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作品欣赏 » 访谈 » 正文

“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_艺术家动态_ 艺术家_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7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391
核心提示:  摘要:接触过音乐启蒙教育的人多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些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可能在我们的脑海里产生画面感和色彩,同时音乐也

  摘要:接触过音乐启蒙教育的人多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些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可能在我们的脑海里产生面感和色彩,同时音乐也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就像用绘画中颜色和线条表达感情那样。这里,音乐给人的感受与视觉形象引起的感受具有相同的心理体验,即联觉通感。如何将自己脑海中那一幅幅诗意般的音乐风景画出来呢?在这里我们需要对联觉感受进行一一梳理。为了更直观地反映音乐的感受和联觉特征,笔者借鉴了“精益管理”头脑风暴方法,首次提出“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来“包罗”音乐联觉感受的“万象”,一种可以用来探索音乐、情感和视觉艺术交互作用的有效方法,无论对东西方艺术史涉及音画联觉的美学分析还是当今艺术创作包括新媒体艺术。作为时代发展新趋势,音画联觉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音画联觉视角解读艺术史,音乐教育视觉化或美术教育音乐化。

  Music synaesthesia fishbone graph analysis, a way to visualize music

  Abstract: In our early music education period time, for some touching music, they did remind us of color and image on our brain. They are strongly 1inking with our emotion, same situation for the color and line in the painting which can also bring us with emotion. Same psychological feeling we get both through listening and watching. This is connected to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called synaesthesia. How to paint out those lyric pictures coming from our mind of that music? We must review our synaesthetic feelings first. In order to better integrate all the synaesthetic characters, hereby we propose a "music synaestheisa fishbone graph" in order to collect and analyze all aspect of music synaesthetic feelings, using a similar brainstorm practice in LEAM Management. We believe it is a practical way to explore humans interaction between music, emotion and visual art, not only for aesthetics case study related to music and art history, but also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including new media art. On the other hand, concerning music / art education, there is a tendency to study art history and to develop music education through visual art or visual art education, with art synaesthetic mindset nowadays.

  接触过音乐启蒙教育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些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可能在我们的脑海里产生画面感和色彩,同时音乐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就像用绘画中颜色和线条表达感情那样。这里,音乐给人的感受与视觉形象引起的感受具有相同的心理体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联觉感受。如何将自己脑海中那一幅幅诗性般的音乐风景画出来呢?其实,在东西方艺术史大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音画联觉范例,结合笔者这些年将古典音乐用油画的方式进行诠释和实践,这些都对我们深入探索音乐、情感和视觉艺术交互作用的机制非常有益。以下是三个典型例子。

  1)康定斯基在听完勋伯格1911年1月在慕尼黑的首场作品音乐会后即兴完成那幅著名的画作-《音乐会印象之三》。

  画面主要是黑色和黄色两大色块构成,黑色的类似钢琴形状的联想到勋伯格音乐会上演奏的钢琴。画作反映了康定斯基运用联觉经验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对于他,表现力来自于声音的颜色,反映不和谐音的色彩。在他的《论艺术的精神艺术》中,他详细说明了他对勋伯格音乐的诠释:“这种黄色的特性,是一种被认为偏向更高明度的颜色,能够达到眼睛和精神都不能忍受的强烈程度,就像一支小号,声嘶力竭地吹奏出尖厉或高亢嘹亮的声音。而黑色正相反,它的内在声音是无希望的永远的寂静。”<注1>。

  2)在故宫藏品中,我们发现乾隆收藏的明宫旧藏浙派徐门所传古琴曲《秋鸿》图谱册,这是一套绘画与曲谱的合装本<注2>。所对应的系列绘画是否为明初浙派画家朱芾所作,还有待确认,但从历史上擅长“芦洲聚雁”、掌握宋画技法的熟练程度来看,有这种可能性。这里,他把南宋古琴作曲大师郭楚望的《秋鸿》三十六段音乐对应于三十六幅画。《秋鸿》是一部在古琴音乐中不多见的具有交响性的大曲,曲中既有群鸿“展翅高飞、夜宿芦花”的描写,又有“放之于江湖、游心于太虚”的辖达、“天衢远举”的超脫,又充滿着“悲涼凄婉、嘤嘤相友”之情感。中国音乐相对西方音乐更具叙事性,尽管这种联觉偏写实,但音乐本身反映出拟人般的情感表现,那些着力描写大雁独处或群舞的场景,那些远去群雁高飞的和弦(《第35段,天衢远举》)的音与画联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无论是管平湖的演奏、张子谦的版本还是喻绍泽的演绎,都可以联觉到这些特征。

