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力派 » 其他 » 正文

你可能不知道的莱州(十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2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653
核心提示: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世界读书日前夕,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等市领导19日上午来到首都图书馆,当了一个多小时的志愿者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世界读书日前夕,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等市领导19日上午来到首都图书馆,当了一个多小时的志愿者之后悄然离开,全程没有引起读者注意。”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位为保护我国珍贵藏书做出巨大贡献的莱州人。

【“首都图书馆”与下面所说的“北京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不是一回事。】

刘岐云

刘岐云(1919—2006),原名刘绍基。山东省莱州市神堂乡大刘家西村人。

(摘自1998年1月14日《作家文摘》)

刘岐云是1938 年入党的老干部。“文革”前他任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65 年11月调任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第一副馆长。

不知是必然的结果,还是偶然的巧合,刘岐云的到任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0年浩劫的前夕。他的身份,不容置疑地将其推到必须对北京图书馆700万册馆藏图书的命运负责的位置,这一年,刘岐云46岁。

1966年8月,红卫兵将大字报贴到了北京图书馆的朱漆大门上:“限北图24小时之内烧掉封、资、修的黑书!” 他们冲进北京图书馆,找到了刘岐云,进一步明确勒令:“限期烧掉黑书,否则后果由你负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作战勇敢,毫不含糊,可是面对这些“造反”的天真孩子,刘岐云却作了难!北京图书馆书库中上万页的甲骨文,敦煌卷轴遗书、《资治通鉴》的部分手稿、赵城金藏、《水乐大典》残本、完整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宋辽元明清历代的刻木、拓本,金石、新善本特藏……这些历经几十年,几代图书馆人精心搜集来的国家瑰宝,就如此轻易地毁在这些孩子们手上?!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果断决定:上书国务院,上书周总理。“总理,北图现在十万火急……救救北图吧!”发自刘岐云肺腑心声的告急信,他连夜草就,亲自骑自行车送到了国务院办公厅。很快,告急信转到了周总理手上。第二天下午,红卫兵又冲进了北京图书馆,质问刘岐云:“期限将到,你们到底烧不烧?”刘岐云镇静地回答:“除非接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否则我们不能烧掉这些书。”红卫兵激愤起来,失去理智,冲向书库去搬书籍。刘岐云被挡在一边,但是北京图书馆的保卫干部关闭了书库的大铁门。双方对峙的紧张时刻,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带着总理的亲笔信,来到了现场:“总理讲,封资修的书也是历史,可做反面教材教育人民,不能随便烧毁,但应妥善保存,不能外借。”刘岐云艰难地挺过了这一关。

当年秋末冬初之际,南京、武汉等地来京串联的图书馆界造反派又两次冲击了北京图书馆。他们面见刘岐云,也是要烧掉封资修的黑书。找不到睡觉的地方,他们就钻进书库和阅览室,寻找栖身之地。刘岐云很不放心,跟进书库,只见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地铺,大部头的图书已从书架上被搬下来,随便用来枕头垫脚,书架间藏匿着脸盆、毛巾、暖瓶、饭盒,甚至晾着刚洗的背心裤衩!刘岐云耐着性子劝这些造反派们离开,却被他们诬为“保护封资修的东西,就是走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刘岐云震怒了:“这是国家书库,怎能任你们为所欲为!”他再次给国务院办公厅写信,毫不客气地把造反派们请了出去。等到第二批再来时,刘岐云已有了经验,抬出了国务院指示震慑造反派,又请文化部领导出面,和造反派谈话,才使他们悻然离去。“文革”结束后,新来的馆长刘季平在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凝视着刘岐云说:“北京图书馆好险哪,‘文革’中没出什么大事很侥幸,这与你们坚持斗争是分不开的。”

就在刘岐云坚守岗位,保护北京图书馆馆藏的1966年冬天,他的老母亲中风不语,瘫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山东老家来信说,家里太需要他这个独生子去照顾了。刘岐云接到信就流了泪,他回信写道:“希望妈妈能原谅我这个不孝之子。现在北京图书馆形势严峻,红卫兵和造反派轮番冲击,数百万册藏书顷刻间可能化为灰烬。我只能坚守岗位,不能离开半步!否则,稍有闪失,我这个副馆长将成为千古罪人啊!”直至1969年,老母亲辞世,他也未见一面。老家再发电报催其回家料理丧事,他也未回去。

“北图”领导层被夺权后,其他领导或被投入牛棚,或在家休息养病,刘岐云仍像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天天上班,打扫阅览室,登录书目卡片,为读者借书还书。他抱定的信念是,群众罢了我的官,组织上并没罢我的官,一天不去馆里,就一天不放心馆里的国家财产。他成了国家书库忠心耿耿的守护神。

恪守职责的守护精神

(摘自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史)

1966 年8月18日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被接见以后,北京的“文革”形式风起云涌。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声浪中,对所谓“封资修”也大加鞭挞,北京图书馆藏书也面临极大的破坏危险。1967年下半年,馆内运动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处于无政府状态。时已被夺去党委书记、第一副馆长权力的刘岐云,面对严峻形势心急如焚,于1967年11月19日分别致信“中央文革小组”、北京卫戍区及联办谢富治并转公安部,力陈馆藏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诚恳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馆中藏书安全。信中说:“现在图书馆当权的群众革命组织、革命造反派联合指挥部及联合斗批改小组先后均已自动解散,我馆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无人负责。由于我现在尚未解放,不能出来履行职权。可是我馆是国家图书馆,古今中外的珍贵图书很多,阶级队伍又非常复杂……损失是不可挽回的。我现在对这个问题十分担心,特向领导上报告,请领导上考虑解决安全的办法。至要!至要!” 一个已无任何权力的馆长,到了关键时刻仍能以国家珍贵藏书为重,又一次体现了国图人恪尽职责的守护精神。刘岐云的报告请求,正符合当时中央“三支两军”政策中的军管一条,故于1967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司令部向社会发布公告:“奉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命令,对北京图书馆实行军事管制,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促进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筹备组成革命的‘三结合’的临时权力机构,搞好本单位的斗批改。”北京图书馆实行军事管制后,军管会对本馆员工行为及对图书资料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其时北京图书馆三道大门打开了中间大门,二十四小时解放军持枪执勤,昼夜巡视。从此,国图藏书逃过一劫,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丝毫无损。

正是因为有像刘岐云这样老一辈革命者的保护,今天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简介才可以这样写: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3119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最后向已逝的革命前辈致敬!

感觉还不错点击右上角按钮~然后分享朋友圈哦~

微信号:zslz0535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