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人堂 » 行业 » 正文

虚构的未来(下) 野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328
核心提示:图/彼得. 库克 插座城市 1965Imaginary future虚构的未来(下)文/ 野城想象城市的历史把对未来可能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打算都想透

图/彼得. 库克 插座城市 1965


Imaginary future

虚构的未来(下)

文/ 野城


想象城市的历史

把对未来可能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打算都想透了,那么其他任何构想也便不会让人感到惊讶了。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过去时代对城市的想象。


从古希腊一直到19 世纪末,西方对城市的想象都集中在社会乌托邦的构筑之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都提出过对理想城市的构想。古希腊是乌托邦思想的发源地,而雅典卫城和帕提农神庙就是人类最早地将神话的乌托邦以物质城市和石头建筑的方式展现出来的例子。到了中世纪,强大的教廷统治又让乌托邦思想跌入低谷,而在人文主义思潮崛起的文艺复兴又再一次激发起人们对城市的想象。达芬奇无疑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灯塔,虽然他过于超前的飞行器、潜水艇或巨型桥梁的纸上发明对于刚刚摆脱中世纪黑暗的人们来说,无异于疯狂的臆想,但在500 年后的今天,这些都已经成为现实。


工业大革命后,近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未来城市的想象。20 世纪初霍华德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20—30 年代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Ville Radieuse)、40 年代赖特的“广亩城市”(Broadacre City)、60 年代集中涌现出的一系列巨构城市、70 年代库哈斯针对曼哈顿进行的一系列乌托邦设计和欧内斯特·卡伦巴赫的“生态乌托邦”(Ecotopia),都在以不同的角度对未来城市进行想象,并以技术乌托邦的形式涌现出来。


图/柯布西耶 伏瓦生规划(Plan Voisin) 1922-1925


科技让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想象中的城市可以在空中、在海底、在地下,甚至在外太空,城市可以漂浮、可以移动、可以组合,可以变换形式。建筑变得越来越庞大,对城市和建筑的定义区分越来越模糊。库哈斯在他的《小,中,大,特大》一书中就把聚合的大建筑归为一种新型城市。“大(Bigness)不再需要城市:它对抗城市,它再现城市,它占据城市;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就是城市。”随着后资本主义城市的扩张和全球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在城市中的大建造已不可避免,高密度大体量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特征。


图/傅立叶 法兰斯泰尔 19 世纪


而早在19 世纪, 傅立叶为了推行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就已经构想了一个可容纳1 500?1 600 人居住的巨型单体建筑“ 法兰斯泰尔”(Phalanstère)。虽然这个建筑在形式上还是中心对称的古典主义,但在功能上已经具有现代集合住宅的雏形。而集合居住的模式在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中得以实现。这栋1952 年建成的混凝土建筑底层架空,主体是集合住宅,屋顶是空中花园,内部空间还有公共的“内街”和多层空中商业区。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马赛公寓已具备“立体城市”的特征,并为之后出现的大型综合体建筑奠定了现实基础。


1923 年,柯布西耶出版了《走向新建筑》,这一划时代的现代主义建筑纲领。他将工业大革命的成果引入现代建筑的变革之中,大力赞扬工业设施、飞机和远洋轮船,以此来打破传统建筑的体制。他提出现代主义建筑的五要素:底层的独立支柱、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长窗和屋顶花园,开创了全新的建筑范式。当然,20 世纪初建筑结构和新材料的发展对柯布的建筑理念产生重要影响,他的多米诺结构、底层架空、自由立面和横向长窗的实现也得益于技术的变革,他对混凝土这一新材料的运用也是得心应手。为了应对战后住房紧缺的状况和“建筑,还是革命”的紧迫社会局势,他提出的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居住的机器”确实比传统的建造模式,更符合时代的需求。


图/柯布西耶 马赛公寓 1952


柯布更对城市设计进行大胆的构想,他在1933年的阿尔及尔城市化方案中就提出建造一条海拔高100m 的高速公路,并在巨大的混凝土高架结构之间连续安置可供18 万人居住的多层住宅。这个疯狂的构想把“居住机器”和大跨度结构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巨构建筑的代表。而更早提出的“光辉城市”甚至要推平巴黎老城区,重建一个高层建筑组成的现代社区。这个疯狂的城市构想是选错了基地,如果放在小巴黎西北的拉德芳斯新区还是有建设性的。而且这个纸上城市在建筑形式上太过单一,过于功能化而缺乏人性。其实光辉城市建造高层建筑的初衷是为了减少建筑占地面积,增加更多的公共绿地,将城市从拥挤的建筑之中解放出来。在他的《明日之城市》一书中,对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和绿化率都给出新的标准,强调在提高密度的同时增加植被面积,甚至要达到95% 的绿化率。


