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人堂 » 行业 » 正文

最美山西之平遥古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299
核心提示:小小的平遥城,漫天黄土的黄土高原也掩盖不了她的绝代风华。历经数代仍保留完好,青砖灰瓦,亭台楼阁,都原模原样地保持着初时风

小小的平遥城,漫天黄土的黄土高原也掩盖不了她的绝代风华。历经数代仍保留完好,青砖灰瓦,亭台楼阁,都原模原样地保持着初时风范。平遥人为保护这座古城,做了很大的牺牲:城里的百姓,不能动一砖一瓦,绝不可以翻盖房子,要住新房子,就得搬到城外。在现代社会,能做到这一点,并代代坚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正因为平遥人的坚持,才使得平遥历经几代乱离,依旧保持着端庄典雅的气质,以神秘高贵的姿态向我们走来。

平遥,史称“古陶”,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置平陶,西汉设中都京陵,北魏始称“平遥”。

平遥,晋中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有“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

平遥,中国最大的票号中心城市。有“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之说。

整个城区布局有序,设计精妙,严格按照汉民族的礼制和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布局程式修建,是中国明清时期汉民族地区县城的活标本,城的中心为市楼,南大街为中轴线,形成“左城隍、右县衙、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对称布局,颇有《周礼》“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礼序遗风。整座城池又是由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古文物建筑群。

自古山西为商贾之乡,平遥可称晋商源地。邑人好商贾、善金融之风世代相传。早在明代中叶,平遥地少人多,土地瘠薄,多有人外出经商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商贾足迹,遍布全国。至清初,境内商业逐步繁荣。康熙年间,以平遥商帮为劲旅的晋商,不仅称雄江北,且将势力扩展到江南。

平遥商人多在当地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庄。嘉庆末年,平遥商帮已遍布全国通都大邑,水陆码头。总号与各分庄及客户之间,大宗项的批发、运销、中转业务兴旺发达,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运进古城,又直接发往省内外。

道光三年(1823),平遥商人首创日升昌票号,总号设在平遥城内西大街,在全国各大城市遍设分号。随之,票号业兴起,先后成立的平遥票号总数达22家之多,在全国70多个城镇码头设立分号400余个,承揽了全国各地上至官银、赋税、军饷,下至商号、店铺的资金及个人私银的汇兑、存放业务。

平遥古城的完整保存也算一个奇迹,平遥因为晋商的辉煌而繁华,随着经济重心的东移,平遥又被冷落遗忘,战火中,古城没被摧毁,文革里,因为住人没被破四旧,改革之初,各地急于发展,破旧立新,附近的太谷、介休、祁县等古城因此被毁,好在此时平遥扩建方案又被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及时制止,平遥得以幸存。

时光荏苒,岁月如痕,曾经叱咤风云的晋商神话已经烟消云散,我们只能从这些灰黄的建筑中寻找着平遥往日的荣光。一段历史造就了一座城,一座城成就一段历史。平遥,是一座幸存的古城,一页尘封的记忆,一段辉煌的过往。


旅行贴士

最佳旅游时间

平遥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相对而言,秋季温凉宜人,更为适宜旅游,且9月底平遥还会举行平遥国际摄影展,场面热烈。冬季虽冷,不过游人较少,但能够欣赏到民间社火表演以及皑皑白雪下的古城美丽景色,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出游时间。另外由于平遥春节的古城年味较浓,活动也丰富,故此时去也不失乐趣。

平遥境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其特征是: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昼夜温差较大,雨少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渐降,雨量减少,温凉宜人,多晴朗天气,光照比较充足;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少雪。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0.1℃,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5.5℃,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4.0℃。一日之内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3时~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来平遥,放空自己。

平遥县衙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略偏西南的位置,始建于北魏,定型于明清,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古老建筑可追溯至元朝至正六年(1346年)。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平遥县衙是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前朝后寝,左文右武。

自从平遥(包括此前之平陶)成为县治以后,平遥就开始设立衙署。早期的县衙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风沙之中,现存为明清时期的衙署。据明成化十一年(1475)《山西通志》载,县衙初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平遥县衙每天都会定时定点上演“县太爷升堂断案”的旅游演出,有兴趣的话不妨前往一看。


