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历代名家 » 古代 » 正文

學界公認的民國四大書法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31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370
核心提示:吳稚晖 (1865~1953年),字敬恒,江蘇武進人,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頗具特色而又有過較大影響的人物。吳稚晖22歲(1887年)考中秀

吳稚晖 (1865~1953年),字敬恒,江蘇武進人,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頗具特色而又有過較大影響的人物。

吳稚晖22歲(1887年)考中秀才,24歲(1889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後三次參加會試皆未中進士。曾在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和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任教。以後他還留學日本,去過英、法、德諸國,曾創辦裏昂中法大學並發起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呼籲中國青年到海外以半工半讀方式留學。他學貫中西,愛國堅定,生活淡泊,致力教育,贏得了當時人們的崇敬。蔣夢麟稱贊他是中國學術界一顆光芒四照的彗星,胡適譽之爲中國近300年來四大反理學思想家之一。196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3屆大會上舉薦他爲“世紀偉人”。

有趣的是,吳稚晖一生追隨國民黨革命卻一生不入官門。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去世,蔣介石曾力邀吳稚晖爲新主席,但被其推辭。他一生十分儉樸,視金錢爲身外之物,通通用來接濟別人。他身邊唯一珍貴的栁骶褪撬�萬多冊的藏書,還有從21歲開始日積月累而成的二三十箱文稿、信件、剪報。他的重要著作有《上下古今談》《荒古原人史》《二百兆平民大問題》《注音符號作用之辨證》《稚晖文存》等,在台灣出版的有《吳稚晖先生選集》(上、下冊)、《吳敬恒選集》等。由于各種原因,大陸對吳稚晖的研究很少,實際上吳稚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如辛亥革命後,他積極提倡國語注音與國語運動,首創國音字典,開了中國拼音字母先河,極大地方便了國人識字。
在書法上,吳稚晖自幼學習大篆,作品線條靜穆,結體安然。抗戰時期,吳稚晖在重慶生活困難,于是便在重慶《中央日報》上登廣告,開始鬻字(賣字)。直到抗戰勝利回到上海,求購其書法者仍絡繹不絕,被人戲稱爲“書畫托拉斯”。由于其篆書享有很高聲譽,他常與張大千等名家合作,書畫合璧,交相輝映。新中國成立前夕,吳稚晖去了台灣,于是漸漸淡出了人們視線。

胡漢民(1879~1936年),廣柗恕T缒昵髮W菊坡書院學海堂,20歲任廣州《嶺海報》記者。

胡漢民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柧┖胛膶W院師範科,未久退學回粵任教。1905年再赴日本,入柧┓ㄕ髮W,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評議部評議員、《民報》編撰。1907年隨孫中山先生赴河內,策動武裝起義。1909年任同盟會南方支部支部長,策劃廣州新軍起義及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時任廣柖级剑犭S孫中山赴南京,出任臨時大總統府秘書長,旋回廣柸味级郊婷裾L。二次革命失敗後亡命日本,任中華革命黨本部政治部部長。1917年任廣州護法軍政府交通部總長。1921年任廣州非常大總統府總參議兼文官長,國民黨“一大”任中央執行委員,兼廣柺¢L。孫中山北上後留守廣州,代理大元帥職。1924年以後胡漢民主張反共。1925年8月因涉嫌廖仲恺被刺案,一度被拘,旋赴蘇聯考察。1927年4月與蔣介石合作反共,主持在南京成立的國民政府並任中央政治會議主席。1928年赴歐洲考察,回國後任立法院院長。1931年2月遭蔣軟禁,10月獲釋。後至廣州,成爲南方實力派反蔣精神領袖。晚年標榜抗日、剿共、反蔣三大政治主張。1935年胡漢民被選爲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次年5月2日在廣州病故。所著《三民主義的連環性》等,爲國民黨闡釋三民主義的代表作。

