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人堂 » 油画 » 正文

著名油画家尹朝阳作品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513
核心提示:剪彩仪式著名油画家尹朝阳致辞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为尹朝阳颁发收藏证书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致辞以“演变”为主题的著名油画家

剪彩仪式

著名油家尹朝阳致辞

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为尹朝阳颁发收藏证书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致辞

以“演变”为主题的著名油画家尹朝阳作品展12月1日在河南博物院东临展厅开幕。这次展览是尹朝阳从1992年至2011年艺术创作过程的回顾,展出的60件油画、雕塑作品都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尹朝阳,1970年生,河南南阳人。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是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位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人。

尹朝阳的绘画开启了“70后”艺术家关于青春感伤的主题探讨,并真正开始塑造这一代人的自我形象和情感特征。他的绘画始终把宏大叙事置于人性反省的关照之中,进而对时代性的青春境遇进行了感性的概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尹朝阳等人为代表的“青春残酷绘画”,重新使绘画在叙事性、图像概念以及美学趣味上,具有一种不同以往的实验性和思想深度,并构成九十年代前卫绘画的一个重要倾向。

尹朝阳的作品既“梦幻”又“超现实”,但不管采用表现主义,还是写实的表达方式,总能尊重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用绘画表达着自己的艺术理念。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干戈由艺术来平衡,艺术家敏感的洞察力和锐利的判断力得以让理想化的真实不再遥远。较之先前的创作,近年他的作品面貌和内涵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从个性化叙事转到宏大叙事,其英雄主义的情结和乌托邦式的梦想隐含着对社会意识的关注,其次是他对生命存在的关注方式的改变,再者丰富的视觉变化的漩涡表达了对消逝的感慨。

尹朝阳是从河南走出去的著名画家,作为“70后”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是他第一次回故乡举办大型艺术作品展。整个展览将持续到12月15日结束。

部分展出作品

相关阅读

迁徙者

齐岸青

题记:

我们迁徙,就是为了不断地反叛自己,每次对自己的叛逆都是对艺术严肃的拷问,只是我们的叛逆都是有关自我的,艺术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和社会无关。

生命、爱情、死亡、性欲在他那里都是一种既深刻又淡然的痛苦的自省。

我对朝阳的认知几乎都来源于《尹朝阳访谈录》,这本书写得很智慧,想了解尹朝阳的,可以去读,只是有点厚,一下子读不完。我的短文权且当做导读。

尹朝阳本质上其实是一个迁徙者,一个永远在旅途之中的精神放逐者。

20多年前的初夏,阳光应该是温和的,一个容貌和口袋都有羞涩感、内心却充盈着艺术梦幻的年轻人,第一次走出家门坐上火车,他想逃离他内心以为灰晦狭窄的土地,他认定向前走都是阳光,甚至如女人般温暖柔软的阳光。南阳是个中途停靠站,给你从容上下车的时间不多,你很容易会错过。你好不容易挤进火车里,才发现和你同行的陌生人那么多。你不知道旅途很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位置,上了车,才知道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焦虑的期待,可座位有限。你由于没有座位,只有靠倚在椅背边,不停地给来往上厕所、卖零食货品、查验票的让道、赔笑,抑或争执,你期待有人中途下车,给你空隙,可是寻找位子的屁股很多。其实你想错了,车厢里的空间更狭窄,竞争更需要算计和智慧。鞋底里掖着的钱不足以让你走到目的地,再返回故乡。所以你得义无反顾,你要在新的城市里找到自己的归属。

深夜,你出了车站,你又突然意识到你想象和憧憬的城市其实更不属于你,比你逃离的城市离你更远,没有一盏灯火是为你亮的。于是,你就抱着画板坐在西湖边,等着天亮,天亮以后的阳光是属于所有人的。你没有睡,所以你最早看见它,它也最早把光色泼洒在你身上。因此你还是幸运者。你就是有泪滴,太阳也把它照得晶莹了。

尹朝阳抱着自己的画板,拼命地报考了所有他能应试的美术院校,五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在校尉胡同中央美院的布告栏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一个留着蓬乱头发的南阳小伙就要成为中国最高美术学府的学生,新中国成立以来,这是南阳走进中央美院的第一人。这在偏僻的南阳应该成为一个故事。那一天,我想尹朝阳父母的灯会一直亮着。我们的尹朝阳却顾不得这么多了,他在内心里歌唱,出来了,尹朝阳终于出来了。