  3)我们知道肖邦24首钢琴前奏曲这部“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许多音乐家包括法国钢琴家科托Cortot都曾用他们笔墨的在肖邦每一首前奏曲的乐谱上写下自己的心得,肖邦的这24首前奏曲是探索音、画、与情感的交互作用非常有意思的美学案例。自2011年,笔者对肖邦24首前奏曲(科托演奏版本)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联觉视觉化研究并创作了对应的24幅油画作品。以《前奏曲第21首降B大调如歌的》)

  为例,开始时,柔和甜美湿润轻盈的旋律对应着暗红色的朦胧花朵和枝头的曲线,而后逐渐变得明媚起来,气息宽广壮丽,略显激动的浓郁,全景式的横向线条走势,带金色跳跃突起(略微激动的),好像在山顶观日出看到的层次。从左到右,线条的变化,由小曲面过渡到大曲面,曲线到直线。总体给人以细颗粒的质感印象为主。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较为深入地探索到一些联觉同构的美学规律<注3>:大调、小调对应明亮、或柔和、或昏暗的倾向;音色变化对应彩色变化;力度变化对画面色彩浓淡起到加强作用;旋律、节奏、音色对应具体的个性形状或构成;力度变化与画面视觉重心有关;而调性变化和速度节奏以及音色变化对应于情绪,而情绪也影响着画面色彩、线形空间造型组合,甚至可以联系到质感、味觉和嗅觉。

  综合东西方艺术史典型案例和自己的绘画实践,为了更直观全面的反映音乐的感受和联觉特征,笔者借鉴了“精益管理”头脑风暴分析模式,提出了“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来“包罗”音乐联觉感受的“万象”,进行绘画创意构思。在2021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音乐图像国际研讨会上,笔者还得到了秦序和牛龙菲两位学长的帮助,探讨和完善这种阐述,即鱼骨图的横坐标为一种音乐进程中的“历时”,而纵坐标为情绪、明暗浓淡、冷热、色彩、速度、空间形状、流线方式方向、触摸、嗅觉、味觉的“共时”,如此构成音乐与诸联觉的关系。

  当听到一段感人的音乐,首先会引起我们的心理反应,或愉悦温馨,或忧郁迷茫,或激动愤怒等等,为什么?是因为音乐中的调性变化、节奏速度、人声以及器乐形成特别的音色变化调动起我们的情绪。而在绘画中相似的情感变化则是通过色彩(色度)、线条变化、形状的运用来加以表达,在西方,梵高的色彩和线条、米罗、蒙克的造型,在中国戏剧脸谱中,色彩与造像象征手法的运用与人物个性的表现也是例证。音乐与绘画通过情感的联觉可以走到一起。

  音乐也是有色彩的。我们知道颜色有明暗度、有饱和度,有冷热度,而音乐也可以联觉到这些。音乐通过调性、力度、和声,特别是器乐和人声的音色变化让我们感到明亮或暗淡、浓郁或平淡、或寒冷或温暖。历史上不少作曲家对音乐的色彩性有重要论述,如俄国的斯特里亚宾Scriabin、法国的梅西安Messiaen,梅西安甚至说:“当他听到和弦的时候,同时能看到它的颜色,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在脑子里”。他还说:“某些音乐家是色彩的,某些则不是,这里我是指他们的音乐本身,我指的是和声,他们音乐的底层基础全是色彩的。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是色彩的,莫扎特Mozart是色彩的,如果我们继续说下去,柏辽兹(Berlioz)也是,虽然他只是表现在配器的音色上,但他仍是色彩的,瓦格纳(Wagner)是非常色彩的。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非常色彩。还有德彪西Debussy也有令人惊叹的色彩。拉威尔Ravel是色彩的……。”