我想应该重新审视柯布提出的“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这些现代主义建筑要素的意义,这两点可以说是对功能性和精神性的两者兼顾。柯布深知未来城市在建筑密度和高度的发展势不可挡,底层架空和屋顶花园恰恰是要创造更多人与天空与大地接触的机会,把更多的绿色引入城市内部。但现代城市发展的现状,却是完全背离了现代主义的初衷。地面被拥挤的楼盘所填塞,公共绿地少得可怜。高层建筑的空中花园和公共空间也因为经济指标而被压榨得所剩无几。况且,开发商是不可能给高层住宅的每户人家都配备一个空中花园的,这在大城市简直是豪宅标准。就算有一个顶层花园,对于上百户的高层住宅来说,这样的公共空间也不过是个摆设,常常是不准擅自进入的。被建筑挤压的可怜的地面绿化和屋顶花园更多地沦为地产营销的手段。


图/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 1928—1931


现代城市的发展,在利益最大化的趋势下,更多地吸取了极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验,而抛弃了现代主义趋于人性的层面。现代主义建筑的新在于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和建造模式从而影响和改变人的生活模式,把人从古典建筑的厚重墙壁中解放出来,其内涵是新的精神、自由的空间和人性化的生存环境,是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革新。但现代主义建筑的极端——国际主义又把现代建筑带入机器的藩篱,犹如巨大工业机器的建筑成为新的囚禁人的巨大存在物,乃至柯布的“居住机器”被滥用至今。


现在呼声很高的立体城市强调了建筑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桶装单体,而应该在空中连接,有错落的空中花园。这种构思类似于柯布西耶的升级版,现在看来还很乌托邦,但在不久的将来必然都会成为高层建筑新的规范。不过就算满足一些新的指标,也只是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初级改良。能否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性和人的情感,将人从现代主义方盒子里解放出来,给人精神上的自由和归属感,这才是未来城市和新建筑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图/矶崎新 空中城市 1960


新概念建筑

这是一个概念同技术一样日新月异的时代,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化建筑、参数化建筑、算法建筑??各种新建筑概念层出不穷,剥开这些形容词,本质上只有一个——技术型建筑。这些类型全部围绕着技术展开,表面上的技术繁荣和概念革新并不能掩盖我们想象力的匮乏。这是一个几乎唯技术的时代,我们这些在技术的浸淫下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技术成百上千倍地放大了我们身体的功能。被技术武装的人类变得更加彪悍,但实质上我们身体的功能正在被各种技术产品一点点截取,正在一点点退化。而我们想象力的退化比身体退化得更厉害。不要以为坐在3D 电影院里感受avatar 就是想象力的爆发了,我们只是技术被动的接受器,放弃思考和想象,直接享用技术带来的科幻大餐。前面所述的全息城市实质上就是人类想象力的终结,当想象被显影成一种幻象,想象力也就被完全消解了。那么,我们还有能力想象我们的未来?还有能力想象我们的新建筑么?


图/MVRDV Pig City 2000


我们这些长久地脱离自然的人类,是多么渴望重新感知自然,尤其在城市糟糕的生态环境的逼迫下,我们对自然的眷恋转化为城市绿色化的动力。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参与到绿色生态环保的城市化进程中来,希望通过技术来改变我们的生存现状。各种类型的绿色建筑层出不穷,但大多缺乏技术背后的文化和情感支撑。“生态”是个很西方的概念,生态建筑就是要从新营造一个合理的人造环境,一个“养人”的温室,但却加剧了妄图通过技术脱离自然的唯技术观念。这样的观念更是把建筑当作机器来建造,最多只是满足舒适度这样的生活指标。这种量化的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是枯燥乏味的,但人不是饲养场被圈养的牲畜,不是只有满足生活的舒适度就够了的。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我们有情感和精神的需求。


纯功能化的绿色建筑不仅不能修复城市和自然的割裂,反而加剧了这种割裂。生态也好,绿色也罢,应该成为一种建筑最基本的标准和需求,满足这些标准的建筑也只是达到初级的生态水平。其实用在建筑上的技术都是科技中的“低技”,真正的高科技都用在航天核能和军工等领域了。而荒谬的是,有些被评为铂金奖的生态建筑不惜花费高昂的建造成本和所谓的新材料新技术,就为了满足那一点恒温恒湿的初级生态功能,建筑本身也是毫无创意的商业建筑风格。花费如此代价设计出来的却不能让人被感动的所谓的生态建筑,实在是一种浪费,而这些新材料新技术产业链的商业运作更让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为生态而生态,甚至为生态而生产,实在是很愚蠢的做法。生态就是一种生活状态,生态观是一种全局观念,而不仅仅是一两个建筑能改变的。尽可能少地拆除,尽可能少地建造和生产,尽可能少地开采和破坏自然,才是真的生态。


