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锐 » 国画 » 正文

书法学习选帖五:楷书篇(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242
核心提示:徐浩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位楷书大家,一般入门选帖很少会提到他,但是,对于具有一定水平的书法学习者而言,他的《朱巨川告身》堪称

徐浩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位楷书大家,一般入门选帖很少会提到他,但是,对于具有一定水平的书法学习者而言,他的《朱巨川告身》堪称治愈系良帖。

去年,有位朋友在微博私信上问我:我的字写出来总是很小气,但是问人又挑不出什么毛病在哪里,您能看看吗?

我看了他发的图片,用笔的起始很精细,结体也工整,但就是气息孱弱,为什么呢?线条单薄平直,枯骨无肉,看似锐气逼人、铮铮有劲,实际上缺乏内在张力。我告诉他,即使追求精巧趣味,也需平中寓变,瘦骨生肌,才能鲜活出灵气。

怎么办?我给他两条建议:

首先,暂舍狼毫,改用羊毫或兼毫,缓速行笔。很显然,他对毛笔与纸的力量生发关系掌握不够,狼毫弹性好难以沉浸,掌握火候不够,总是轻飘飘疾掠于纸面。改用羊毫,缓速行笔,在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空间里,这个过程总需要表达一些内容,这就留给了他体会的余地,让笔意写出来。同时,通过这种缓缓行笔,对笔与纸的生发关系、控笔角度与力度掌握也渐渐增强,以往疾速一滑而过的,现在只能一点点向前行,笔的轻重、力量变化就慢慢练出来了。

第二条建议,就是写徐季海《朱巨川告身》。为什么?写《朱巨川告身》,笔不沉浸下去,绝对写不出味道来,而如果毛笔一味按下去,一些变化部分又写不了。另外,速度快了也写不出来,只有慢慢行笔、笔墨沉浸才能出醇厚味道,必须从容不迫,才见雍容大方。

注:这位朋友是写工整楷书,所以我建议学徐季海《朱巨川告身》,若是写行书且笔力孱弱,我可能就推荐李北海的《法华寺》或《李思训》了。这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位不要按上面说的生搬硬套啊。

上面的话题,引出了我今天想讲的第一部分内容,徐季海的《朱巨川告身》。


《朱巨川告身》


一、《朱巨川告身》

徐浩《朱巨川告身》,先记载于北宋《宣和书谱》,列入徐浩名下;南宋《中兴馆阁储藏》记录有两件《朱巨川告身》,却记入不知名者目录。告身就是委任官职的文件,当时任命文件多出于徐浩手笔。所以,徐浩书《朱巨川告身》应该是有的。但是现存的墨迹本是不是徐浩手笔呢?这个恐怕要打个问号。清代学者有过质疑,另外,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且能确认为徐浩所书的,有《李岘墓志》等几篇,风格无一与《朱巨川告身》相近,所以《朱巨川告身》很可能已经不是徐浩原迹了。作为一个疑案,没有新的证据前,我们姑且认定为徐浩书吧,此处不作考证。书法归属的认定,不影响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

今人荐帖目录中,很少见《朱巨川告身》帖,但我将其重点列出。原因有二:一、《朱巨川告身》可称为治愈系良帖,学习此帖对于在书法上具有一些毛病苦无解法的朋友,它具有一定的治愈和提升效果。二、它不见长于法度,却处处有法;不刻意强调法度,却在漫不经意、淡然从容后面,隐藏着对法度深刻的理解,本应该精严整饬的楷书,却写出魏晋以来难得的风骨,具有宽袍缓带的雍容气度。这,就是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徐浩也当之无愧为楷书大家,而《朱巨川告身》也是一卷伟大的作品。

学习建议:

1、初学书法者选入门帖,不建议选《朱巨川告身》。这恐怕也是它长期未入荐帖目录的原因吧,但是进一步的学习中,实在不应该忽略它的。不建议的原因如下:它不长于法,或者说不显于法度,而初学者特别需要寻找一种清晰的标准来遵循,如果一开始就学它,恐怕难窥书法门径。

2、学楷书的朋友,写字单调规矩、用笔枯瘦狰狞、墨如浮光掠影、结体纤弱疲软,这几种情况都可以学习《朱巨川告身》。以它的醇厚、温润来中和笔下的迂气、戾气、燥气、娇气,以它的恬淡从容来调节书写的节奏,呈现一种静穆笃定的气息。

3、《朱巨川告身》不仅在技法上能够对学习者进行磨炼,而且它本身的意境也很高妙,张驰有度、轻袍缓带中的淡定从容,雍容大气,对于理解书法笔墨意韵、提升书法境界极有益处。书法水平越高、领悟能力越强,越能从中获得境界上的感受,这一点是很多名家法帖无法做到的。

4、此外,此帖还有一个好处,相较于颜体、柳体独立的笔法体系,欧、虞严谨的结体方式,《朱巨川告身》更靠近二王,上接王僧虔(王羲之四世族孙)、僧智永(王羲之七世孙)的笔意,它天然就有向传统行书转换的便利条件,写好楷书《朱巨川告身》,那么学会行书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陈尚仙墓志》、《李岘妻独孤峻墓志》、《李岘墓志》、《不空和尚碑》

