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人堂 » 评论 » 正文

玫茵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9  浏览次数:525
核心提示: 揭秘玫茵堂主人真实身份  4月7日,苏富比春季拍卖中,将会出售77件来自玫茵堂的中国古瓷藏品。这个消息是上个月公布的,公布
 
     揭秘玫茵堂主人真实身份
  4月7日,苏富比春季拍卖中,将会出售77件来自玫茵堂的中国古瓷藏品。这个消息是上个月公布的,公布的当天,拍卖公司在伦敦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现代艺术展卖,因此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是对于那些了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人士,香港拍卖的消息无异于一记响雷。
  在西方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界,玫茵堂藏瓷可谓私人藏家的个中翘楚,和AlfredClark及大维德齐名。Alfred和大维德均系热心中国古瓷收藏的学者,他们的收藏是除却北京和台北的大型博物馆藏之外最为重要的了。
  还在不太久远的过去,中国人受到种种限制,玫茵堂无法尽情宣扬和追求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及成就。但是随着现代中国财富的与日俱增,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商家及藏家已成为热心的买家。他们对自身的历史——特别是任何能够将现代中国和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时代相联系的物件——充满了热情。根据3月14日发布的报告结果,中国在去年第一次取代英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一大的艺术品市场。
  对中国艺术品的需求迫使其价格攀升,随之也给市场带来了新鲜的财富。玫茵堂这个市场的交易几乎完全是单向的。欧洲和美洲的中国艺术品正在回归中国,这是继19世纪欧洲艺术名作不可阻挡的流向美洲之后最大规模的文化迁徙。买家对藏品的珍稀、品质和起源的重视高于一切。
  凭借其上乘的品质和迷雾层层的身世,玫茵堂藏瓷将会引起不容忽视的中国热。虽然极富盛名,但是这2000件藏品几乎没有全部展出过,仅在私人场合露面。少部分藏品曾于1994年在大英博物馆展出,2年后又在蒙特卡洛展出过。唯一一部公开的记录是由德国学者ReginaKrahl编辑的纪念图录。虽然这部图录有7卷,但是对于将这些藏品汇聚在一起的人却只字未提。
  苏富比拍卖行、Krahl女士以及GiuseppeEskenazi——驻伦敦的经销商,也是玫茵堂的首席顾问,拒绝透露藏家的身份。然后经济学家杂志已经获知,幕后推手是一名93岁高龄的瑞士商人StephenZuellig,他出生在菲律宾。Zuellig先生与其弟,2009年离世的Gilbert曾苦心经营60载,将他们父亲在马尼拉创立的商行发扬光大。今天的Zuellig集团是亚洲领先的医疗服务及药品提供商,并且是该地区最大的农业综合企业,年营业额达120亿美元。这个集团的大部分现在仍然为该家族所拥有,已经为这对兄弟创造了可观财富。
  Zuellig兄弟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HelenLing购买中国艺术品,HelenLing是他们的新加坡合伙人的美籍夫人,当时在上海做中国瓷器的生意。正是她将EdwardChow(即仇炎之)介绍给这对兄弟,Edward当时驻在香港,不久后又转驻瑞士。玫茵堂他是战后时期最显赫的中国艺术品藏家和经销者。早期,这对兄弟对中国艺术品存有广泛兴趣,从古代青铜器到晚期的瓷器。但是他们按照年代将各自的兴趣进行了分界:Gilbert专注于新石器时代到宋代之间的早期陶器,Stephen则将精力倾注于元明清三代的瓷器。
  他们将自己的收藏定名为“玫茵堂”,意为“玫瑰花丛中的殿堂”,另外这也是他们在瑞士的家乡Meienberg的谐音,1912年,他们的祖父在瑞士Zurich东南部的Rapperswil买下名为Meienberg的地产,这对兄弟在那里都有各自的房产,StephenZuellig还在自家的一个狭长的地下走廊中展示他的宝贵收藏。Zuellig兄弟总是寻求最专业的经销商,其中Priestley和Ferraro精通早期艺术品,而Eskenazi先生则深谙晚期艺术品,在25年的时间里,他向他们售出(或者以他们的名义购得)超过160件藏品。但是对Zuellig兄弟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Chow,这位收藏家在这对兄弟心中深植了对中国艺术品的热爱和某种程度的敬畏。
  他们选择艺术品有三条最基本的标准:这件作品的珍稀程度、纹饰的品质以及作品的品相。作为基本规则,特别是清代的作品,复杂三维的作品,比如花瓶要比实用主义的杯碗优先考虑,而平盘则是最次要最不理想的物件。当然不只Zuellig兄弟遵循这些基本规则,但是据说他们在施行这些标准方面格外的严苛。一件作品不光要稀有,具有重要性,他们购买的每件作品还必须具备吸引他们的美学魅力。苏富比销售总监NicolasChow(仇国仕)说“他们对艺术品的甄选是心脑并用的。”Nicolas恰好是EdwardChow的孙子。
  预计下个月的拍卖将会是几场中的第一场,现在为止所知道的主题是StephenZuellig收藏的元明清器物。在谈及如何挑选最初展卖的这批藏品时,Zuellig先生选择的这些藏品能够代表全部藏品的一个缩影,藏品所处的年代上至始于13世纪晚期的元代,下至乾隆及其子嘉庆——死于1820年——统治时期的盛世。每场重要拍卖都会引领新的收藏风潮。中国在过去十年中,艺术品购买潮流绝少例外地遵循着追求时髦和昂贵的规则,而非出于对审美价值的追求以及对藏品精深的钻研。
  Zuellig兄弟的玫茵堂藏瓷是典型的欧式收藏,其特点是具有鲜明的个人品味玫茵堂。中国国内有一些杰出的博物馆,但是没有可供新进买家效法的资深藏家。这种情况假以时日必会改观。正如现在的玫茵堂,中国未来的私人收藏很快也会变得出类拔萃。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著录及传承有序:
  1.《玫茵堂藏中国陶瓷》这套书是ReginaKrahl编辑的,中文名叫康蕊君,此人曾任职于大英博物馆,又曾是伦敦苏富比瓷器部的顾问。
  这套书一共分成三个年份出版,一共四卷,六本。第一、二卷出版于1994年,限量1000套,系统的总结了玫茵堂藏瓷,涵盖宋、元、明、清各个朝代。
  从2006年限量1000套出版的第三卷里,主要介绍是其中的宋朝瓷器部分。
  2011年限量700套出版的第四卷,主要介绍的是元、明、清的瓷器部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