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作品欣赏 » 评论 » 正文

佳作《水墨长安》|《水墨长安》作展学术研讨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8  浏览次数:404
核心提示:    吴山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州市美协主席):  我很关注崔先生的画,因为他在变革。他现在的焦墨枯笔,意笔白描式的山
  
  吴山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州市美协主席):
  我很关注崔先生的,因为他在变革。他现在的焦墨枯笔,意笔白描式的山水,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可以不断发展的形式。可以讲是“崔家山水”。不但发扬了中国传统笔墨的一种精神,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现代化的一种引进。这个模式走的很成功。崔先生的探索和风格的形成,以及画里面大的格局有深度,又是非常客观简练的,有自己的语言又有传统的语言,这种结合在一起变革的路子我非常赞赏。假如崔先生在今后发展中间,能够把局部和大的感觉把握的更严谨一些,可能还会在更高的层面上有新的发展。因为他已经进入了比较自由的状态,进入了这个状态以后,向前发展就更加快,值得我们去研究。
  刘文西(中国美协顾问原西安美院院长):
  崔振宽是一个真正画画的艺术家,他有自己很多理论,学习了很多名家的以及传统的,但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扎扎实实下功夫走出来的。他的焦墨是最好的,焦墨很难解决层次问题,但是他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他色彩的水墨的也很丰富,风格也很多样很耐看。我认为他是在山水画里达到相当高度的人才和艺术家。
  曾宓(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
  崔先生的画我很喜欢,很早就注意有这么一个人画的很好。他的画特别是在焦墨,搞的很有个性,很有风格,因为焦墨就是点线的组合,是很不容易的。他是传统笔墨和平面构成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搞的很成功。北方的气度一般来讲都比南方大一点,开阔一点,他的气质不错,底气也足。我觉得如果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有颜色的,就容易落套,如果他的书法对绘画有提升作用会更好。
  蔡景富(美术报总编):
  崔先生的成就早已走出陕西,走向全国,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美术界及美术评论界经常听到一些议论,有人说崔先生的画像那一名师,有人说,他的画并不像这一位名师。我认为,这就是他自己,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也就是说,崔先生的画有传统,有创新,有名家的痕迹,更有创新的成就。
  郭北平(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
  有人说崔公学黄賓虹,其实他学的家数蛮多的,今天吴山明先生说这句话很好“他是从生活的感受中,吸纳或者总结了黄宾虹”。他的画里厚重拙朴中还突现着非常难得的灵气,矛盾统一、互相补充的结构非常好。有人说崔振宽是中国山水画的大家,没有问题的。他有他的面貌,有他自己的深度,有他非常难得的文化内涵。
  林海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先生的画给我很不一样的感觉。虽然有人觉得他的作品是从黄宾虹先生那吸取了很多东西,我个人觉得可能还不是那么一回事,长安那一带的山水风光给他一些滋养而且他又是非常朴素。他作品的精神内质里面有很平实很质朴的东西,这个在绘画创作上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美德。从崔先生的画里能感觉到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发展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很鲜活的魅力。
  张伟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画最难处理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实中虚,一种叫虚中实。我们近看崔老的画,笔墨都是在跳动,在演绎着一个个节奏,远观则看出他对世界的认识全读出来了。从崔老这种画风的大气里读到很多内涵是最难能可贵的。这个内涵到底是什么东西,可能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张谷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我觉得崔老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笔墨的研究和深入,在长安画派他们这一辈里面,崔老代表了一种高度。他的作品一部分比较生活,做的很深入,很大气。另外焦墨作品,大家知道焦墨是很难碰的,崔老碰的很有特点,我很喜欢他从那么朴实的画风里面有一点解构出来,到了一种自由的状态,同时又很质朴、纯粹、厚重。
