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作品欣赏 » 评论 » 正文

青铜器的修复与鉴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583
核心提示:欢迎新朋友关注本平台:1、点击本文章标题下面“龙腾古玩城”关注本平台。2、通讯录中“添加朋友”或“查找公众号”:输入“龙腾

欢迎新朋友关注本平台:

1、点击本文章标题下面“龙腾古玩城”关注本平台。

2、通讯录中“添加朋友”或“查找公众号”:

输入“龙腾古玩城”或“longtenggwc”关注本平台。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有出土青铜器和传世青铜器之分。我们修复行话称之谓“生坑”及“熟坑”,生坑的意识是指该青铜器物在地下埋藏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久才挖出来的。熟坑是指该青铜器未经地下掩埋,一直在世面上作为摆设或供人们玩赏而流传下来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一件青铜器被人们曾经掩埋于地下,经几十年或几百年后,被后人挖出来,器物表面生成了各种不同的锈,又经人们处理后,供摆设和玩赏,在世间经几十年或几百年而流传下来的,称为“半熟坑”。由于古代青铜器多数是在地下埋藏了几百、几千年之久。青铜器修复在技术上是融修补复原、复制、仿制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

  青铜器由于长期埋葬于墓葬和窖穴中,受到外力的作用如墓葬倒塌、堆积物挤压、人为的破坏等,出土时有相当一部分出现扭曲变形扁凹现象。要恢复器物本来面貌,需进行拼对和整形工作。对质地良好,含有金属质,有一定韧性的器物,可采用千斤顶顶压;利用杠杆原理或自制整形压力机支撑、挤压、拉撬;用铅锤、铅砧捶打的方法来进行整形。

  我们修复中多采用两种焊法,一是使用低熔点金属—锡焊接,焊锡其主要特点:①焊锡由锡63%和铅37%组成的,被称为共晶焊锡,这种焊锡的熔点是183度。熔点低。我们经常用的焊锡条在温度达200多度就可熔化使用,焊接温度无需太高;②在常温下焊锡凝固快,方便调整矫形,容易反复操作。这是青铜器修复工作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技术。

  另外一种方法是氩弧焊接。氩弧焊又称氩气体保护焊。利用氩气对金属焊材的保护,通过高电流使焊材在被焊基材上融化成液态形成溶池,使被焊金属和焊材达到冶金结合的一种焊接技术,对于铜质较好具有焊接条件的器物,我们首先要锉制好焊口,就是在对接的两块铜器断口上锉出铜质,并呈约45°斜坡状方便焊接。

  我们通常锉制焊口,有点焊焊口和通焊焊口之分。其中点焊焊口锉制有船形焊口、菱形焊口、燕尾焊口等,制作焊口的原则是不损伤纹饰、铭文。有纹饰、铭文的地方,焊口要在做在背面。焊口锉露出铜质后,用焊液涂抹,清除其表面的氧化物与污迹,已达到助焊的目的,然后用烙铁熔化焊锡进行焊接,先进行点焊,观察器物焊接口的平整情况,使其平整、无错位及弧度正确地吻合后,对焊缝全部焊牢,依次这样操作。传统低熔点金属锡焊接操作方便,但焊接强度较小,在对器壁较厚的大型青铜器整形时,容易使已焊好的焊口重新撕裂开。所以我们对于大型器物,采用了氩弧焊机进行铜焊连接,以提高焊口强度,保证后来器物整体整形焊接的稳定性。

  在修复青铜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的器物因破损缺少一些残片或附件,这就需要进行补配,以达到器物的完整。青铜器可以使用的材料:1低熔点金属(铅、锡、锑)合金补配,2铸造青铜合金补配,3环氧玻璃钢补配,当修复一件青铜器文物在完成焊接、补配等工序后,需对焊缝及补配块进行修整、锉、砂,使其衔接吻合后对焊缝及新补片的发锈与人工做旧。古代青铜器生成有不同的地子,可根据配块附近器物的地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锈层锈色分布实际情况进行做锈。主要方法有滚、抹、崩、涂、弹、点、等几种手法。最后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本文章由本平台微友陈龙供稿 微信号:long867069902)


--回复:“青铜器”进入了解更多青铜器收藏知识。

欢迎老朋友分享本平台及内容:

1、欢迎大家将龙腾古玩城官方微信推荐给有兴趣的朋友。

2、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腾讯微博,或者发送给朋友。

欢迎大家互动交流:

1、如果你想和我们互动交流,请登录腾讯微博@龙腾古玩城。

2、欢迎大家加入龙腾古玩城收藏圈QQ交流群:24710321,与全国藏友实时交流。

3、欢迎大家通过微信或手机QQ登录本平台微社区,与全国藏友实时交流。

4、您也可以加微信/QQ:2913528518与本平台主持人交流。

欢迎藏友积极投稿:

相关古玩艺术品收藏类原创藏品图片及文章请发至邮箱:2913528518@qq-搜索兰亭名家网-。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龙腾古玩收藏圈”微社区论坛,可以与全国古玩收藏爱好者进行互动交流,你可以发帖分享你的收藏知识及经验,还可以发布图片进行藏品展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