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博客 » 正文

陈振濂:关于大力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2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363
核心提示:“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兴业态,正在逐渐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城镇化发展战略。它牵涉到农业经济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兴业态,正在逐渐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城镇化发展战略。它牵涉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农业物流、农村生活品质提升、农村组织结构优化等事关“三农”的全方位课题,应成为当代中国“强国”方略下的重要内容而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并积极作出对应。

我国农村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是农村电子商务跨越发展的基础。根据CNNIC的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46亿,比2011年底增加1464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7.1%。同时,在2012年刚开始上网的新网民中,农村网民比例达到51.8%,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高达60.4%。

在农村网民增长的基础上,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农村网商创业的星星之火,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和特色商品,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致富道路。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农村网商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由农民个体扩展到了村、镇、县。在江苏沙集镇、义乌青岩刘村、四川省青川县、浙江丽水市遂昌县等地,农村电子商务区域生态正在以点带面的态势涌现,“农户+公司+网络”的模式正在快速延伸,极大地改变着传统农业经济和产业形态,改变着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统计,截至2011年末,淘宝上每10位卖家当中就有1位是农民网商。中西部地区如新疆的大枣、内蒙的奶酪、四川特色小吃等地超过70%的销售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外省。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模式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过去“公司+农户”结构下,农户往往是被公司牵着鼻子走的弱势群体,公司控制农户,与农户争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大部分掌握在公司的手里。但农村电子商务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它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加了“网络”这一大要素。任何一家农户在自己家中,通过市场化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市场。并且,供需双方无需经由第三方中介筛选过滤,这是以最直接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减少中间环节,产品定价更低,买卖双方互相受益。农民在家中就可以创业致富,农民实现了充分就业,或许还需要从城里招工补充人手不足。农户收入增长,生活改善,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和谐。以江苏沙集镇为例,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农村一样,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曾经是沙集镇的常见现象,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现,带了诸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借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崛起,吸引了众多外出打工农民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或就业,农村“留守”问题迎刃而解,乡邻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安定和谐。根据沙集镇派出所提供的数据,东风村自2008年起,治安案件数量明显减少,打架、偷盗等治安案件已经销声匿迹。

2.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视角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化融合”,这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但信息化与农业的融合度一直较低。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国家花了很大力量来推动,但依然困难很多、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就是自上而下的高端信息化目标,和农民自身草根的、自下而上的物质生活需求是错位的。而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民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自己直接和市场去对接,直接和买家去商谈。拿到鲜活、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实现交易。这样,信息化的应用和效益,通过生活就业等农民最直接的物质平台,其优势迅速显露出来。这种来自民间的自发的信息化需求,不需要政府全程资金支持,而且灵活自如,社会资源调动与整合力强,因此具有可持续的发展后劲。此外,信息化不仅仅拓展了销售,还能催生了许多全新的产业。比如原本在农村并不发达的物流网络管道,比如依凭物流运送所面对的公路、铁路、航运等基础设施的需求;过去是各级政府化大资金投入修路架桥,但一旦有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实际需求,农民为民自己的生活富裕,会采取合资、集资方式自己投入乡村建设,从而形成另一层意义上的更切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至于由农村电子商务而引发出的对时尚潮流、生活方式的新追求,又会吸引大批青年人返回农村,有效地制止“农村空巢现象”的蔓延,并改变农村现有的相对于城市较简陋的生活状态,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从而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仅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传统方式,而是在农村就地逐步实行“城镇化”,它对于今后中国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3.发展地方经济的新思路

这些年以来,发展地方经济,特别是发展县域经济,从全国来看,一个主要的思路是通过招商引资,特别是希望通过引进重大项目来拉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但现在招商引资困难重重,且重大项目的引进通常会伴随环境污染成本的巨大代价。而且,外来的项目“难养熟”,来得难,走得易,可以拍拍屁股就走。与此相比,农村电子商务对社会公共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索取很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却很大。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还有它的内生性。农民网商的根在农村家乡,父老乡亲在农村家乡,即使有风吹草动、市场有变化,他们会和本地父老乡亲一起去抵御风险而不是轻易逃离撤资。

