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人堂 » 书法 » 正文

书法家潘一见|潘一见书法作品赏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5  浏览次数:925
核心提示:  潘一见,出生于浙江瑞安一个书画世家,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
 
  潘一见,出生于浙江瑞安一个书世家,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对话人:潘一见《瓯雅》
  地点:温州泉庐茶馆
  时间:2021年10月25日
  瓯雅:书法根植于传统文化,现在书法讲究形式美感和章法、技法等,逐渐形成了一门视觉艺术,以适应展览的要求,甚至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展览而出现的魔鬼训练营,您如何看这种现象?
  潘一见:书法的学习,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一些“魔鬼训练营”,能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的字能获奖。但是获奖后能怎样?艺术创作不应该是这样的。艺术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样式。
      
  学现在人的书法,技术一看就明白了,一招一式很快掌握。但学古人呢,则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那个时代人的文化、生活、审美、书学理论等等,要尽可能贴近那个时代的精神。这就是书法背后的文化。
  瓯雅:说到文化,日前有批评家认为,现在书法主要问题就是缺少文化。在他看来,书法技巧层面的东西只占5%,学问要占95%。您赞同这样的看法吗?
  潘一见:这不只是书法界的问题,是社会的大问题,只是放射到书法行业里了。因为现在人的浮躁心,静不下心来。没有去想古人写字的时候,观念是什么?理想是什么?为什么在那个时代出现这样的风格?比如说唐人尚法,这个法是什么法?谁的法?为什么被确立起来?确立起来的审美依据又是什么?每一种艺术形态一定是那个时代文化、政治的体现。它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现象,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那么简单。
       
  中国书法艺术是扎基于中国文化的。作为艺术家,对文化应该有恭敬之心。只有你对艺术创造充满恭敬的时候,文化品格才能在作品上表现出来。
  瓯雅:我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出各时代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清代尚质,各领风骚,又打上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记,为书道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您看来,今天我们的书法审美取向是什么?
  潘一见:审美在每个时代都有变化,但对书法审美的追求,历史上形成了许多美的共识,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可是每个时代的书法家都还在创造,都希望能掌握表现当代审美诉求的技法。对技法的追寻,是为了能达到一种审美的效果。我们这个时代也会为后世积累独特的审美体验。
  瓯雅:唐人尚法,这个“法”,又怎么理解?
  潘一见:我的理解:一是技法。技,近乎道,技是基础。但仅凭技法达到艺术的最高水准,是不可能的。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格调,它是一幅作品的整体表现。它不只是技法,还有后面漂浮着的意蕴、氛围,包括人的修养、品格。
  第二,书法也是心法,是内心的自然流露。所以,一个人风格的形成,是自然形成,不是刻意为之的。
  所以说书画艺术是人的心灵的艺术,它不单纯是技术。但是,它一开始又一定是由技法入手的。
  我们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一定要学古人的经典作品,因为所有的秘密都藏在这些作品里面,接触优秀的东西,充实我们自身。比如我们仅学别人获奖作品的样式,不是自然的,是造作的,生命力是不长久的。
  瓯雅:书法注重笔法之美、气势之美、意态之美、韵律之美,可说是真正的抽象的、表现的艺术。中国绘画是充分运用书法艺术这种抽象手段的。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作为书画比较研究专业的博士生,您在这些年的研究中,有何感悟?
  潘一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历史上的书画关系是一个网状的体系,它涉及到画家身份、书体和画种等等。我们最熟悉的是元代赵孟頫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以书法的笔法比喻画画。近代黄宾虹先生就是实现了以书入画的。
  书法中的墨法不如绘画中的墨法丰富,书法是最关注笔法的。我们在说一幅书画作品有笔有墨的时候,事实上是在说有中国画的味道。即谓“笔精墨妙”。
  绘画中常说“墨分五色”,但这只是一个形容,表述色彩的变化丰富多样,所有的这些色彩最后要调和成一个调子,又融合又有区别,这就是墨的变化。
  书法虽然对墨法没有绘画那么丰富,但它本身对墨的运用也是很讲究的。特别是书写材料的改变,如生宣纸的出现和运用,墨法的拓展让书法风格发生了变化,所以笔墨的变化还基于书写材料的变化。
  瓯雅: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书法“尚”什么?
  潘一见:这需要后人来评价的。我们现在说的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清代尚质等,都是后来人概括出来的。“后之视今,亦犹如今之视昔。”我们现在怎么评价古人,后人也会怎么评价我们这个时代。
  在评价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将历史上的经典串联起来看,要遵循书法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内涵。比如说,从“二王”到颜真卿,到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他们作为每一个时代经典书法的代表人物,背后都有一脉相承的文化的支撑。
  书法是最具文化代表特性的,包括了极大的范畴,比如说从文字到书法,从字体到书体,以及各种字体的技法、变化以及技法的完善、变化和审美等。
  瓯雅:在您的艺术生活中,您对“自我”是怎样看待的?
  潘一见:可以说自我就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习惯,不需要特意表现,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做作的不是自我。
  瓯雅:能否从人生哲学角度谈一下个人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潘一见:在我个人来说,艺术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和我的生活是交织在一起的。生活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可是书画艺术它是更高于生活的,是精神层面的。
  书画艺术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过程的享受,在起笔、落笔、转折之间,体会一种韵律的美,它是一个修身养性的环节,不是追求功利的行为。
  如果说今天我不写字不画画,那我觉得这个人就没有意义。我觉得只有在写字、画画的时候,那才是我。我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总是带着某种使命的,需要完成一件事的。
  瓯雅:提高书画的欣赏水平,您有何建议或方法?
  潘一见:只要做一件事,不断地去看。我建议先去各个地方的博物馆看古代历史上的名作,这里精品多,养眼。有人说看不懂。看不懂没有关系,继续去看,一段时间后,有人再拿一幅画过来给你看,你一眼就能感觉到好坏了。
  我认为,在还没有形成什么标准或标杆的时候,就以古代书画为基础建立标杆。眼高手低不是问题,可以通过训练达到。所谓“取法乎上”。然后,深入了解各个朝代的书画风格的形成,带着问题去看书,看画论、美术史,你就能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了。
  总之,书画不是视觉艺术,它具有广泛的体验功能,是心灵的艺术。只有用心,才能在欣赏和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笔墨的意味和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