  音乐也是一个动态流动具有造型的。仔细听肖邦的前奏曲,你可以感受到旋律起伏变化,可以分辨出音乐的流动和走向:有的是横向的(第3首)、纵向向上的(第16首)、纵向向下扑面而来的(第4首)、斜的向下的(前奏曲第8首),也可以是辐射状的(前奏曲第10首),俯视盘旋的(第19首),还可以是漩涡状的(第23首)、或波浪曲线的(第14首)、或各式折线式的(第18首)。这些都是通过听者的联觉感受到的<注4>。音乐在空间流动是有速度的,音乐的速度往往在作曲家乐谱标记得非常严格,从最缓板到最急板。对于音乐敏感的专业人士还能感受到的是这种音乐洪流的规模疏密程度,在那里,音乐是有重量的,如第20首C小调/广板,音乐的速度和送葬的步伐一致,重音好似锤子击打胸口,隐隐作痛;与之相反,第6首B小调/非常缓慢的,音乐给予上扬和飘逸的感受,似在云雾飘荡的白色仙境,但内心却有一种思索或惆怅,缠绕着一个未解心结<注4>。我们如果去听一场高水平的现场音乐会,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的强弱力度,乐队配器组合,你也许会感受到音乐一组组地在空间分布,有远近大小之感;并且在一定的节奏下,你也会感到有些音乐具有曲面过渡,有的或有棱有角。对于中国音乐,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的相一致,音乐中的象征手法比比皆是,如在1413年的古琴谱集《太音大全集》(原谱出自宋代)中有三十三种指法插图,都是将弹奏发声与大自然景物流动的联觉在一起设计<注:5>。

  不仅如此,音乐还会带来触觉感受,音乐不仅可以表现或细腻或粗犷,或湿润或凉爽的感觉,音乐甚至可以联觉到具体的材料,如烫手的山芋或冷冰冰的金属。音乐家在谈演奏体会时也讲音乐中的酸甜苦辣,苦涩的音乐与甜蜜的音乐,这不难理解,于是,音乐又与味觉进行联觉。音乐有时也会让我们感到香气宜人,正如科托评价肖邦的《钢琴前奏曲第7首》:“A大调:美好的回忆如香雾般漂浮”,同样在中国音乐《梅花三弄》里,你会感到那不畏寒霜的梅花散发的清香,因为,音乐与嗅觉产生了联觉。这里,音乐的触觉在绘画的质感肌理方面的表现;而嗅觉在绘画上更多的反映在画面的总体气氛的把握,味觉在绘画上则反映在画面的回味魅力方面,这里,对总体气氛的把握、画面的回味魅力是反映象外的极高意境。

  根据上述音乐联觉的介绍,我们可以归纳出对应1)郭楚望古琴曲《秋鸿》(管平湖演奏)、2)肖邦《钢琴前奏曲第21首》(科托演奏)的鱼骨图分析结果,分别见图6、图7。

  而这些鱼骨图反映的音乐联觉印象分别体现在1)朱芾的《秋鸿-第35段,天衢远举》、2)笔者的《第21如歌的降B大调》绘画的最终呈现的效果上。

  “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只是绘画草图概念设计的一个环节和起点-心中的画面感的确立。就绘画创作而言,后面还有漫长的创作探索,从选择画布的粗细质地、作底和肌理处理(丙烯、塑形膏、沙泥、纸、有色底)、颜料处理(薄涂或厚涂,干与湿,不透明、半透明或全透明)、笔、刮刀、印染等工具采用。即用绘画材料技法实现我们心中的音乐。

  “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是有前提的,一是针对一段具体音乐(现场演奏或录音),有感而发,无感无联觉,现场演奏的联觉效果会更清晰明确,而由于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而音效不同,音乐的联觉不尽相同;二是不同版本演奏音乐,用“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得出的也许差异很大,因为不同音乐家的演奏手法、节奏速度不尽相同,给听者带来的感受不言而喻。