4.对促进我国“包容性增长”提供了借鉴

“包容性增长”包含着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要求,在政策取向上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发展成果,让弱势群体尤其是“三农”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江苏“沙集模式”表明,只要激发了农民的内在积极性,使农村电子商务和他们的利益挂了钩,人人都可以包容在信息化与城镇化即农业规模化(准工业化)“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农民即使不会熟练操作电脑,用一个手指戳键盘的“一指禅”,也同样能够有机会从包容性增长中获得实惠。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持续、健康发展却面临瓶颈问题。

1.配套服务环境水平低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面临五大问题和挑战:

①电信问题:接入宽带困难、宽带价格高、稳定性差;

②供电问题:工业用电申请难;

③金融行业问题:贷款难、贷款金额少、周期短、流程复杂;

④物流行业问题:物流费用高、服务差;

⑤村镇政府配套问题:农村网商们建设厂房产生大量的用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农民网商希望得到更多的培训和优惠政策。

2.政府传统工业化观念的制约

很多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能够快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地政府对网销业“不越位”、“不缺位”的扶持。但是,仍然有一些领导干部对农民网销业持漠然态度。在我国很多地市,发展地方经济,都是以“招大引强”的招商思路为主导,主攻工业大项目和配套产业项目,资金也是向大项目汇聚,政策向大项目倾斜,甚至是基层领导业绩考核也是以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规模作为考核指标。这种只关注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缺乏强性与兼容性,缺乏创新思维,不利于发展网商和形成集群效应;不利于鼓励新事物涌现和成长。

3.缺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

人才成为制约网销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农村,懂得并能有熟练操作技能的电子商务人才奇缺,人才配置严重不平稀。当前,面临人才主要困难有:缺少人才、人员流动性太大、员工培训难、员工素质低。

三、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1.政府应坚定不移地支持包括农村在内的电子商务发展,继续把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放在国家农村发展战略优先地位。制定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规划,继续完善和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发展电子商务的相关部署和政策。针对农村电子商务深入发展触及的深层利益结构问题,通过改革与转型,破除未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2.将农村电子商务纳入我国农村减贫扶贫的主流工作体系中予以推进。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农村减贫扶贫的任务一直很重。在我国现有农村减贫扶贫主流模式中,存在轻视新兴的农村电子商务重要作用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完全应该也可以纳入我国农村减贫扶贫主流工作体系中并作出一个有效的内容来对待。建议国家在谋划“十二五”农村减贫扶贫规划时,将农村电子商务纳入农村扶贫“十二五”规划和新的“十年纲要”之中,予以贯彻实施。

3.鼓励自下而上的、全覆盖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方面,传播、鼓励和促进发展起于草根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农民解决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的遇到的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让自下而上的城市电子商务星火燎原;另一方面,探索将已有的自上而下的高端的大规模的电子商务与草根的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结合起来,与农民自身的内生动力结合起来,借力发力,将悬在半空的农村电子商务和信息化,落在坚实的大地上。

4.继续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首先是推动物质意义上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降低农民网商上网和运营成本;其次是着力解决农民在发展电子商务中的主要困难;最后是增加培训和引导,加强人才培养。

5.优化政府的政策规制体系,构建健康的农村电子商务制度运行的生态系统。建议政府调整政策,强化服务,首先是创新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自我演化的发展机制;其次是帮助农村法人网商提升素质。

6.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方中介平台的作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特别是国内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淘宝网”正悄然成为农村网商创业的核心驱动力。政府应鼓励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服务提供商不断创新质优价廉的服务产品,鼓励开发面向农村电子商务需求的定制服务,帮助农民网商降低业务成本;鼓励网络平台进一步透明化,在平台上建设共享信息、知识和业务的“社区”,为业务“链”的拓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与经验支持。

7.加强作为国家农村发展战略的农村电子商务研究。要研究其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和内在驱动因素,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可推广的经验,总结并提示出其对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对社会综合发展的影响意义和典型示范作用。树立电子商务应用标杆与高度、典型,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广泛在全社会的应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