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兰亭资讯 » 新闻 » 正文

民国油画:春梦与梦醒时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9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688
核心提示:人们只知道徐悲鸿会画马。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创作过《田横五百士》这样的巨幅大历史油画(197×349cm,1928-1930年) 与同期的美国


人们只知道徐悲鸿会马。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创作过《田横五百士》这样的巨幅大历史油画(197×349cm,1928-1930年)

与同期的美国画家、俄罗斯画家、日本画家相比,民国油画的品质相对幼稚、脆弱,刚刚含苞待放,就忽然枯萎、折断;只有青春期,没有成熟期。

“民国油画是一场春梦,也是一场真实的悲剧。”在南京四方美术馆的会议室里,对民国油画脉络的断裂深感惋惜。

“关紫兰与张爱玲相似,关良和沈从文相似。关紫兰是大家闺秀,异常早熟,解放后隐居上海,直到1980年代逝世,完全被历史遗忘。关良,以国画戏剧人物见称,直到1990年代,我们才知道关先生是一位资深的前卫油画家,就像到1980年代我们才知道沈从文是资深的小说家。”

6月17日揭幕的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民国油画收藏展”,展出了包括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常玉、关良、关紫兰、陈抱一等在内的民国画家的百余幅作品。除了中国美术馆与拍卖行中展示的民国油画之外,这是国内第一次比较集中地展示民国油画。

在四方美术馆馆长、艺术评论家李小山看来,这些油画家都是被遮蔽、被贬抑的一群,即使像徐悲鸿、刘海粟这样的大名家,也是同样的命运:“提到刘海粟,就是山水画;提到徐悲鸿,就是马。他们的油画不太有人过问。”

那时几与西方同步

中国学生大规模涌向欧美,是在1919年勤工俭学运动之后。巴黎美术学院成为当时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学校。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吴大羽、颜文?O等都曾在那里学习。

“1920年代下半段到1930年代初,中国人特别多,有好几十个。”荷兰莱顿大学的教师弗兰,对民国时期的中国美术留学生历史非常感兴趣。她曾在法国国家展览馆见过一份“入校登记书”,上面记载了当时中国学生的留法情况,每年谁申请、谁入校、跟谁上课……细枝末节,相当详细。“很多名字不知道是谁,找不到了,因为可能以后他们就不画画了。”对此,弗兰很遗憾。她正在申请一项研究基金,如果成功,她将在巴黎呆上8个月,专门研究当年学油画的中国留学生群体。

被徐悲鸿推荐去法国留学之前,颜文?O在国内作画,就开始尝试在颜料中加油。1921年春天,他以苏州某一肉铺为对象,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粉画《肉店》。第二天,肉铺老板因病暴死,店家不再让他继续作画。可见,当时我国民众对西方美术的陌生程度。到巴黎后,他在国内画的另一幅粉画《厨房》,入选了当年的春季沙龙展,并在夏天时获得沙龙展荣誉奖。

弗兰研究的另一发现是,虽然当时有那么多中国人到法国留学,但“真正注册过、有正式学籍的,也就徐悲鸿、潘玉良那么几个人。”

庞薰?G是自费去法国留学的人之一。他本名叫庞薰琴,留法归国后,《申报》把他说成是一位“女画家”,于是他就把“琴”改为“?G”,此“?G”与彼“琴”其实是一个意思,只是用以避免性别错位不得已而为之。


 
关键词: 那时几与西方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