一般我们认为写楷书有一个渐渐向上、渐渐向好、走向成熟的过程,比如文徵明的小楷就是典型。不过对于徐浩,一方面,确实越往后期越成熟,但是另一方面,还没进入生理衰退期,字却越写越没了韵味。(此结论不包括《朱巨川告身》,它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这点目前只能诧异无解。若它确是徐浩真迹,只能认为徐浩写得慢且细,六十来岁时的他确实还有这份笔力。)

我们看颜真卿,早期开山之作《多宝塔碑》是很有意思的,笔意丰富,到晚期成熟之作《颜勤礼碑》用笔的丰富性、趣味性大减,却另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独立的雄浑大气的风格,不能简单对比以论高下了。

而徐浩呢,写《陈尚仙墓志》时刚过而立之年,书法中汲取了王羲之、虞世南和褚遂良的笔意,笔法生动、遒丽丰润,还有一些灵飞经的影子,更显婀娜婉转。站在诸多前人的肩膀上让他的书法起点极高,只是有些不成熟,前贤的妙处融合在一起不是那么容易的,能看到有些字明显没写到位,章法也没处理好,但是,胜在笔下变化丰富、意韵醇厚,已经具有了开宗立派的条件。


再看五、六十岁左右所书的《李岘妻独孤峻墓志》、《李岘墓志》,在结体、章法上已经很难再挑剔,尤其是后者,明显更成熟了。但是笔法上呢,渐渐简省求工,精严整饬的感觉很明显。我认为,这恐怕是徐浩长年书写公文累牍,形成的书写习惯。也许徐浩笔力并没有衰退,结体和章法也更成熟,但是目前留下的作品上,我们确实看到了笔意弱化的迹象。


最后看七十多岁时的作品《不空和尚碑》,这时候的徐浩在笔下添加了一些李北海的写法,似乎笔力犹存,稳健苍劲,但实际上笔意已经削弱到近乎无味了。


如果说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用笔简省,笔意鼓荡外拓,呈现出一种粗犷苍莽雄壮大气的格局,那么徐浩的《不空和尚碑》却将笔意向内压缩,直至渐渐干瘪枯瘦,虽仍苍劲,却已如同槁木,徒具其形气虚体弱了。(也不是说《不空和尚碑》不可学,懂学习的人会取其长处,学其沉稳、苍劲,得笔下老辣)


徐浩长年耽于公文累牍,不知是幸事还是不幸。大量程式化的书写,笔下精熟而简洁,处处合乎法度,没有一点能挑出毛病,完全符合公文书写的需要。但是,渐渐已经没有了当初融欧、虞、灵飞诸楷于一炉的气韵神采。也许偶尔沉静下来能够创作出类似《朱巨川告身》这样的伟大作品,可惜如今我们已经看不到了。


《陈尚仙墓志》


《李岘墓志》


《不空和尚碑》

学习建议:

1、对于初学者,徐浩的楷书真不是首选,若喜欢,可先学《李岘墓志》(此帖成熟易于取法,掌握好后可以反过去写《陈尚仙墓志》,以丰富笔意),其次《陈尚仙墓志》。若对书法结体理解能力强,反序来学也行。

2、写虞世南、褚遂良楷书的朋友,不妨参照临习《陈尚仙墓志》,一来用笔接近容易入手,二来可以丰富一些笔端变化;参照《李岘墓志》也能在结体和章法上有所收获。

3、写李北海《李思训碑》的朋友,可以参照《不空和尚碑》,对照体会,扬长避短。

4、写欧楷的朋友,一般不建议临习。欧为楷法极则,写到纯粹已是大不易。虽然我认为徐楷尤其是《陈尚仙墓志》,对于学欧求变者,不是不可以入笔,但是如处理不当,则容易反受其害。

5、学过小楷,尤其是灵飞经、董美人墓志的,可以参照临习《陈尚仙墓志》。特别是有些朋友写灵飞经,容易养成用笔纵伸横逸、线条婀娜过度的习惯,不妨再对照学习《陈尚仙墓志》,取其长处,去其弊端。

三、《嵩阳观记》


《嵩阳观记》


徐浩的隶书,清人评价很高。但学隶肯定莫如直上汉魏,如果喜欢《嵩阳观记》这种风格的隶书,直接取法《礼器碑》、《史晨碑》好了,这个不需要多讲。

后记:


学界一般认为徐浩是人书俱老。我所持的观点却不尽然,以上这些论点包含了我对书法的理解,不一定对,仅供您参考,欢迎讨论。


建议将上面的点评,对照作品来看。所写的这些,已经不仅仅是楷书选帖的范畴,书家各个时期、各种字体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孤立来解读楷书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将这种内在的联系梳理明晰,同时也是对书法如何欣赏进行的一次深入解读过程。


只求浅显显懂,未及修饰润色,您将就着看。


此文章转自“中国书法报-搜索兰亭名家网-公众平台”经整理后发布!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查看官方账号=>添加关注或收藏希望大家支持关注下也会经常更新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书法及相关信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