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论坛 » 正文

唐玉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573
核心提示:  原名张枝茂(1937-   )  河南省夏邑人,河南省一级演员,商丘地区戏曲协会理事,商丘八班演员,
原名张枝茂(1937- )河南省夏邑人,河南省一级演员,商丘地区戏曲协会理事,商丘八班演员,1954年入夏邑县豫剧团学艺,攻红脸,在师傅朱朱勤唐,师爷唐玉成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了唐派的演唱艺术,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唱的了不少拿手好戏(诸葛亮吊孝,诸葛亮祭灯,兵困南屯,生死牌,赵氏孤儿,刘庸二下南京…等等),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他的唱腔高昂洪亮、委婉动听,表情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催人泪下、感人肺腑,风靡鲁、豫、皖等城镇乡村,被人称誉为豫东唱破天,赛二唐之美称!

相关文章:关于红脸王
“红脸王”最初是豫东观众对唐玉成的称呼,后来逐渐被人们接受。而如今所有唐(玉成)派唱腔的演员均被称为“红脸王”,所有磁带和vcd上都被标上了这样的字眼:“青年表演艺术家、红脸王XXX”。论坛上有时候也这样称呼唐派红脸演员。
始作俑者是商家。80年代初,由于重新开放古装戏,刘忠河的走红,观众又把唐玉成想起来了,好多人到音像店去找唐玉成的磁带,这种现象给音像出版社带来了商机。可惜出版社找来找去没有找到唐玉成的唱腔(即使找到,由于录音质量差,也已经不能翻录为商品磁带了),于是便把唐玉成的徒弟杨启超、刘新民找来,灌制了磁带。为了销路,商家一律在磁带封面上印制了非常暧昧的字眼:“红脸王唐玉成唱腔精选”,你可以理解为红脸王唐玉成的唱腔,也可以强词夺理地说是“唐玉成(流派)唱腔的精选”。其实里边还有小字,写着演员的名字。比如89年出版的杨启超的“七狼八虎闯幽州”,封面上印刷着大字“红脸王唐玉成唱腔精选”,下边小字写着演唱者为杨启超、许颖、孔庆法,另一面印刷着杨启超的简介:杨启超,60岁,人称“小红脸王”等等。这时候,商家还依然自己认为红脸王就是唐玉成,杨启超仅仅是“小红脸王”,刘新民也只是红脸流派的传人。后来,商家的简介越来越暧昧,不知从何时开始,磁带上、vcd上干脆把红脸演员一律称为红脸王了。受这些影响,连《豫剧大辞典上》也这样称呼了刘新民了:“亦称红脸王”,其实一般观众对刘新民的称呼并不是“红脸王”。
按说,“红脸王”也好,“小红脸王”也好,他们已经作古,随着岁月的流失,他们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因为红脸唱腔也一定会发展的,不会停滞在以前的艺术水平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唐玉成、杨启超之后,新的红脸演员艺术上也逐渐成熟,“红脸王”的称号也应该宽容地给这些红脸演员。但是,且慢,这个称号到底给谁?因为“红脸王”或“小红脸王”只能是一个人的称呼,不能是一个群体,要不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果当作一个群体,把红脸王称号作为豫东红脸流派的总称,人们听了某个被称为红脸王的演员的一段戏,如果感觉不好,就会使人发出“红脸王不过如此,这样的红脸也能称王”这样的感叹,这对于弘扬豫东红脸唱腔,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那么,我觉得,论坛上朋友最好别把所有豫东红脸演员都称为“红脸王”,商家是商家,咱们不必管他,暂时还是把“红脸王”称号留给唐玉成吧。对于其他演员,比如朱坤芳、张枝茂、洪先礼、谢庆军、索文化等等,我们姑且称为豫东红脸吧?
我说这个观点大家可能不太同意。我不求大家都同意,但我在发帖子的时候,总是注意区分的,以前是这样,以后也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