  用“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进行的音乐感受整理、构思绘画草图时,我们会采用怎样的具体造型,或描述什么具体对象呢?其实这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体会它的特征,以这种头脑风暴方式进行联觉梳理,得出较为全面的联觉形态,如果全部满足就是到位的。不同的人视角不尽相同都是允许的,这种开放式的绘画理念是与艺术创新的初衷相一致的。这里,不同的联觉感受带来的绘画诠释的差异其实也具有研究价值,因为这种差异反映出文化地域的不同、也可能画家受自身情绪精神的影响因素。这是我们在研究音画联觉音乐时要考虑到的方面。

  以音画联觉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自古就有,在中国古典文论中,多以“通感”表述<注6>。我们在一幅唐代的铜镜的拓片上看到一个正在习琴的书生,而演奏音乐又联系到天地万物、甚至联觉到八卦五行<注7>;苏州的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意于“留得残荷听雨声”;留园的闻木樨香、拙政园的雪香云蔚,则是通过味觉来联觉视觉。中国绘画中经常讲“象外之意”,“意”就是“音”与“心”的组合,即“心的音”,其实就是音画联觉的过程。在中国绘画史中,其实一直存在一种隐含的音乐视角,从宗炳、米芾到四王,用来实践与研究笔墨,如王原祁云:“声音一道未尝不与画通,音之清浊,犹如画之气韵也;音之品节,犹画之间架也;音之出落,犹画之笔墨”。<注8>

  在国外,音画联觉艺术创意还是在近代,如美国印象派画家惠斯勒Whistler(他的许多画作用音乐来命名,如《夜曲》系列),他的绘画也影响到德彪西的音乐创作;俄国的康定斯基Kandinsky通过无调性音乐的启发创立了抽象主义绘画,他的超级粉丝就是现代音乐的鼻祖之一的勋伯格Schoenberg等等,这些故事已经广为流传。

  在当今,在多媒体舞美设计、装置艺术中运用艺术联觉的例子更多。用音画联觉的规律进行美术教学或音乐教学创意,也开始得到重视,歌唱家周小燕的声乐教学法之一通感法,对书法的歌唱性是这样理解的:“就像写毛笔字,音乐的前奏是你在准备怎么样下笔,写字下笔的时候你就已经在情境中了。然后顺着你的气息,根据书法的轻重、粗细、长短大小来调整;休止符有时比其他的音符还要重要,它会有不同的表达,如同书法中的笔断意连”等等<注9>。听音乐,将音乐与画画结合,类似进行创意思维的练习,在西方也开始流行。与此同时,联觉在探索人类意识思维与知觉领域方面,现在也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前沿科学。笔者认为,音画联觉创意思维应该是走在最前面,从本质上讲,探索人的知觉与情感意识的机制始终是一个永恒而富有魅力的主题。

  结论:1)音乐联觉感受综合印象-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是一种可以用来探索音乐、情感和视觉艺术交互作用的有效方法,无论对东西方艺术史涉及音画联觉的美学研究还是当今各种门类的艺术创作包括新媒体艺术。2)作为时代发展新趋势,音画联觉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音画联觉视角解读艺术史,音乐教育视觉化或美术教育音乐化。

  注释1:Ulrike Becks-Malorny, 1994, Kandinsky, TASCHEN, page87

  注释2:故宫博物院编,2010,故宫古琴图典,故宫出版社,198-239页

  注释3:王玲著,2012,音乐图像学与云南民族音乐舞蹈图像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8页

  注释4:肖邦前奏曲中的风景-在线展览,熊宁辉艺术官网

  注释5:林西莉著,2012,古琴,三联书店,268-292页

  注释6:钱钟书著,钱钟书散文,通感,253-268页

  注释7:林西莉著,2012,古琴,三联书店,169页

  注释8:王新著,2012,诗、画、乐的通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6-57页

  注释9:涂怡岚,启发式教学在周小燕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一)歌剧艺术2012 No.1,20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