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力派 » 油画 » 正文

从部长到书法家的蜕变轨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31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298
核心提示:秉承家学,练就一手好字邵秉仁先生1945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早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毕生从教。祖父、父亲和母亲字写得都

秉承家学,练就一手好字

邵秉仁先生1945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早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毕生从教。祖父、父亲和母亲字写得都很好,邵先生秉承家学,从小练就了一手好字。他聪颖好学,品学兼优,但因家庭出身的缘故,青少年时期便饱尝了人生的艰辛。

邵秉仁先生大学期间学的是理工科。毕业后,在工厂当过工人、技术员,在部队经受过锻炼,在农场插过秧。工作之余,除了写字,便是读书。由于家庭的熏陶,他酷爱文史知识,熟读诸子经典,领略传统文化之精髓,潜移默化中铸就了文人品格和情怀。他说:“当年的读书、写字是潜性抒怀的一种方式,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并未想到能成为一名书法家。今天的成果纯粹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步入政界,不丢书法爱好

小平同志倡导的“干部年轻化”,使邵秉仁先生步入政界。他秉承士大夫救世情怀,一路走来,从副处长到处长,从副专员到市委书记。从政期间,他的文人性格和秉性,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他富有民本思想的文章,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追捧。他在辽宁工作期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书法界朋友:沈延毅、扬仁恺、聂成文、王丹……

邵秉仁先生平时不苟言笑,很少应酬。但只要有文人朋友所至,便可谈笑风生,畅叙忘情。他任锦州市委书记时,工作之余常和书法界的朋友们泡在办公室兼书法工作室中咏诗练字,直至深夜。回家时,机关宿舍院大门已锁,他只好翻墙而过。当年一同熬夜的同伴所刻图章“往往子夜”便是最好的佐证。那时,书法界的朋友有事都愿意找邵书记帮忙,有艺术见解也愿意找邵书记切磋,但却没有一个是找他要官的。邵秉仁先生回忆说:“那时,我真正交下的朋友还就是这些书法界的朋友,因为他们不势利!”

邵秉仁先生到国家体改委先任秘书长、党组成员,后任副主任,官越做越大。他经常下到地方搞调研,每到一处不是先听汇报,而是先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曾被误认为是一名游山玩水的领导。邵先生不以为然,他说,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欧阳修、苏东坡、黄山谷等人,都是寄情山水,体察民情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中华文明五千年不间断,是文化的传承使然。上世纪90年代,邵秉仁先生站在文化角度上,分析中国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真知灼见,可以说是走在了许多专家的前面。

邵秉仁先生无论就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还是就任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都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爱好。办公室里支个案子,家里也支个案子,有时间就写上几笔。读书写字是他每天的必修功课,他常常是一写就写到后半夜。他认为,读书、写字、赋诗能让人找到精神的慰藉和养息,提升学养和陶冶情操。回过头来工作,又会提高你的工作水准。

邵秉仁先生身居政府要职,工作繁忙。但他总是忙里偷闲,就是在飞机上、在奔忙的旅途中,都会随身携带几本古人法帖,读帖已成为他旅途中享受的乐趣。他在品味古人帖学时,也是在完善自己的审美理念,熟记前人的章法和用笔,创作中做到下笔有由,风规自远。

邵秉仁先生精通古典文学,他最喜欢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怀让他推崇备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的终身志向。为官也好,为民也好,他骨子里透出来的始终是文人品格。他做人耿直,为人正派,从不违背良心讲假话。他以为,爱好书法不应单纯附庸风雅,而要寻求一种精神寄托和人文遵循。“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种心迹的流露,可在他书写的自撰楹联中觅见:“一泓溪水洗祛风尘人悟矣;半窑金石铸成古韵自陶哉”。 传播文化,用书法回报社会

过了耳顺之年,邵秉仁先生靠着几十年的积累把书法艺术转化为一种文化的传播和心迹的宣泄,也把写字转化为一种回报社会的手段。2005年,他将义卖书法作品所得11万元捐赠给甘肃省庆阳第五中学;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将义卖书法作品所得80万元捐赠给四川省平武县用于学校重建;同年他又将义卖书法作品所得40万元捐赠给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新华小学,用于该校重建;2010年云南大旱,他将拍卖作品所得113万元捐献给大理,用于抗旱救灾;同年母亲节,他参加“救助贫困地区母亲”活动,捐出了拍卖作品所得30万元;随后,又向玉树地震灾区捐了5万元……

前几年,曾有人猜想:邵秉仁先生是官场上到点了,不甘寂寞又到书法圈里来混事了。殊不知,他1986年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辽宁省分会,几年后便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曾入选“第五届全国书法展”、“首届全国行草书法展”等全国性的重要展览。其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故宫等收藏。出版的书籍有《邵秉仁诗文书法集》《邵秉仁谈书法与传统文化》《邵秉仁书法展作品集》《邵秉仁诗稿》等。他还多次应邀作“文化体制改革”、“书法与传统文化”等报告和讲座。他的书法艺术宗“二王”,兼米、赵,浸淫王铎,典雅高古,中和飘逸,帖学功底深厚,既有传统风范,又具时代气息。如此成就,当年只因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而不为众人所知。200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改选推举他出任副主席,许多人才方知书界有其人。

如此花费笔墨,是想梳理出邵秉仁先生从部长到书法家的蜕变轨迹,也可以说是文化轨迹。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了他的个人书作展后曾评价:邵秉仁的经历正是一些中国古代书法大家所走过的路子。这说明是邵秉仁先生内心深处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的毕生追求,使他完成了从官员到书法家的蜕变。许多爱好书法艺术的官员以及离退休后习练书法的老干部也想完成这个蜕变,又不知从何处做起。那么,笔者可以斗胆告诉他:这是个文化问题,也是一个潜心追求和修养问题。

注(笔者:老年报孙立仁)邵秉仁临杨凝式韭花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