  何加林(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州画院副院长):
  我看到崔老师的画是另一种感觉,我看出一种“茧”,是对生命的渴望和执着。在他的作品里面有文心。在这样粗犷的艺术风格里面,能够看到他内心微妙的很细腻的东西,他的每一笔都不是很草的,都能留的住。一个艺术家的气质、生命力量能够从他的作品里体现出来,这个艺术作品就非常的高了,很了不起。
  邢庆仁(陕西国画院副院长陕西省美协副主席):
  崔老师是调节长安画派艺术精神指向关键时期的山水画大家。是在长安画派之后,山水画领域里的又一座高峰。崔老师的画宁静、灿烂,传统笔风背后对现实生活的诠释更朴茂,更自由。崔老师在学谁的问题上,他学到了对他有用的,放下了跟他没有关系的进行了个人转化。感受到他从传统和生活中得到的艺术营养,今天仍然是陕西国画院的精神支撑,也是陕西画坛的支撑。
  王有政(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老崔现在的作品已经从描写对象走出来,把笔墨本身的价值发挥出来,形式美让人感受更强。刚才吴山明讲的,他的画鲜活。我觉得从他的画里看到客观对象的生命信息,还有画家个人的生命信息,不仅有鲜活的元素在里面,更有老崔个人独特的生命信息,感受很强烈。
  谢振鸥(福州画院院长):
  崔老师的画刚才好多人说是长安画派,我觉得与之是不一样的。《水墨长安》长安画派有历史具体的制约,是在走画什么的问题。而崔老师是在做怎么画的问题?解决了绘画更本体,更本质的东西。他对地域文化感受的深度,一直到后来艺术的表达,更是不一样的。特别是焦墨的作品,画出了他的自在和灿烂。
  杨光利(陕西国画院副院长):
  陕西国画院一批受人尊敬的老师让我们骄傲和自豪。崔老师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山水画大家。我们从他的作品里面已经感受到了。也常看到很多画家,特别是山水画家,一般假、大、空多,而崔老师这个画非常质朴非常真挚,从生活中一路升华到这个高度。
  高天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馆长):
  崔先生的作品第一是纯。只有心静才能达到作品的纯,这样一种艺术上的追求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第二是对笔墨的追求,从繁、简两个方面同时向外拓展,从作品来看都是非常恰当的。第三就是他浑厚大气的意韵。不论是他的简笔还是繁复的作品,都可以看到他所追求的浑厚感、力量感。
  尹舒拉(浙江美术馆业务部主任):
  大家谈到崔先生不是画什么的问题而是在于怎么画。这是绘画的一个态度,语言叙述方式的问题,我们看这可能是黄宾虹某一个构图崔先生画的,其实不是的,尽管是黄宾虹的构图但是态度是不一样的,这个可以诠释为信天游有好多的歌手用不同的方式唱形成不同的风格,从这种角度会有更加准确的解读方式。
  范达明(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
  崔先生作品:苍厚朴茂。到了自由自如的状态,又非常质朴,讲究内美。黄宾虹讲人巧夺天工,你作品拙的外相里是巧,这种巧和江南巧的韵味又不一样。同时你的画不是笔墨等于零而是等于十,从意象造型、书法用笔中提炼自己的风格,粗看形象隐晦在笔墨里细看形象意蕴都有,看了荡气回肠。
  朱德华(策展人):
  崔先生的探索和实践,达到一个收放自如的境界,这是一种修为积累的境界。《水墨长安》呈现了几种艺术语言或者风格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他自己的,是在笔墨或者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思考和追求
  韩红刚(美术报编辑):
  崔老师在陕西的画家中有他的特殊性,他在黄宾虹里面找一些东西,是文化倾向的自觉性。我在想,崔老的水墨画的这么纯熟自由,为什么后来还画焦墨,我想他画水墨可能不足以抒写自己的性情,在焦墨这块更能痛快淋漓的直抒自己的性情所以用大用苍茫都不能够表达你的艺术,我觉得是刻骨铭心。
  王平(美术报副主编):
  大家谈到崔老师的艺术有很多话题,崔老跟长安画派的关系,与江南的关系,与黄宾虹的关系。《水墨长安》以及写意与写实,画什么与怎么画,以及实中虚,虚中实等等。崔老在笔墨研究、深入上做的努力,和他对笔墨价值本身的挖掘,追求的方向,大家都做了很好的阐述。崔老师的焦墨大家讲到有一些是近乎抽象,从这里面又看到有写实的成分在,看到崔老内心很微妙的,在提炼过程当中很多深入思考的领域,他拙的外相当中看到巧的心思等等。谈到他的画,最后拎出来的是涉及艺术和语言本体的学术课题,这个研讨会很有意思、很有价值,这也是崔老本身的学术探索和艺术成就给我们带来的话题。
  崔振宽:
  首先感谢大家参观我的展览并且参加这个研讨会,对我有很多启发。第一大家多半谈了我在探索中的成绩,《水墨长安》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谈的少,我从大家的字里行间还是在找问题,相信我是能找到的。第二,我觉得今天的研讨会学术性很强,涉及的范围很广,这点我很欣慰。第三,各位在发言中间,从我的画引起了一些话题,也说了一些赞扬的话,这些话谈的是学术问题不单是在说我的画,是在谈艺术规律。回去以后我还是要好好画,有人说50岁的人还谈什么理想,我现在75岁了还是要谈这些,我回去还要好好琢磨,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谢谢大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