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人堂 » 当代 » 正文

“咬定中文不放松”并非小题大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9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597
核心提示:亦 菲 《咬文嚼字》杂志很有意思。春节前就决定拿央视春晚开刀并先“礼”后“兵”,在媒体发出动员全国观众认真“咬”央视春晚
亦 菲

《咬文嚼字》杂志很有意思。春节前就决定拿央视春晚开刀并先“礼”后“兵”,在媒体发出动员全国观众认真“咬”央视春晚文字差错的号召。节后,他们履行践诺,于2月4日郑重抛出了“咬”的结果:共有28处文字差错。对此,人们见仁见智。有人大赞“咬”得对,也有网评指“小题大作”,认为今年央视春晚效果不错,一点文字差错难免等等。笔者认为,《咬文嚼字》杂志敢于向春晚开刀,意义非浅。

从“咬”出春晚28处文字差错的内容看,不但值得晚会参演制作人员反思,也同样值得国人借鉴。比如,字幕把费俊龙指为聂海胜,聂海胜指为费俊龙。更明显的差错是,“神舟六号”被误为“神州六号”,而这一差错在字幕一连出现两次。按理,“神州”与“神舟”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词组,而且是常见的重要词组,一般人都会知道其涵义区分。从制作到审查,恐怕会经过多重把关,但令人遗憾的是,此明显性的差错却顺利“闯关”,至少证明相关人员对中文文字运用的马虎。在整台央视春晚中,类似这样的明显字幕差错有不少:比如,把“招呼”误为“招乎”,把“炖鳎目”误为“敦塌目”等。一个国家级的大型晚会,一个亿众关注的晚会,文字差错如此明显,令人有点汗颜。《咬文嚼字》杂志敢于盯住春晚抓辫子,可见他们并非打瞎仗、乱猜估。

其实,像这样的文字明显差错,在以往的春晚和央视中也不乏见。只不过与春晚的节目内容表演技艺相比,恐怕《咬文嚼字》之类暂时排不上位置。而今,春晚的文字差错被视作一件大事,有着深深的背景。

全球近来兴起中文热是众所周知的事。最近美国对全国高校做意向调查,有2400所学校希望增设中文课程,在语系选择中排名第一。而美国国务卿赖斯在新年部署美国外交方针时,直言不讳提出要求美外交人员懂中文学中文。美国国会今年则要求用于中文教育的拨款达13亿美元。英国近来学中文的学生在大幅增加。据英国媒体称,2004年与2003年相比,英国学生在毕业后报考中文的学生增长46.7%。早些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中文是我们要学习的语言》一文。而英国保守党议员马克普查德在内的的一些英国议员在质询政府时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政府应如何促进中文学习。而今,翻开报章,世界各国学中文、兴中文已汇成一股新潮流。中文为何会有这般“贵境”,其中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包括美、英、法等国的权威机构近来纷纷认定中国的经济实力排在世界第四位。而中国2005年外贸出口则稳居全球第三位。1月31日出笼的美国总统每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也罕有地把中国列为美国的“经济竞争对手”。(见兰亭社2006年2月1日电)因此,各国重视学习中文,就是重视与发展中的责任大国中国打交道。世界对中文的热潮,对国人无疑是一个鼓舞。

然而,与世界兴起的中文热极不相称的是,国人中文水平有下滑苗头。前不久,媒体报道广东古诗名信片11首竟有7首出现错字就令人汗颜。其中,广为流传的贺知章的《咏柳》,居然出现两个错别字:“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其中“线”应为“绦”,“对”应为“叶”。而令国人心寒的是,2005年6月底,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汉语言文字大赛,夺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一支外国留学生队。胜出者包括韩国、俄罗斯和新加坡学生,令人大跌眼镜。(见《杂文报》2006年1月17日)那么,国人的中文水平为何在下滑?有学者这样解释:近些年来,英语的地位在中国被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汉语却不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更不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查课目。这是一针见血的批评。因此,克服重英文轻中文的倾向,既需相关政府部门从政策和导向方面引导,同时也需社会方方面面的出谋划策,创造氛围。而今,《咬文嚼字》杂志就是“仗字执言”,对国人及华人影响最大的央视春晚开刀,就在国人面前亮起重视中文的榜样。

《咬文嚼字》杂志盯“咬”央视春晚值得称赞,还在于他们敢言。与纠正克服其他弊病一样,仅靠“暗示”、“委婉”之类的方法是不奏效的,需要拿出“刺刀见红”风格,敢于指出其不足、其弊端,让其丑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既可以使相关人员惊出一身汗,脑中永远留下印象,作为今后语言文字的警醒;更使公众得到启迪:中文文字一点不能儿戏,必须恭恭敬敬地学,认认真真地练。如此这般“示范”,恐怕会胜过中文教师的中文辅导课。因此,《咬文嚼字》为国人学习中文上了很有教益的一课。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