平遥县城墙

平遥县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周长达6.4公里,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平遥的城墙在明、清两代都曾经过补修,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明初的形制和构造。整座城大体上呈正方形,墙高12米左右,城墙外表全部为砖砌,墙上筑有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明清一条街

晋商巨族视这里为黄金之地,纷纷设立总号,开设门市,一层身手。百川通、协同庆、蔚盛长、蔚长厚等票号,云锦成中药铺,以及奎成裕、永泰成绸缎庄等等,即是声名显赫,享誉当时的字号。这些字号在前店后院的有限空间内迎来送往,接洽业务,狭小的天地吸引着八方来客,吞吐着滚滚白银。晋商风流人物在“朝晨午夕街三市”的繁华中,弄潮商海,纵横驰骋,小小的商业古街,造就了一大批商业英才。如果说晋商诸大院是晋商豪华的生活起居之所,那么,古城南大街则是晋商各显其能,激烈鏖战的商场角逐之地。在南大街上走一遭,只觉得晋商雄风扑面而来…

作为晋商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建筑风格和规模都具典型,但又有其特殊性。日升昌票号采用三进式穿堂楼院,即体现了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晋中商铺的风格,达到了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的和协统一。


城隍庙

平遥城隍庙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平遥城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它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

城隍庙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儒教、道教、民俗文化相融为一体。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泥塑、壁之中,就连殿宇建筑形式、月台乐楼、木刻砖雕等各个方面,也颇有情趣。

城隍庙在建筑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各殿宇的木结构形式,开间、上限、木雕雀替图案以及琉璃构件的使用,都严格遵循当时封建礼制,而且工艺上乘,多有独到之处。每间亭台楼阁,都注重雕梁画栋,精磨细琢,十分考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平遥县在明清代商帮经济的发达程度和雄厚财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雅文化需求。


双林寺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而得名。根据寺内现存最为古老的石碑推断,中都寺的建成时间至少早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所以双林寺的历史至少也有1400多年了。

中都寺彼时乃一方胜境,庙貌雄伟,香火隆盛,游人不绝。大约在宋代改名双林寺。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之地为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旁沙罗双树之间,佛在双树之下,面朝西方,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此是得“双林”之名。

双林寺庙群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殿堂组成。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东部为禅院、经房等。明代时于寺庙外围建一周高大的夯土围墙,上置箭垛,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


平遥必去之处

平遥古城取消了单一景点收费制,而变为一票制。区区小城,居然有二十个叫得上名字的景点,且这通票也才100多,平均一下的确不能算贵。但事实上,这对于时间不多的游客来说,要是在一天之内全看下来,结果只能是恶梦一般的走马观花。

其实,所有的景点里,看那么一两个足矣,因为走得越多就越记不住哪儿和哪儿的区别,更别提欲从这些极具人文气质的深宅大院里细心体会其古旧的韵味了。

平遥所有景点当中,除了双林寺、镇国寺和古城墙外,值得一游的当属县衙和城隍庙,这两个地方在古代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但平遥城的算是国内保存得比较完整、兼具一定规模的了。

其他无论钱庄还是镖局,仅看一个即可,多了也雷同,特色区别非常小,你若不是每个景点之前先拍一张门脸的照片存档,弄不好转到后面,是万万想不起来身在何方的。


购物与餐饮

平遥县土特产品种繁多,著名的有平遥推光漆器、剪纸、长山药、黄酒等。

在古城内的“明清一条街”两侧有建筑风格独特的各式土特产店,游客可以购买。在新城区亦有古陶市场、购物中心等18个专业市场,也是购物的可选地。

平遥餐饮特色以面食为主,和山西大多数地方一样,一早一晚常以小米稀粥、馒头、烧饼为主;中午则是各色面食,主要有打卤面、炸酱面、搓鱼儿等,调面的菜码齐全,味道适口。

传统宴席方面,有“四四”、“八八”、“四盘火锅”、“八八一领二”、“九碗九碟”、“十大碗”和“十二棋”等。

明清一条街上都可以品尝到平遥的当地风味小吃。主要有莜面栲栳栳、油糕、红面湖湖、水煎包、山药丸子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