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历代名家 » 当代 » 正文

画家启示录1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0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291
核心提示:画家启示录14:从关仝看艺术传承文/ 朱涛 关家山水师荆浩,笔墨气壮景愈少。山溪待渡撑长篙,关山行旅人不老。喜作寒林秋山峭,

家启示录14:

从关仝看艺术传承

文/ 朱涛

关家山水师荆浩,笔墨气壮景愈少。

山溪待渡撑长篙,关山行旅人不老。

喜作寒林秋山峭,青峰入云雾缭绕。

远山迷朦日破晓,古淡寒荒销魂桥。

——题关仝

关仝,五代后梁画家,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废寝忘食,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传世作品有《山溪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等。关仝是承上启下的画家,上承接荆浩,下培养了郭忠恕、王士元、刘永、王端等一大批画家,形成了“关家山水”。


郭忠恕早年就师事关仝,不仅气势宏伟,其笔法也不落俗套。王士元画精微,古人说他无一笔无来处。刘永专法关氏,果然登堂入室。王端山水得关氏之要,曾在大相国寺画过壁画,很得宋真宗欣赏。元代无锡画家倪云林,本属江南山水画派,但也从关画中吸收了皴笔横竖交接、层层相叠的画法,并将关画的中锋为主改为侧锋为主,成为一种新的皴法——折带皴,用于表现太湖沿岸的坡石,从而完成了倪氏的典型风格特征。

从荆浩到关仝,再到郭忠恕、王士元、刘永、王端等,北方山水画就这样传承下来。从关仝的艺术人生,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传承必须要“进得去,出得来,立得住。”

艺术传承要进得去。艺术的传承,首先是继承,要进得去,把感人的东西吸收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李可染大师关于中国画继承和创新关系,有句名言“用最大的气力打进去,用最大的气力打出来”,传承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进去要化最大的力气,出来也是要化最大的气力的。否则要么进不去,游离在门外,要么出不来,成了古人的影子。

继承和创新,首先是继承,继承不到位,创新就没有根。关仝青年时期就由家乡长安到开封拜荆浩为师,为了能够入画,他几乎到了入痴的地步,果然学得不错,酷似老师,以至于大家都将他与荆浩的作品并称“关家山水”。关仝继承荆浩的艺术风格,一是突出山水画的主峰,他的画最引人注意的是直插云霄的主峰,又直又高,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瀑布高悬,飞流千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北方山水画“雄奇险峻”的艺术风格;二是构造了一个虚幻的隐居地,他们所表现的山水,不单是自然的风景,更是人们隐居的理想境界。

艺术传承要出得来。中国画一直在传承与创新中求索,走进去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走出来,关仝虽然是荆浩的学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史上有评:“学从荆浩,有出蓝之美,驰名当代,无敢分庭。”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

从荆浩的山水中走出来,关仝的画多了一分古淡寒荒的意境,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宋《宣和画谱》说:“盖关之所画,其脱落豪楮,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也。而深造古淡,如诗中渊明,琴中贺若,非碌碌之画工所能知。”这些比喻,均说明关之画已经走出荆浩的山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艺术传承要立得住。一个画是不是立得住,不仅是看其画,还要看其谱。画谱是中国画的图录或画法图解,一个好的画家,其代表作肯定会收入画谱,供后人学习。关仝的画就是如此,北宋宣和中有《宣和画谱》,是宋徽宗内廷所藏的历代名画著录,《宣和画谱》著录御府藏画中有关仝的《秋山图》《江山渔艇图》《春山萧寺图》等94 件。传世作品有《山溪待渡图》轴、《关山行旅图》轴等,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这个画谱的出版,奠定了关仝在历史上的地位。

关仝的画,更是得到理论家、评论家的好评,成为收藏家的喜爱。明末睢州的袁枢(袁可立子)是收藏荆、关、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明王时敏《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环翁使君,既工盘礴,又富收藏。李营丘为士大夫之宗,米南宫乃精鉴之祖,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张庚《国朝画征录》:“枢博学好古,精鉴赏,家富收藏,工书画,为华亭董宗伯,孟津王觉斯所推许。山水出入董(董源)、巨(巨然)、子久(黄公望)间。”枢之父袁可立乃抗清名臣,明亡,枢在金陵绝食忧郁而死,作品也流失无算。

关仝的画风对当时及后世均有很大影响,成为山水画的一面旗帜。

画家启示录15:

