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兰亭资讯 » 新闻 » 正文

『艺术观点』走向开放 走向现代 走向多元 ——关于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5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250
核心提示:黄河魂 纸本水墨 80cmx94cm 1982年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三次浪潮的冲击和世界传播媒体的飞跃飞展,加之发达的交通工

黄河魂 纸本水墨 80cmx94cm 1982年

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三次浪潮的冲击和世界传播媒体的飞跃飞展,加之发达的交通工具以及现代人渴望开拓视野和相互交流的心理,区域文化迎来了一个急骤变革的时代。伴随着中国的改革与开放、对话与交流,标志外来文明的科技、文化和艺术逐步被注入到中国社会,促动了中国的改革。这一趋势构成了新时期的时代性。它的根本特征不是向儒道释的回归。我们的文化背景(或称文化参照)已由本土扩展到整个世界。中国文化已成为多因子而不像以往的儒道互补,而是中西互补。人类行为可向传统索取,也可向西方索取,这种多元的趋势即将带来新的综合。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以往的形态、手法和样式就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和新一代人的审美欲望了。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

白云岩 纸本水墨 123cmx247cm 2000年

中国三大国粹之一的中国画,在当代文化变革的漩涡中,承受着严骏的考验。国际绘画潮流的冲击,使这个独立封闭的艺术王国的发展前景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在众说纷纭之中,有推崇创新的,有坚持守成的,还有呼吁另起炉灶的;有人建议把它作为保留画种送进博物馆;有人提出修筑一道小“长城”,把它同外来艺术隔开,让它在纯粹的体系中自我更新;有人则主张放任自流,不予干涉。

这些表面上似乎针锋相对的见解,从各不相同的出发点和价值标准去看,似乎都是合理的。这里可以用科学哲学家波普对科学研究作出的通俗而深刻的断言:怎么都行!

中国画发展的总体格局表明,相异互补,大融合,大交流,是产生伟大艺术的重要条件,混融是它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中国画是多层次、多方位长期综合运动的文化结晶,对立的各派本来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很遗憾,多年来,将艺术流派同政治倾向作简单化挂钩的作法,使得不同的艺术思想成了不同的政治态度的对应物。其直接后果,是出现了批黑画运动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持久的反常现象,使画坛滋生出一种背离艺术规律的单一的“大一统”艺术思想。

海滩观日 纸本水墨 68cmx68cm 2007年

当然,确定画坛应该向多元化发展的判断,并不排除我们从更宏观的价值观上去分析各种不同倾向的追求。由于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处在一个走向改革开放、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阶段,处在古典文化形态向现代文化形态转型的时代,那么,作为文化先驱的艺术,就不可能不打上这个时代的印记。换言之,从古典文化形态转化为现代文化形态,从一个封闭自足的系统中走向开放、走向现代、走向世界,将是新中国新艺术的文化使命,自然也是中国画发展的大趋势。诸多经验也证明,任何艺术的历史性突破都是多元相济的,任何艺术的伟大成因都是多元的。陈陈相因不可能产生伟大的艺术。

把握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脉络,从文化学的层次去不断开掘,已经和仍将是中国画发展变革的近期走向,而多元混融是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趋势。毫无疑问,混融不是个性的混灭,相反,它是在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基础上对其它文化优秀品质的选择吸收,是对个性的丰富和完善。

从文化学的层次去思考中国画问题,有着深浅不同的两层含义。第一,国画家可以直接表达本时代的文化精神,从正面或侧面去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和风貌。第二,艺术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历史的规律上看,可以突出中国画的文化价值。当艺术的审美规范符合特定的时代精神,成为该时代的代表性艺术,那么它就从本质上体现了艺术的文化价值。

九龙奔江之一 纸本水墨 144cmx365cm 1998年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当今中国画审美价值取向的主流还停留在明清文人画的意象审美阶段,虽然它在内容和取材上已有某些突破,但它在主要表现手法、作品样式和作品形态上更多的是明清文人气质和较少的时代气息,这是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相悖的。

