。因此,表明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学者专家有着书法爱好,或有一定书法能力的人,从事着书法理论研究的这类学者仅仅局限于书法理论家范畴。

学者型书家备受关注的原因在于当今社会开始呼唤高水准的书法家——书法大师。读过书法史的人都知道,古代书法先贤们同时在书法理论上都有着相当权威的理论著作传世。这些宝贵的理论文献是我们当代书法赖以发展的主要因素。比如,王羲之的《书论》、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怀瓘的《书断》、苏东坡的《论书》、米芾的《海岳名言》、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佚名的《永字八法》等等。浩如烟海的书法文论形成了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家们也都是相当出色的书法家。为此,我们有理由说:古代书法先贤们都是学者型书家。学者型书家一词是针对没有书学理论、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书法家说的。也由此引出人们对书法家综合素质的一种文化诉求,这也标志着书法文化的一种回归,可惜的是当今书法界书法家们能够把握经典且有理论成果的书家太少。正因为这样,要求书法家提高学识、修养的呼声也愈来愈强烈,愈来愈紧迫,然而有这样一群人说:文化修养的高低和书法能力没有直接关系,考核书法家的文化素质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所熟悉的书法先辈无不将自己的学书心得以理论的方式传承下来,以便更有力地指导书法艺术始终保持一个高水准的继承和发展。在书法近现代史上出现了文彭、丁敬、吴昌硕、齐白石等一大批“诗、书、、印”四绝的书画大师。这已经不仅仅是学者型书家,这更是书法家高超的综合素质的一种集中体现,为此,我们古代书法先辈不仅仅满足于书法的“技术”层面,关注更多的是字外功夫,这个书法的字外功夫和封建科举考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旧时的文化人想考取功名必须写得一手好字,(2008年第6期《中国书法》)杂志发表过清光绪年间王仁堪、曹鸿勋二位状元的书法扇面作品,其儒雅书风仍清晰地窥见二王法度,是十分可贵的。如今,古代科举考试的书法门槛已变身为今日书法界的竞技书法。今日书坛的竞赛场其本身也无可厚非,遗憾的是今天流行书风的新二王书风和碑帖结合的王系书风的二大派系取代了经典的二王书风。我也很矛盾,不知不觉在本文中不该出现的“流行书风”一词又出现在文章中。仔细一想,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因为这实在和学者型书家有着密切联系。流行书风的领军人物之一王镛先生本是美院书法专业教授,亦可算学者型书家。以王镛为代表的书法家在书法的创新方面做出了贡献,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但谁都没有想到书法的新思潮在中国书协以及新闻传媒手段的联合作用下,使这种新潮书体迅速地像一阵风一样在全国漫延开来,人们纷纷拿起毛笔心摹手追地学习着今人的新派书风,(这种不学古人学今人的现象令人费解),这批接受新派书风的新生代便成为入展获奖的主力军,(中国书协举办的官方书赛)。于是,流行书风就这样被人们以这种意识形态固定下来。接下来历届展赛中都出现过千人一面的现象,请查看《九届国展书法作品集》。为此,古典派书家们对当代书法不学古人学今人的现象不屑一顾,(我之前写过一篇《厚古薄今》的文章),这种厚今薄古在科学领域中出现的现象本不应该在书法领域出现,因为科学就是要不断推翻前人的见解,人类才有进步。然而书法是以吸取古法为基础而立足于当代的,重点是意与笔会。

先贤书家为我们留下了系统的书法理论体系指导着我们学习书法,(这是我们书法界的幸事)。若厚今薄古就意味着你放弃理论体系做支撑转而追随时风走。这意味着一门书法学科失去理论指导便成了一种书风的简单(技术层面的)模仿。

我绕了一个圈子借“流行书风”来阐明非学者型书家的成因。当代许多书法青年的确很重视书法流行性技巧,这种技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于支离王系书风,重形式不重线质。其二则注重碑帖结合,注重浑厚的线质不重细节,缺乏书法的贵族气。他们在这种技巧上下了很多功夫,也因着流行风的普及性和书法的功利性,越来越重视当代书风流行的共性,即点、线、面、支离、架构、碑帖合成等书写理念。这种理念随着中国书法院的诞生转而形成了新的理论,这种“新的理论”更让人觉得有点像“星工厂”一样地培养书法家,殊不知书法教学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懂法帖经典,分析各时代书风发展特性,而不是去教授学生如何去创新,因为创新的方法因人而异,若不然,书法的创新成果不是由书家个体智慧去完成,而被统一灌输了一种共性的创新理念,这种共性的创新理念造就了流行书风领军人物的辉煌,这种辉煌将必然以失去书法人才的个性发展为代价,也必然会导致书法展赛中屡次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境地。

非学者型书家的成因还表现于书法的普及性强,它可以适应各阶层人士雅玩。因其成本低,只需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瓶墨汁(甚至砚台都可以用盘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练字,书者兴趣所至,写完装裱一下,还可以当作礼品送人,俨然以骚客文人自居。人们因玩弄笔墨似乎有了“文人味”。然而,书法因有着一定的技术性,这种技术通过一定的练习便可以得来。因此,不需多少文化都可以学书法。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潘家园市场,仿制启功、欧阳中石等名家的书法赝品竟然成堆地批发,这些人没有多高的学问,仅凭单一的技术练习便可学像某一家某一派的书风,(以这种卖字为营生,却也解决了一个就业问题)这些“写字匠”亦可归到非学者型书家一类。

据说专仿启功书法的那位竟然惊动了启功本人的关注,于是“叶公好龙”的造假者有一天真的引来了“龙”的关注,启功说:你写的比我写的好,启功先生虽已仙逝,可这个故事却被传为佳话。(这个人是谁已不重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造假者本身具备一定的书画天赋,只是因着生活的诱惑,甘当名家的“奴才”。

当社会在呼吁学者型书家的今天,使我们明白书法家的封号不可随便加冕。书法理论家不会写字,这样的书法理论还有几分可信程度呢?书法家只会写字,连一篇书法美学文章都写不出来,这样的书法家真的能把字写好吗?我们的书法家尤其是书法青年,应该以重视书法理论研究为已任,使书法理论成果真正扎根于创作实践中,而不仅仅是靠一些史料的堆砌写一些所谓的书法理论来,使书法家真正成为有实践有理论的书家。使书法理论的宝库中真正能做到来自书法家一线的创作心得。使“学者型书家”这个时代烙印真正成为历史。

我们无法相信,仅仅是“会写字”的人,真能够把字写好,作为一名书法家,他要懂的东西真的太多,因为书法学融文学、考古学、美学、哲学、金石学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书法的技法只是书法学科的一个基础,它不应该作为衡量一位书法家的唯一标准。

2009-3-4日晚于 心堂

更多精彩内容:

qq:1024613974 微信:lwj2010728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