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博客 » 正文

名家荟萃谈学派,促进发展为中医 ——2015全国中医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2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1567
核心提示:转载自《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二十三期高端访谈:名家荟萃谈学派,促进发展为中医——2015全国中医学派研讨会在石家庄隆重举行20

转载自《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


二十三期高端访谈:

名家荟萃谈学派,促进发展为中医

——2015全国中医学派研讨会在石家庄隆重举行



2015年7月18日,在石家庄市汇源酒店召开了“2015全国中医学派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尤其是邀请到几位学家泰斗,年过耄耋之年的老中医学家出席,更增添了这次会议的浓重的学术氛围。

会议由河北中医学院国医大师李士懋工作室、中医学派研究室主办,会议由基础学院董尚朴院长主持,介绍各位来宾。河北中医学院高维娟副院长致欢迎词,她说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学派研究。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段云波局长介绍本地中医的发展状况,段局长用形势喜人和形势逼人来形容目前的中医事业,国内、国际上对中医药的认识和需求空前高涨,我们不仅要满足中医药产业化的发展,还要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之中发挥作用,中医药要走出去。他说,今天的会议,由李士懋大师领衔研究中医学派,深入研究,古为今用,创立现代的中医学派,出成果,出人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安国中药都建设顺利实施,说明中医药事业逐渐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省委在中医学院成立的时候,指示我们要“培养真中医”,也说明中医药教育和传承,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相信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北京中医院刘清泉院长说,去年的学派研究会议就想来,因故没来成,今年特意来参加这次盛会。学派是中医发展、创新的核心,老前辈们对学派的研究倾注了心血。《汉书·艺文志》把中医划分为四大学派,此后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创新流派,近年来按照科学分科的学科模式说中医,中青年对中医发展的道路产生了迷茫,人心很浮躁。按照任应秋先生《中医各家学说》教材的划分,燕赵大地有很好的传统,扁鹊医学、金元四大家、王清任、张锡纯等历代名家都是学术创新的领军人物。这次大会的召开,必将推动有关学术的进步。

广东省中医院老院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吕玉波会长说,从广东来到石家庄,心里很激动,看到这里大家一起研究中医的学派,是事业兴旺发达的象征。在去年的脉学大会上,有幸听到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对于辨证论治的阐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岭南医派,有长处,也有局限,如果要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就要博采众长,通过跟师,让各家学术经验在广东省中医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李士懋大师的学术思想,在中医界很有代表性,有很大的影响力。去年我们通过河北省中医院孙士江院长的引荐,使我们广东省中医院有机会能选拨人才来跟师李士懋先生,我们从十几个报名的人之中,选了三个科主任、国家优才培养对象来学习,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希望他们,要惜这个机会,刻苦专研李老的经验,在学习之中不仅要学经验、技术,而要在整体上把握李老的学术思想、体系,要像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提倡的那样“学我,像我,超过我。”做真中医,做铁杆中医,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中,尊师重道是很重要的一条,“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侍奉老师要像对待父母那样。

吕玉波先生的讲话把现场气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接下来的聘任李士懋大师、高徒拜师仪式,尽管很简捷,却很动人。李士懋大师讲话发自肺腑,他说各位都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千里迢迢前来跟我学习,我心中很不安,只有老骥伏枥,共同努力,把中医传承好,发扬好。

86岁的李经纬先生,是原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的老所长,医史研究的泰斗,他做的报告“试疏金元医学争鸣的两大学派与五大家问题”,把人的思绪带入学派研究的学术殿堂。他说,中医学界向来有金元四大家之说,其中没有把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张元素列进去,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他举例说,著名政治家许衡(1209—1281)推崇张元素为“医中之王道”。许衡字仲平,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于忽必烈为亲王时,任京兆提学,于关中大兴学校,官至集贤大学士。《许文正公遗书》说:“张氏(指张元素)用药,以准四时阴阳升降而增损之,正《内经》四气调神之义。”“刘氏(指刘完素)用药,务在推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能用二家之长而无二家之弊,则治病其庶几乎。”他推崇洁古学术为“医中之王道”。苍嵒山人高度评价洁古父子。他为《洁古注叔和脉诀》作序曰:“《脉诀》之书,其医家之入门书也。洁古父子,世传医学,熟究方书,洞察脉理,随脉辨证,随证注药,兼集诸家之善,以释后学之疑,其用心亦良矣。江南医士,前所未睹,今虞成夫喜得兹本,不欲私藏,亟刻诸梓,推广活人之惠,其志尤可嘉。以此见洁古之有功于叔和,而虞又有功于洁古也,其小补哉!”

