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图书资讯 » 正文

青海高原上的变化:昔日卖血村不再靠卖血吃饭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9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616
核心提示:《半月谈》2004年第11期曾发表《乐都:千余户农民卖血供子女上学》一文,披露了青海省乐都县1336户农民家庭因生活贫困供养不起子

《半月谈》2004年第11期曾发表《乐都:千余户农民卖血供子女上学》一文,披露了青海省乐都县1336户农民家庭因生活贫困供养不起子女上学,被迫卖血交学费的事实。稿件发表后,曾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青海省政府也极为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卖血农民渡过难关。时隔一年多之后,半月谈记者再次走访了当时曾出现农民大规模卖血现象的青海省乐都、民和两县下北山地区。

昔日农民卖血:为生存,为子女,亦为"改善生活"

下北山地区的乐都县马厂、芦花、马营三乡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极端困难,是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在乐都县马厂乡曾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马厂山头没坐头,十年九旱没收头,家里进去没吃头,不去卖血没干头。"

乐都、民和两县下北山地区四个乡辖51个行政村,共有8674户,36210人。据青海有关部门2002年的调查统计,这里卖血群众达11500人,占总人口的近1/3,其中夫妻双方都卖血的有6266人。

民和县北山乡庄子沟村村民吴泽英告诉记者,她曾有过卖血3年的经历。她说,那也确实是没有办法,家里6口人,只有8亩地,这里全都是靠天吃饭,年景好的时候还能勉强吃饱肚子,一遇到灾年,地里几乎颗粒无收。家里还有3个儿子要娶媳妇,不卖血有什么办法?为了多赚点钱,她当初有时一个星期要跑三四个采血点。要不是这两年国家的政策好了,肯定还得卖血。据青海省有关部门调查,下北山地区群众卖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家庭生活困难,为维持起码的温饱而卖血。这类情况约占卖血人数的70%。二是供子女上学。据统计,这4个乡每年群众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约760多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22%,群众负担较重,这类情况约占卖血人数的20%。三是传统习惯和错误观念的影响。卖血在这些地方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缺乏卫生保健知识,一些群众错误地把卖血当作增加收入的途径,试图以此改善自己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这类占10%。

修路、扶贫、改善医疗,政府全力改变"卖血村"面貌

2002年和2004年,包括半月谈在内的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乐都、民和下北山地区群众常年卖血为生、供子女上学的情况,引起了国家有关方面高度关注,青海省也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变这一地区的贫困状况。记者从青海省扶贫办了解到,近几年来,青海省对这4个乡开展了重点扶贫工作,落实了一批交通、水利、农业、畜牧业、退耕还林、改善教育卫生设施等方面的项目。

乐都县交通局局长包学明介绍,2002年,交通部对下北山环山通乡四级油路进行了立项,拨付资金8000多万元。现在,连接下北山地区各个乡的油路已全线竣工,"卖血村"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再也不是晴通雨阻。以乐都县马场乡为例,该乡到乐都县城的行车时间从原来的近4个小时,缩短为不到1小时。

青海省乐都县扶贫办主任陈恒顺介绍,2005年,青海省根据实际情况,对下北山地区的4个乡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减轻了当地贫困群众的教育负担。同时,还制定了专门的扶贫规划,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整村推进扶贫、调整农业结构等项目。此外,在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中,林业部门对下北山地区的4个乡进行了适当倾斜,增加了退耕还林面积。为了杜绝卖血现象,青海省还采取有力措施关闭了乐都老鸦采血点,新建了海东地区中心血站。省卫生厅为这4个乡无偿配备了15万余元的医疗设备,为这4个乡的51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听诊器等医疗设备和药品,共对6000余名群众进行了免费体检。卫生扶贫、设施援助、免费体检、健康筛查等一系列工作,使下北山4个乡部分群众超量卖血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血液管理工作基本走上了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据统计,2002年至2005年底,青海省已在四乡安排各类扶贫资金2亿多元。

  "生活有了奔头,自然不会去卖血了"

半月谈记者近日在下北山地区走访时看到,这些昔日一片破败景象的"卖血村"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间田头不时能看到日光节能温室里长势喜人的蔬菜,还能听到小尾寒羊"咩咩"的叫声;新修的柏油路上,装满土豆的农用车、大卡车不时穿梭而过,呈现出繁荣的生产、生活景象。曾经以卖血为生的乐都县马厂乡村民宋长录告诉记者,这里山大沟深,要不是国家的支持,现在卖血的人肯定还很多。拿他家来说,现在15亩耕地中有11亩地已经退耕,国家的补助就可以解决全家的口粮;政府帮忙建的塑料大棚一年能有1000块左右的收入;前年政府又给了每家5只母羊,去年养羊收入近千块钱;加上种的4亩土豆,现在家里一年的收入能有4000多元,日子比过去要好得多了。现在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奔头",自然不会去卖血了。马厂乡甘沟滩村党支部书记李志业告诉记者,过去甘沟滩村80%的人都卖血,那也是日子太苦没办法。这几年,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解决了村民们的吃饭问题,而政府调整种植结构、搞"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则是帮助大家增强了"造血"增收的能力。去年路修好之后,几乎天天都有大卡车上门收蔬菜、洋芋、牲畜等农产品,收购价也比过去高多了,农民有了赚头。李志业说,2004年6月,甘沟滩村成为全省第一个"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政府投入50多万元给村里132户村民每户提供5只母羊,每5户一只公羊。2005年7月,全村共卖出924只羊,户均增收1900多元。2005年甘沟滩村人均收入达近1500元,与2002年相比,人均增收500元。

据了解,目前,下北山4个乡的人均收入自2002年以来都有了较快的增长,贫困人口已由3.26万人减少到1.82万人,参与卖血的人数已减少了75%。随着政府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当地群众传统观念的改进,相信大规模卖血现象终有一天在这里绝迹。(记者 钱荣 叶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