于右任(1879~1964年)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驅、詩人、書法大師。早在上世紀20年代便有“北于南鄭”之稱(“南鄭”指鄭孝胥)。

于右任,陝西三原人。11歲入名塾毛班香先生私塾讀經史、學詩文,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16歲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縣學,成爲秀才,並被陝西提督學政葉爾恺譽爲“西北奇才”。19歲後得識學貫中西的朱佛光、經學大師毛俊臣,以師禮事之,谒見關中國學大師劉古愚先生。1903年以第10名中舉,後入震旦學院,1905年與好友劉覺民等人先後創辦複旦公學和中國公學,籌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立報》,以宣傳資産階級革命主張。1906年在日本遇孫中山先生,並加入同盟會,從此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辦《民呼報》《民籲報》《民立報》,爲民請命。

辛亥革命後,于右任先後在南京政府任職,北伐後長期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被譽爲“監察之父”。1936年集字編成《標准草書千字書》,創造出標准化的草書體系,並使草書兼有實用與審美兩種功能。1949年到台灣,1964年病逝于台北。
于右任1932年于在上海發起成立“標准草書社”,邀集劉延濤、胡公石同好研究整理曆代草書,提出了“易識”“易寫”“准確”“美麗”四項原則,在融彙章草、今草、狂草各體和廣泛吸取曆代大家精粹的基礎上創立了影響深遠的“標准草書”。標准草書的創立,給形體無定的草書定了型,在草書的規範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藝術,大體可分前後兩個時期。早期工行楷,以魏碑爲基礎,取舍變革,並參入篆、隸、草法,開拓了險勁峭撥的書勢,在沈著灑脫的筆法中,呈現出豪放磅礴之氣。晚期之作更爲精湛,形美筆簡,儀態萬千,出神入化,令人目不暇接。林語堂曾說:“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于右任的人品、書品爲最好模範,于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于其書法的成名。”于右任也是一位著名愛國詩人,他的詩、詞、曲都有很高造詣,一生寫下近900首詩。

譚延闿(1880~1930年)是民國初期著名政要、書法家,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當時“湖湘三公子”。

譚延闿字祖安、祖庵,湖南茶陵人,生于浙江杭州。其父譚鍾麟爲進士,曾任陝西巡撫和陝甘、閩浙、兩廣總督等職。他聰穎好學,5歲入私塾。其父規定他三天要寫一篇文章,五天要寫一首詩,還要練寫幾頁大、小楷毛筆字。1893年,譚延闿到長沙參加童子試,考中秀才。1904年,譚延闿參加清末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試第一名貢士,即會元,4月參加殿試,列爲二等第35名,賜進士出身。1907年組織“湖南憲政公會”,積極推行立憲,成爲立憲派首領。1909年10月任湖南咨議局議長。1911年武昌起義後,任湖南省都督。1912年9月兼湖南省民政長。其後加入國民黨,任支部長。1916年8月後任湖南省長兼督軍、湖南參議院院長。二次革命中保持中立,被袁世凱免職。袁死後,任湖南省長兼督軍、省長。1922年投奔孫中山先生,再次加入國民黨。1923年後任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大本營內政部長、建設部長、湖南省省長兼湘軍總司令。1924年1月當選爲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兼大本營秘書長。1925年7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兼軍委會常委,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9月署理廣州國民政府軍事部部長。1926年1月被選爲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3月代理廣州國民政府主席,4月任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7月又代理國民黨中央黨部主席。1927年9月甯漢滬三方在上海成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任大會主席。1928年2月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至10月,轉任行政院院長。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

譚延闿八面玲珑,善測政治風向,從三次任湖南總督到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到最後出任第一任行政院院長,有“政壇不倒翁”之稱。譚延闿善詩工書,自小就開始臨習顔書,並以顔書著稱于世。譚延闿字如其人,有種大權在握的氣象,結體寬博,顧盼自雄,不論擘窠榜書,還是蠅頭小楷,均極精妙。從民國至今,寫顔體無出譚延闿右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