图/Boeri Studio Bosco Verticale 2009-2021


另一个由技术主导的“新建筑”——参数化建筑,实质就是设计工具的革新,不要将其夸大成一种建筑风格或者流派。参数化设计从一开始就如同实验室培养细胞组织一样,进行着对“组织碎片”——模块的研发。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模块,参数化模块在一定参数控制下表达出一种构件的反复性和形式的复杂化,同时,它又必须符合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要求,可以相对自由地组装。这种设计思路是在寻求一种设计的“普遍性”来对抗建筑的“地域性”。但它所标榜的前卫性和差异性很有炫技的成分,更容易被商业所俘虏,最终让前卫性沦为一种时尚性。这也是为何高端奢侈品商店钟爱参数化设计的原因,其彰显造型的能力极具商业价值。如果非要给参数化设计起一个风格名词,我想“数码巴洛克”会比较贴切。但建筑不是花哨的工业产品,巴洛克的装饰时代也早已过去,建筑是要建造在城市环境之中的,是要成为城市躯体的一部分并与之长期共存的。但不幸的是,大量参数化设计的建筑却更像一些“精致的结核”,几乎没有与城市环境相容的可能。时尚是容易被淘汰的,但建筑不能,建筑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淘汰随意丢弃的工业产品,自它建成开始,它便会和一代人、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共存下去。


图/扎哈·哈迪德 意大利卡利亚里现代艺术博物馆 2006


在参数化设计的潮流下,3D 打印技术也是如火如荼地展开。3D 打印技术的平民化进一步促进了其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应用。小到戒指大到桌椅,现在的3D 独立完成。就在上个月,美国更发布了全球第一栋3D 打印建筑。NASA 和南加州大学合作研发的“轮廓工艺”已经可以在24 小时内打印出232m2 的两层楼住宅。这确实大大节约了建造时间和建筑成本,自建筑可以被3D 打印开始,建筑就真正成了最大宗的工业产品了。那么这样一个在形式上很普通的3D 打印建筑是不是一种新建筑呢?打印一只茶杯和打印一栋房子用了完全一样的系统,它只是建造方式完全工业造型化了,建筑也变得更加功能化,简直就是为了功能而生产的,但建筑还是那个建筑,甚至为了符合生产条件而变得更加平庸。


图/扎哈·哈迪德 Alessi 盘子设计 2010


NASA 设计这套系统的初衷是为了人类在移民月球火星之后可以就地取材,快速批量地打印出外星的生存居所。我想建筑师还是不会大量失业的,至少比建筑工人的处境要好得多。何况我们已经越来越不能忍受那些大批量的极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和千城一面的城市现状了,我们怎么能忍受这种平庸且极具复制性的3D 打印建筑在城市中大规模出现呢?


如果一个新城市在一个月内就迅速建造完毕,那么如此容易得来的城市想必也是很难让人珍惜的。城市不是可以随意洗牌的扑克,建筑也不是可以随意推倒重来的积木,城市和建筑蕴含了人们所有的生活、记忆和情感,最物质化的建筑恰恰是最能容纳精神和文化的器皿!


对新建筑的理解不要局限在技术层面,或者运用了某种新材料就一定是新建筑。是否是“新”建筑,要看它的精神内涵,是不是有进步性的,是不是有开创性的,是不是能超越形式、超越技术和生产工具本身,是不是能诠释建筑的精神和情感。


——摘自UED第81期 新建筑专辑


野城

本名江彬, 旅法青年建筑师,诗人,艺术家,自由撰稿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后赴法考入巴黎建筑专业学院(ESA),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并获ESA 年度毕业设计第一名大奖;后任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ENSAD)研究员。他是首位荣获法兰西学院艺术院(Académie desBeaux-Arts, Institut de france)“青年艺术家勉励奖”的中国人。

野城是一个典型的跨界者,作品涉及文学艺术建筑等多个领域,参加了诸如法兰西学院年度建筑展、西班牙塞哥维亚中国建筑展、深圳香港建筑双年展及法国盖布朗利博物馆、巴黎Laboratoire 展览馆、西班牙现代文化中心等机构举办的国际设计展和艺术展,并有百余篇诗歌和建筑艺术评论发表于国内外刊物和文集。


UED 第81期新刊即将面世,本期内容包括:伦佐·皮亚诺/金贝尔美术馆新馆;坂茂/TAMEDIA新办公楼;雷姆·库哈斯/DE ROTTERDAM;斯蒂文·霍尔/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索纳?雷德大楼;扎哈·哈迪德/东大门设计广场;马岩松/哈尔滨文化中心;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品谈等。

回复关键词“81”获取更多新刊内容。


订阅方式:

UED杂志官网—“UED杂志”—“杂志征订”—填写“征订单”

征订联系人:秦兆航()


-----------------------------------------------------

《城市·环境·设计》

UED

微信公众号:UEDmagazine


坚持专业?时尚路线

报道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师

关注人物?作品?思想

欢迎投稿!

uedtougao@uedmagazine.net


更多请关注:

UED iPad版:

App Store搜索“UED”免费下载!

UED杂志官网:

www.uedmagazine.net

中国建筑报道网:

www.archreport-搜索兰亭名家网--搜索兰亭名家网-

新浪微博:@UED城市环境设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