李经纬先生列举了大量的考证资料,他说,张吉甫(兰泉老人)序《医学启源》云:“守真首肯,大服其能,一服而愈,自是名满天下。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当时目之曰神医”。

李杲《内外伤辨惑沦》:“易水张先生,尝戒不可用峻利之药,……其峻利药必有情性,病去之后,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此论与刘完素河间学派相较,有很大不同,完素用寒凉,元素力辟之,李东垣用“枳术丸”,特别加“易水先生枳术丸”,以示对老师之怀念。

王好古先后师从张元素、李杲,取师之长,并有发挥,撰《医垒元戎》,首述伤寒,附以杂病,以仲景之学为宗,参考元素、东垣之学。王氏敷陈张元素脏腑议病,重视脏腑虚损之辨治,从而奠定了阴证学说之基础。王好古著《汤液本草》,称:“今大定间(1162—1189)洁古老人张元素及其子云岐子张璧、东垣李杲明之,三老出者,想千百载之下无复有之也。何以知其然?盖当时学人虽多,莫若三老之实绝也。”《汤液本草》也是源出于洁古老人的《珍珠囊》。

经过系统论证,李经纬先生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医史学界有意淡化“金元四大家”之传统评论,而并列评述两大学派(河间学派和易水学派)和五大家(张元素、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借以突出张元素之学术地位,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五大家”论。今天再次提出平列两大学派、五大家以评介金元医学历史的观点,供学术界参考。

82周岁的余瀛鳌先生,也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的老所长,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也是第一节西医学习中医班毕业的老毕业生,他说,中医药学的古今“学术流派”,是推动轩岐医学传承弘扬、发展、创新的主心骨,也是必备的基础,他能明确昭示历代中医名家、名著中学术经验不断丰富、发展的精粹内涵,也是历代传承于世的“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体现,至于如何学习古今名家的学术流派,是青年学子和同道们经常思考的问题。以下我想谈谈中医学子在师授的基础上,如何学习和临床应用古今不同学术流派的学验问题。浅见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余老很谦虚,他出身于医学世家,建国初期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参加首届西学中班。他说,建国初,先父无言公作为上海的“经方派”(又有称之为衷中参西派)名家,他在学术上特别重视仲圣所说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1956年,当时我是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主办的首届西学中研究班的学员,在先父的倡议下,我又拜在秦伯未先生门下,秦老也是反复向我强调仲圣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交代了他毕生治学的经验,他说:“学问的增长、学术经验的丰富,主要靠学习、钻研、积累、探索,这八个字”,作为一名医者,勤学与博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认为:学习不同的学术流派,宜研精覃思,探索其学术临床要点及其对医界的影响程度,而我们所兼学的古今学术流派,对充实和提高个人的诊疗思路和临症水平,也能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我们要谨记汉代大儒王充《论衡·别通第三十八》所说的“不览古今,论事不实”这句名言,说明勤求与博取在医学学术流派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余老当年跟师学习的经历也和一般人不同,他说,我学习中医是“父传师授”的,建国以前念中学时,碰到放寒暑假,就去我父亲的诊室,给他抄抄方子。1955年,中医研究院派代表敦请家父赴京工作,次年春,家父抵京工作,曾为我所在的中医研究院首届“西学中”研究班任教,当然在家里我也有机会向他提问学术疑点,但缺乏临症学习机会。1956年,我有幸拜在秦伯未先生门下,秦老为我们班讲过《内经》,我也曾跟随秦师出过一些门诊或会诊,当时我是中医研究院的职工,也受到了父传师授方面一些学术临床影响。

