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作品欣赏 » 鉴藏知识 » 正文

读《范增自述》,用现在的流行话说:他是他自己的脑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1639
核心提示:导读:本文是知名撰稿人潘采夫一篇评论范总的文章,以《一个特别景仰自己的人》为题目,潘采夫在文章开头说道:北京文艺座谈会之


导读:本文是知名撰稿人潘采夫一篇评论范总的文章,以《一个特别景仰自己的人》为题目,潘采夫在文章开头说道:北京文艺座谈会之后,本山大爷激动得睡不着觉,国家范曾更是挥毫赋诗数首,抢去了本山的风头,告诉人们谁才是真正的弄潮儿。



(来源:潘采夫 原标题《一个特别景仰自己的人》)



北京文艺座谈会之后,本山大爷激动得睡不着觉,国画家范曾更是挥毫赋诗数首,抢去了本山的风头,告诉人们谁才是真正的弄潮儿。


北京文艺座谈会之后,本山大爷激动得睡不着觉,国画家范曾更是挥毫赋诗数首,抢去了本山的风头,告诉人们谁才是真正的弄潮儿。


关于范曾,流传着很多佳话,在每一个历史的拐点,都有他孜孜不倦的身影,一去一归都是戏。前几年,我为报纸写过一篇书评,对范曾写的一本书谈了些感受,不乏偏见。编辑老师比较了解范曾,为缓和气氛,特在文前加了一段:“范曾,一代国画大师,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故宫举办过个人画展的书画家。这篇文章,可能读起来会令范先生及其拥趸觉得刺耳,但望范先生雅人有雅量。”


不想范曾真的读到了文章,也果然显示了雅量,他特地联络报馆上级领导,说已跟某某部打过招呼,小心关了报馆云云。其雄姿英发,至今想来,耳畔尤有虎啸之声。


几年过去,报馆尤在,范曾更红。特将旧书评找来重贴,以纪念这段值得纪念的过往。不知这次,范曾会不会把六根微信给关了?心下惴惴,不知如何向马化腾交代。


《范曾自述》读过之后,最大的印象是,他对自己的景仰真如滔滔长江之水连绵不断。


在“往事堪怀”部分,范曾写道:“当我有了这样明确的发现之后,我的艺术的进步简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全社会震惊,我的画也以空前的速度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仅仅十年时间,我像从激烈的地震颤动中,大地被拥起的奇峰,直插云天。”“我自以为几根衣纹足以睥睨南宋,与梁楷伯仲。”

  

不低调,也是文人的可爱之处,既然压抑不住对自己的崇拜,那就任它喷薄而出,狂狷任性,藐视流俗,这在中国古代是很多的。但范曾自己说,他“获得了各阶层人民的喜爱”,这种刘德华一般的本事,显示出范曾与狂狷又不是一回事。

  

范曾在书里写了不少跟他有过往还的文人,我以为其中会有文怀沙先生,这次没有。但还是写了一句,“著名文学家文怀沙的《修乳法堂记》,我以为是一篇千古妙文。”是不是千古妙文呢?特意找出来看了看,未见得吧,如果放在“千古”里面,算得上“小升初”水平。

  

范曾出生于南通范氏家族,据本人称是范仲淹的后代,明清十二代先人里,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诗人、文学家和画家。范曾书中讲了他母亲、父亲和哥哥的事情,这三个人让我肃然起敬。范曾的母亲一生当小学教师和校长,但在文革中被挂牌游街,于1970年去世;范曾的哥哥是革命者,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1年含冤病逝;范曾的父亲一生淡泊,很爱写诗,范曾给他印了一百本诗集,老人死后,家人整理遗物,发现诗集还有九十九本放在角落包着。

  

范曾一家的经历非常典型,江南的书香门第家庭,很多世代诗书传家绵延不绝,记录这个家族的历史,包括它的衰落史,应该是具有文化史意义的史料。先祖上曾经阔过,到如今家族人材畸零,作为家族继承人,应当有所思有所得,可惜只见摆家谱,不见人反思。再一个,范曾的父亲不知名利何物,与范曾在书中的文风大相径庭,两人倒也体现出了不同时代的影子。

  

记得看过一个新闻,范曾号召在中国书画界来一次扫“俗”,他说:“首先得从头面人物做起,他们这些年奔走于大江南北,举行层出不穷的创作研讨会,必邀地方大款助兴,事后一个个如布袋和尚,背负着、挟持着他们心仪已久的事物打道回府。更有甚者为酒厂设计一个酒瓶,索款数千万,宛如他设计的是一架新式的波音747民航飞机或华贵的轿车,报纸上刊载着他踌躇满志的笑容,旁边则刊有那布袋似的酒瓶。”

  

为酒厂设计过酒瓶的,据我所知也就黄永玉一人吧,给酒鬼设计了一个布袋形状的瓶子。请问范曾先生,设计酒瓶子就比设计飞机轿车俗吗?设计酒瓶获取报酬是市场交换,怎么就成了布袋和尚呢?这个暂且不论,这种号召要扫什么,并猛烈攻击别人的作风,怎么看起来有些文革遗风呢?

  

本书中范曾收录了一文,《忧思难忘说沈老》。这篇文章的起源,是学者陈徒手在《读书》上的文章,《午门下的沈从文》,其中写了文革中范曾对沈从文的批斗和构陷,范曾此文即是反驳陈徒手的。有兴趣者可翻出来做一对比,沈从文本人对此亦有记载。

  

我不是艺术界中人,对范曾的画无可置喙。但看他的画多了,也有一点印象,那就是太像我小时候看的连环画,看不出中国画的意蕴来。我这样外行人都能看透的画,“睥睨南宋”又如何说得出口呢?



搜索“墙艺术”或“wall-art”关注墙报微信号“墙艺术”

报道联系:Email:wallart@wallart

北京世纪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

广告时间


墙报招聘!艺术编辑、艺术商务人才看过来!

墙艺术公司位于号称北京最美街道的三里屯西五街


墙艺术艺术商务部扩编了!现招聘如下职位:


艺术编辑1名

艺术类媒体或艺术行业1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良好的文字能力,有丰富的艺术行业相关资源。

英语听说读写流利,能阅读并编辑艺术类英文文章。

能按照主编要求策划、执行选题。

艺术专业毕业优先。


艺术品销售经理2名

艺术行业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熟悉艺术行业,有丰富的艺术行业相关资源(艺术家资源优先)。

对艺术品有良好的鉴赏能力。

有策划相关展览、举办文化活动的经验,有赞助商资源优先;

熟悉艺术家经纪的全流程,有包装艺术家经验的优先;

熟悉互联网,对电商与艺术行业的结合有充分的理解和思考。

良好的沟通能力,性格开朗,擅长社交。


以上职位工作地北京三里屯西五街西班牙大使馆旁,五险一金,待遇优厚,具体薪资面议。有意者请发简历至wallart@wallart



书画爱好者、藏家朋友看过来…

推荐一个有趣的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