从郭忠恕看酒文化

文/ 朱涛

童子及第天聪慧,师从关仝工山水。

绘绢求画怒人罪,酒至酣时笔墨醉。

雪霁江行精入微,汗简佩觽留精萃。

酒后肆言遭流配,不到登州人已没。

——题郭忠恕

郭忠恕是关仝的学生,天生聪慧,7 岁能诵书,举童子及第。史记:后周广顺中召为宗正丞兼国子监书学博士。由于争忿朝政,不久被贬为崖州司户,秩满去官,不复仕,纵放岐雍、陕洛间。入宋,官国子监主簿,益纵酒肆言,因讥讽时政,又遭流配登州,死于临邑途中。

似乎能画之人皆能酒,郭忠恕工画山水尤擅界画,每画不离酒。郭忠恕虽是能画之人,却不是轻易给画的,谁拿着绘绢求他作画,他必然大怒而去,唯酒后兴发,就一发不可收拾。一次,安陆郡守求他作画,被郭忠恕毫不客气地顶撞回去。这位郡守并不甘心,又让一位和郭忠恕熟悉的和尚拿上等绢,乘郭酒酣之后赚得一幅佳作。大将郭从义从不开口索画。如此数月,一日郭忠恕乘醉画了一幅作品,被郭从义视为珍宝。这守官和军中将领都是如此,平常百姓就更难求得其画了。


酒至酣时笔成趣。酒后吐真言,酒后也通本性。大凡酒后的画作往往是画家自己本性的化身,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一种真情率意,毫无矫揉造作。画圣吴道子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元朝画家马瑰只有在酒酣时候才能产生创作欲望和激情,贝琼《清江诗集》说:“长忆秦溪马文璧,能诗能画最风流。酒酣落笔皆成趣,剪断巴山万里秋。”元朝画家钱选能画嗜酒,酒不醉不能画,然绝醉不可画矣,惟将醉醺醺然,手心调和时,是其画趣;郭畀的酒量更是大得惊人,“有鲸吸之量”,醉后信笔挥洒,墨神淋漓,尺缣片楠,得之者如获至宝。宋代的苏轼是诗书画俱精的一代宗师,尤其是他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乘酒醉发真兴而作,黄山谷题苏轼竹石诗说:“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酒是书画的调料,酒酣的人精神兴奋,容易入画,酒到六分,人的大脑受酒精的刺激,潜在的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心手双畅,挥洒自如,水平得到了超常的发挥,这时,往往会有上乘的佳作产生。

人间百态莫醉僧。画家们喜欢喝酒,也喜欢画酒态,人世百态中,酒态是最真实、最动人、最难忘的神态。画家们当然不会放过捕捉这个神态的机会,酒态图在历代中国画里反反复复出现过,比如黄筌《醉仙图》,张妖寿《醉真图》《醉道图》,韩晃《醉学士图》,顾闳中《韩熙载谈夜宴图》,顾大中《韩熙载纵乐图》等等,唐朝大书法家怀素还曾写过这么一首诗称赞《醉僧图》:“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系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后来,僧道不睦,道士每每用《醉僧图》讥讽和嘲笑和尚。和尚气恼万分,于是聚钱数十万,请阎立本画《醉道图》来回敬道士。据说,阎立本把《醉道图》画得十分生动,道士们酌醉之后,洋相百出,滑稽之态,令人捧腹。

成也于酒败亦酒。酒这东西,可以成就人,也可以害人。酒给了郭忠恕的灵感,他的画深受宋太宗的喜爱,给他带来了好运,一举当上了国子监主簿。但是他得意忘形,益发纵酒,酒后又大肆抨击时政。失言激怒宋太宗,被发配到登州,竟然死在流放的路上。明代浙派画家吴伟精山水,落笔健壮,最长于白描人物。正德三年五月,皇帝派人召他去北京,一高兴多喝了几杯,还没等上路,他就中酒死去了。酒能启动善饮的艺术家们的灵感,但嗜酒成性也给艺术家们带来各种麻烦,甚至危及生命。何子贞说的“法酒调神气”这句话颇值得酒神型艺术家们仔细玩味。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画家大都是性情中人,当然离不开酒。

(作者系艺术评论家、专栏作者。现居深圳)


点击阅读原文,主角将是您!我们听您的。

↓↓↓↓↓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