余老的老师秦伯未是孟河四大医派之一——丁甘仁先生的嫡传弟子,余老说,有人在著述中将秦老、我以及我的一些弟子,也列入“孟河医派”,如果说,我受“孟河医派”的影响,那也只是学术经验的总体方面(包括诊疗和遣方用药等),推崇“王道医学”,即重视扶正祛邪,而在实际诊疗中,又有一些变化发展,譬如在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当时病毒性肝炎(以乙肝居多)盛行,秦老告诉我当时的病毒性肝炎,大多属于中医所说的“肝燥胁痛”证,他主张用《续名医类案》中的“一贯煎”加减,我受他的诊疗影响较明显,经常用一贯煎合柴胡舒肝散加减,确是提高了疗效。后来,我又在多年诊疗中化入“三鸡”(鸡内金、鸡血藤、鸡骨草)加减,疗效较前又有提高。至于肝硬化,我又吸取先父治疗臌胀的立方、遣药经验。尚需加以表述的是,有些新方是个人学习医籍文献中的古方加以变化发展而形成的。譬如说,我生平经治过的癫痫证比较多,早在1960-1961年,我在内蒙古包头市包钢职工医院曾经治疗多例癫痫病症,当时查阅古代医药文献,其中有《外科全生集》转载的白金丸(白矾、郁金),我曾予以试用,结果是有效、有不效,总的疗效不够理想。随着临症的深入,我又深感癫痫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近二十年来我在多例癫痫中琢磨了一个白金丸的大加味方,主旨以“潜镇止痫、化痰通络”为大法,其中的必用药是生龙齿、生牡蛎、生白矾、郁金四味药,经常选用的加味药有桃仁、杏仁、僵蚕、竹茹、胆南星、陈皮、半夏、丹参、赤芍、红花、鸡血藤等药。对于一些顽固、频发病症,往往也加用琥珀末分冲,以上药物往往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症候予以调整。如痰证比较明显的,祛痰药宜多用,如患者有头部外伤史的,又宜多用通络祛瘀的药物。应该说这是“白金丸”的大加味方,疗效较白金丸有明显提高,这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发展。

余老的介绍很详细,报告很吸引人。接下来出场的老先生也是82岁的翁维健教授,他与李士懋国医大师是同学,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他创立国内第一个中医营养专业并任教研室主任。 1986年,他创立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并任教研室主任。在中医中药教学、科研工作及食疗、养生康复等诸多领域均有突出贡献。他的讲授别开生面,是从养生保健入手进行讲述的。

翁教授说,中医营养保健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更深层次地讲,就是利用天然饮食,将人体保持在最佳状态(甚至超常状态)中。食物性能的补与泻两大特性,最能体现中医营养学的主旨。他说,食物补则补气、养血、填精;泻则解表、下火去毒。中医营养学在生活当中的意义,与药物大致相同,这与西方药学中的营养概念不同,西方主张将食物与药物绝然分开,不赋于食物以直接保健的作用。然而在日益兴起的“天然疗法”中,中国食物的保健与治疗作用得到了广泛承认。

翁维健教授几十年来从事研究中国古代保健医疗食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所研制的中国保健食品(寿膳)和医疗保健食品(药膳)食谱达千种之多。翁先生的药膳食谱当中所介绍的药膳,并非含有药物的食物,而是有关天然食物含有药物般的作用,对人体是绝对无害的。翁先生说,中医食疗、药膳是中医五千年来对人类杰出的贡献。

翁维健教授从事保健工作20多年,从“吃、拉、睡、尿、行”中总结出一套养生经验:要吃得杂,每天至少吃30种以上的各种食物,并且要认真地吃早餐;每天要有足够的大便量,最好能有2次,为此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多喝开水,每天至少要喝普通水杯8杯开水;老年人早睡早起,睡眠时间零零星星,应顺其自然,犯困了可随时睡一觉;尿的那一刻要咬紧牙齿,绝不要出声,可使牙齿坚固,只要长期坚持,排尿不畅等困扰也会得以缓解甚至消失;人老先老脚,脚底有20多个穴道,要经常刺激,每天行走1小时是一个好方法,不管季节如何,都要坚持睡前热水烫脚15分钟,可将一两中药大黄”敲碎,用纱布包好,煮15分钟后,用此水洗脚,具有消炎杀菌、活血化瘀的作用。

如果你是个忙人,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情况,把体育锻炼化整为零。具体做法如:未起床之前,可用双手摩擦脸面,从下向上,反复多次,直到脸颊泛出红光,用手指揉揉眼睛,捏捏鼻梁,然后再深深地吐几口气。躺在床上,可做一种绝妙的运动,即浑身绷紧使劲。保持全身的肌肉紧张,紧过一阵,再把全身的肌肉都放松。如此反复3次,可使你的肺活跃起来,给你一种极其安详舒适的感觉。在床上还可以曲伸手指,转动脚腕,做许多种腰腹部运动和抬腿运动。床上的运动,用不了‘多少时间,却可以换来一天的舒畅。

