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作品欣赏 » 访谈 » 正文

国画“十八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0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565
核心提示:点击文章题目下方蓝色鞍山城市礼品快速关注我们。鞍山城市礼品是一个浓缩鞍山文化产业,塑造鞍山品牌形象,打造鞍山文化产业的有

点击文章题目下方蓝色鞍山城市礼品快速关注我们。鞍山城市礼品是一个浓缩鞍山文化产业,塑造鞍山品牌形象,打造鞍山文化产业的有市政府支持的标志性文化产业。鞍山城市印象馆在鞍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努力塑造成为鞍山城市的一张金名片,为鞍山文化产业做代言。

线条在中国传统绘中一直担当着重要角色,从洞壑壁画到彩陶图案,都离不开线条这一表现媒介。描是国画线条的一种表现技法,这种技法使得线条被突出运用,它不再单纯起到勾勒轮廓的作用,而逐渐被用来表现人物的五官细部以及衣带纹褶。有人曾对古人作画的技法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出了十八种描绘人物衣纹褶皱的用笔方法,称为“十八描”。

仰韶彩陶 人面鱼纹盆

“十八描”的说法最早起于何时,学界中并无定论,有说自唐代起便散见于各类书籍中,明朝邹德中的《绘事指蒙》、周履靖的《夷门广牍》、汪珂玉的《珊瑚网画法》才正式对“十八描”进行了概括总结。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是王世襄先生的观点,认为较早对“十八描”进行了完整归纳的为明代邹德中的《绘事指蒙》一书。其书中记录的“十八描”描绘为“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分别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撅头丁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高古游丝描

所有描法的名称,大都依线条的形状,也就是象形的方法来命名,但邹德中在书中只有文字性描述,并未配图,直到清代后期,才出现了有关“十八描”的插图解说本。一位名叫王赢的画家在《海仙十八描画法图》这本画谱中,图文并茂的展现了他所理解的“十八描”。

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顿挫变化不明显,纤细匀称,曲线圆润。

琴弦描:以直线为主。线条用中锋颤笔,有顿挫的变化,多为直线的感觉。

铁线描:比高古游丝描和琴弦描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方劲有力,直线硬折,形似铁丝弄弯的形态。中锋用笔。

行云流水描:往往表现柔软而弯转多的衣纹效果。

蚂蝗描: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钉头鼠尾描:清代名家任伯年擅长的线描法。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转笔时线条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形似钉之头鼠之尾。

混描:乃写意画法。先以淡墨皴衣纹,墨未干时施以浓墨,是“浓破淡”的画法。

橛头钉描:秃笔线描,宋代画家马远、夏圭多擅用。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曹衣描:也叫曹衣出水描。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方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多呈直线,梁楷多用。

橄榄描:顿头大且形如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运笔粗。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吴道子多用。

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画仕女图多用。

减笔描:指的是宋代画家马远、梁楷等人的笔法。用笔粗壮,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洁大气。

枯柴描:水墨画笔法。用笔粗而水分少,很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似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唐 周昉 簪花侍女图(局部) 琴弦描

“十八描”的画法取之自然之物,在历代画家的运用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重要技法。中国绘画重线条,轻色彩,尤其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画更是由“象”与“技”的自然层面逐渐上升到“意”与“道”的精神层面,使“写意”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民族符号。

代代视角:技与道并不分离,“十八描”的绘画技法与中国的文化精神是息息相关的。而如今的中国画创作技法早已不受“十八描”的局限,但只有对这一传统技法的传承与创新,才能在多元文化的世界舞台中展现出中国画独有的绘画特色和审美特征。

====分享提示====

花1秒按右键分享到朋友圈,或贴到微信群,或推荐给微博/QQ上的好友。

在微信“添加朋友”里查找“鞍山城市礼品”微信公众账号ascslp,为你打开城市礼品之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