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兰亭资讯 » 热点关注 » 正文

从回归自然中领略书法真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8  浏览次数:2240
核心提示:  什么是书法?很多人认为写毛笔字就是临帖前辈书法家留下的碑帖。这虽然没有错,但并不是对于书法真正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
 
  什么是书法?很多人认为写毛笔字就是临帖前辈书法家留下的碑帖。这虽然没有错,但并不是对于书法真正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回首历代书法家对书法的论述:“吾观夏云多奇峰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怀素言),“屋漏痕”(颜真卿言),“奔雷坠石、临危据槁”(孙过庭言)等等,我们可以理解为书法是对大自然的象形书写。如果我们想真正得书法之神,就必须要领略大自然美的奥秘。几千年来,古人通过笔墨纸砚在绢帛、竹简上书写体悟各自的人生。从研美流畅的楷书,到疏密均称的隶书,到豪放不羁的草书,每一次笔法的变革都凝聚着书法家毕生的心血。中国人通过笔墨书写,在纸上传承着孔孟圣贤的经典之作,传承着深具传统特色的水墨书,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从一页页沉甸甸的纸张中活灵活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而我国大好河山碑林众多,无数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间皆留下浓墨飘香的诗篇。大自然从不缺乏美,正是因为诗人们心中的审美意蕴,大自然的美景通过诗人的润色才会焕发出别样的精彩。古人讲:“书照于自然,阴阳生焉,阴阳即生,形式出矣。”总的说来,自然美影响了中国书法两千多年。从书法艺术层面说楷书并非方方正正,四平八稳,有的整个字看上去平稳,但点画灵动、险绝,欧阳询大师对此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以集欧楷精华之大作《九成宫醴泉铭》为例,品读碑帖,我们可以发现《九成宫醴泉铭》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九成宫醴泉铭》为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其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用笔中锋,中宫收缩,外拓舒展,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线条厚重,挥洒有势。细读碑帖中的字,欧阳询总结其笔法为如下几点:其一,“点”如高空之坠石,《九成宫醴泉铭》第一个字即为“九”,原贴中的“九”有明显倾斜,似倒非倒。这就是险绝,似高山坠石,即使在书面上观摩,我们依然可以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二,心勾似长空之初月,笔画越少的字,越要比例得当,重心安稳。其三,“横”如千里阵云,天空中无边无际的云彩起伏不定变化万千,正如碑帖中的“横”,运笔到中间时将笔锋抬起,使之有一个由粗渐细,又由细渐粗的变化过程。其四,“竖”如万岁枯藤,一根古藤往往能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度之美,看似历尽沧桑,但内里却充满生机。《九成宫》通过笔画书写的韵律把人的内在精神传达出来,将大自然的景物书写上升为一种人生境地,从而使书法成为体现人生命意趣的承载体。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临帖的层面上,将永不会领悟到书法的真正精髓。只有把碑帖中所承载的品质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才可以真正与前辈交流,体会当时欧阳询大师在挥洒笔墨时的精神感受。而碑帖中的文字形象归于自然,而在书写时心灵同样归于自然,碑帖中的一撇一捺皆自由驰骋于天地之间,通过书写大自然的美景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体味。书法告诉我们,人与物是统一的,书法也是物,是在纸面上跃动的物,人只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人书合一的境界,才能真正领会碑帖中所蕴藏着的笔墨人生。
 
  一纸笔墨咏风华,随着时光流逝,前人的足迹我们现在只能通过书籍来回溯,一页页纸张连起来汇聚成历史画卷,使我们与前人拉近了距离,让我们又穿越回古代,与欧阳询切磋畅谈,共同经历书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体味人生百态。在电脑逐渐使人们冷落了笔墨纸砚的今天,我们逐渐淡忘了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回到笔墨中,回到一页页纸中去体味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精髓,去领悟古人留给我们的人生感悟。千彩总是意不定,一纸千载咏风华,笔墨飘香的书卷留给我们今人的不是遗忘,而是刻骨的铭记。
 
  国家民族画院 方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