走进美院的尹朝阳并没有融入这个城市,他依旧是这个城市的漂泊者。他用双腿丈量城市的胡同巷弄,或者拉着没有胶胎只有铁轱轮的板车,把自己搬来搬去。他得安静地画画,他甚至不能容忍室友的鼾声。大红门,广渠门,大北窑,前门,宽街,赵家村,北皋,索家村,798,宋庄,你可以在北京每一个艺术家聚集的场所嗅到他的味道。他的居室越来越巨大安逸,但他的灵魂却愈来愈漂移。迁徙不仅对于尹朝阳,也对于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具有必然的意义。人类,生物,植物,大地,河流,都是在迁徙流动中完成自己生命的构造、升华。我和朋友搞了个十多集的纪录片,《大迁徙》,是从族群迁徙观照我们人类自身生长的,片子出来我送给朝阳吧,谁让我拿他一些画册呢?1990年,尹朝阳购买的一本《弗洛伊德画集》,他至今还记得,我不能欠他的。

迁徙中的尹朝阳一直在画。说实在话,生活中我不大喜欢当代艺术作品,它画得不好看。以前自己经商时,放不住闲钱,不经意也收藏,偶尔也存油画,大多都适合在不同场合悬挂。我不喜爱,也可能在于我不能都读懂它,当代艺术家其实也没有必要让人人看懂,艺术有时会是我们的自语。可我又得承认,当我煞有介事想让自己思考时,又会冷落一些平日里很好看的作品,当代艺术品会撕开很多人生的、社会的、政治的、自然的、人性的底色给你看,你总想拒绝它,但躲避不开它对你的涤荡。

朝阳的作品其实有这样的气质,我可以不喜欢它,但却愿意和它对话,商榷他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故事。

读朝阳的画作,最初你可以触摸到一个充满尽情想象的尹朝阳,学生时期的景物、人体、《狂想曲》、《盛妆》等等,那时候尹朝阳一定还穿着勾织的毛衣,它是那时节的时尚,有时也会是男女爱情的见证。后来他大概就有了我们通常都会有的思考,《诗人之死》、《激》、《盛妆的黄昏》、《暴风雨中的三个形象》,诸如此类。人走得远了,想得深了,就会纠结自己,就会开始去回忆,他又去画了许多《青春远去》、《影子》、《回忆》、《烟》等等。渐渐他开始平静了,生活让他可以自如,有记录常态的心境,《情侣》、《赵棒》、《王满》等,就是这一类的作品。尹朝阳所有的这些东西,有一个通性,你会依稀看到你熟悉的又不太习惯的东西,你觉得属于你,却又很陌生。

以后的尹朝阳似乎变得智慧,试图消解结构这个世界:《失乐园》,《活着》,《神话》,《王》,尹朝阳开始令我们触目惊心,如同他以后的《四季岛》、《大洪水》给我们的视觉震撼是让人无法回避的。美术作品的最高哲学意义是给最不具备普通哲学概念之人以哲学明喻,这话有些绕嘴,绕就绕吧。画家的作品其实对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最好的效果就是你看到它,你无法忘记它,它有时会强迫你的记忆,影响你的情绪。我看到蒙克的《呐喊》时,尹朝阳大概还是画素描的少年,我看到它,就无法摆脱它。1987年,我把它写进我的长篇小说《诱惑》里:“我喜欢蒙克的忧郁、孤独、惆怅和愤怒,我喜欢《呐喊》那阴碜的绿色和恐怖的红色,那惊悸颤动如人神经纤维般的线条构织的湍急的涡漩,那变形的形如骷髅人的绝望的嘶喊。生命、爱情、死亡、性欲在他那里都是一种既深刻又淡然的痛苦的自省。”

我记不清楚这些有点嗲的对话,我当时是不是参照了《世界美术》,但小说再版时,名字改为《父亲纪事》,这段话没改。它也没有妨碍我1993年去挪威时,特意让他们的文化官员陪我去了蒙克的美术馆,那位官员因此对我平添许多友好,夸了我许多,充分满足了我惯有的虚荣心。现在,我把上面节录的最后一句话和挪威人夸我的话都送给尹朝阳,可惜的是他夸我的内容我也淡忘了。

尹朝阳如今应该不在意人的言语了,他的《入寺显佛》和《晕眩》系列,已经显示他的淡定和平静,入禅与否是他自己的事,《英雄远去》、《神话》留给别人品味更好。

我们迁徙,就是为了不断地反叛自己,每次对自己的叛逆都是对艺术严肃的拷问,只是我们的叛逆都是有关自我的,艺术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和社会无关。尹朝阳一天真的简单了,他就纯粹极致了。

最后,我还是想说,让我说喜欢,我还是喜欢朝阳的《暖》之类的作品,好看!没有办法,我的鉴赏水准还是未能洗礼,好在,它也是尹朝阳的作品。(转自《大河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