在洗脸的时候,别那么快就把毛巾放到水里去。先把热水瓶打开,倒一点热水在毛巾上,轻轻地烫烫脸。热水烫过以后,再用冷水洗脸,既有利于保养皮肤,又能让人一下子精神起来。

另外,一盆冷水就是一个游泳池,能使你得到类似游泳的好处。冼脸前,先深深地吸一大口气,然后把脸浸在冷水里,慢慢地吐气,尽可能延长吐气时间。渐渐地,你的呼吸会越来越长,肺功能会越来越强,精神自然会越来越好。

平时,能够走,就别站着;能够站,就别坐着。因为走着、站着都是锻炼。而忙人在日常生活中坐着的时候太多,站着、走着的时候太少。为了身体健康,就要尽量利用站着和走动的机会,上下楼的机会更不能放过.

翁教授的讲演令大家别开生面,受益匪浅。接下来出场的教授,是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刘亚娴教授,他说,中医学派的研究,对于中医学寻本溯源、探支析流、整理、继承和发展中医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中医界对中医学派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有些内容已几成定论。目前,笔者认为,中医学派的研究要注意几点:一、着重临床,突出实用性;二、着重思维活跃,突出开放性;三、着重抓“点”、“添彩”,突出包容性;以读《医学启源》为例,略抒刍荛之见。

刘亚娴教授说,不用古方与必用古方;尊(遵)“经”与离“经”。张洁古以不用古方、自为家法自许,认为:“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而每自从病处方刻期见效”。如何看待其不用古方呢?从正面讲,1、这体现了张洁古的医学创新精神。选读前人医籍,每人可能有不同的着眼点,笔者的着眼点是什么呢?兹以研读《医林改错》为例,浅谈管见:《医林改错》为笔者喜读的著作之一,原因是:(一)该著作简而不杂,乃临床实实在在的记录,实用性强;(二)作者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这点是衡量著作价值的标尺。《医林改错》体现了王清任:敢于怀疑,善于否定;精于调查,善于探索;立足创新,永不满足的求实精神,虽然著作中也有一些错处需要去改正,但不掩其辉;(三)所拟处方功能,无修饰,无勉强的内容添加。比如,许多方剂主治均未言脉诊、舌诊,作者是否不重视脉诊呢?非也!《医林改错》单有气血合脉说,已概述了对“脉”的看法,而“诊脉断死生易,知病难”一语尤有见地,既然对脉有了总的看法,各方的主治也无必要非凑一个脉象,这同时也给运用方剂者,留下了思维的空间;(四)最主要的是,方剂临床疗效佳,扩展应用范围广。上述诸点,可以说是笔者选读中医医籍的着眼点,《医林改错》如此,笔者另一喜读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亦如此。研读前人文献后还应善用,应用中可加深理解、开拓思路、启发新知。

刘亚娴先生站着讲述自己的学术见解,以大量的病例佐证自己的观点,给听众、代表们、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精彩之处,令人拍案叫绝。

下午,第一个出场讲演的是北京中医院刘清泉院长,他的题目是“东垣学说在中医急症中的应用”。河北中医学院退休的牛兵占教授,讲述了现行《黄帝内经·素问》的五运六气说,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振瑞教授报告了刘完素“六气病机说”以及张元素对它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刘观涛主任,介绍了他对李士懋大师“平脉辨证学派”的全国校园推广的设想。河北中学院基础学院董尚朴院长解析易水学派药物入经引经学说,中西医结合学院杜惠兰院长探析刘完素治疗妇科疾病之经验。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副院长论述易水学派对中医传承的启示。山西中医学院高建忠副院长满含激情,讲述萧萧易水生波,燕赵名医自多,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英栋主任医师论述中医学派历史名家的“偏与不偏”。河北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组周计春教授讲述以《医学启源》“治燥十方”为例解析张元素学术思想,张再康教授以别开生面的语言论述张元素未列入金元四大家原因。

一整天的学术盛宴,令大家收获良多,期盼来年再次相聚,以便推动学术研究,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另: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河北中医学院李士懋名医工作室承办的“国医大师李士懋学术思想研讨会”拟定于2015年12月26—27日石家庄招考大厦举办,欢迎大家参加。此项目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继教项目,授学分6分。欢迎踊跃投稿,投稿邮箱:lishimaotcm@163.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