我认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画传统的途径,主要是指民族和时代的文化精神的继承,而不是手法、形态和样式上的传统沿袭;是指中西文化交流的势态,而不是关门自守的狭隘思想,重要的是要从观念上追随时代,振奋起探索创新的勇气。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在新旧交替之际,努力探索艺术语言的实质性突破是重要一环。

对现代中国画的美学追求,也应该具有开放的姿态和广采博纳、吞吐百家的气魄。我个人历来主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跨越元明清文人画的传统,从汉唐和先秦艺术中去追根溯源。一条是横向移植国外优秀的绘画遗产,作为中国画变革的催化剂。

中国画何去何从的前景,使我们联想到了中国文化中另一国粹——中医的发展。中国医学同样也面临过西医的挑战。其结果是中医没有被取代。如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中心印度的画坛,带有从属色彩的文化区泰国的画坛和含有东西混交的边缘性文化区日本的画坛,在这三个国家的画坛中,传统绘画、西方绘画、土洋结合的绘画以及三者之间的过渡形态,形成了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关系。往日的争论已成为美术史册上被翻过去的一页。很明显,艺术的发展变革,艺术借鉴中的横向移植,永远也不可能造成国将不国的危机,而只能显示出画坛的成熟、文明和进步。

三岔口 彩墨纸本 59cmx48cm 2009年

这种进步是多元吸收、大胆试验的结果。可以这么说,没有比较,没有不同意见的讨论,就不会有艺术创造的活力;没有一个繁荣的、多元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就没有不断发展的生机;没有大胆的借鉴和相互间的交流,就不可能带来中国画的变革。

中国画的发展并不是一代人能够胜任的,它需要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反复实践。事实上,体现我们时代风范的现代中国画,在相当广泛的艺术实践中,具有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特征。环顾近现代中国画坛的大手笔,徐悲鸿、蒋兆和、刘海粟、林风眠、李可染、傅抱石、石鲁诸家,尽管风格各异,走的却都是这条路。

观念的开拓,离不开学术民主的气氛。不同的学术观点并存,几代人共同参加讨论,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开展学术对话,在彼此尊重的气氛中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有利于交流思想,而且也有利于在共同的前进的道路上得到相互的信任和谅解,这样才能保证艺术上的繁荣和民主,才能促使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是群体意识还是自成体系,都应在良好的气氛中得到发展,充分显示自己的优势,开展正常的学术争鸣,而不是干涉他人的“内政”。

天涯万里远征人 68cmx68cm 2006年

我相信,人是最活跃的,他或她不会在高度民主和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毁掉自己的个性。相反,他将更尊重自己的人格和民族精神,他在世界的文化潮流中不断塑造自己的个性和民族的尊严,使本民族的文化不断高扬,本民族的艺术不断发展,使之具有新的生命力并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中国画完全可以融贯古今中西艺术之精华,集人类优秀文明之大成,创造性地体现现代民族精神,从而不断走向世界。

生活是艺术的土壤,时代是艺术的脉搏,人民是艺术工作者的母亲。立足于东方,顺应建设和改革的潮流,认真实践,大胆实验,不脱离时代,中国画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艺术名片

周韶华,中国画家、理论家。1929年10月出生于中国山东省荣成市石岛镇。1941年参加中国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中荣获一等功。中国共产党党员。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此后一直工作和生活在中国湖北。他是中国水墨画“气势派”的创始人,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主要代表。他于1982年创作的《黄河魂》是第一张被认为向现代转型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周韶华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中国水墨画创新浪潮。这幅画在以后的数十年中竟使中国的水墨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文学、音乐和舞美等其他领域。《黄河魂》开创了中国水墨画的新局面,周韶华与吴冠中也成了中国水墨画革新的风云人物,被誉为“北吴南周”。

他的绘画风格是中西合璧。在绘画创作上,将中国的点线与西方的块面相融合,将中国的水墨与西方的色彩相融合,将中国的章法与西方的构成相融合,创造了格局博大、笔墨沉雄、色彩变幻、笔触有力、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又富有现代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西方评论家称为“新东方象征主义”。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是湖北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8所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曾在世界各地举办80余次个人画展。

来源:中国艺术品投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