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 欧美 » 正文

杨春书法艺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0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542
核心提示:杨春书法集评 杨春受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草书名家王冬龄教授,其线条语言越来越精丽,同时也越来越倾向于内在声音的表达,具体表现


杨春书法集评


杨春受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草书名家王冬龄教授,其线条语言越来越精丽,同时也越来越倾向于内在声音的表达,具体表现在对传统的进一步精研上。比如他对唐人孙过庭《书谱》的学习和对明人董其昌的借鉴,在习作时完全可以信手写来而中规中矩,不唯形态毕肖,而且神完气足。应该说摹形在重视传统临摹的中国美院并不见奇,但现在看看又有几人能将古人风格如出己手地自然呈现呢?我们从《小草苏、黄论书语录》等作品当中一眼便可看出他对传统的虔诚与功力;大草作品则较多地渗透入董其昌、王铎的笔意。例如,在《草书陶渊明<饮酒>诗》这件作品当中,作者显得极其擅长中锋用笔,虽然比董其昌少了秀色,但却多了份劲健感;比王铎少了气势,却多了份蕴籍。与古人、与传统和而不同,或许这才是与古为徒的真意吧!应当说,杨春已逐渐将中国书法的笔法打通了,从其目前的大篆、小篆、隶书、行楷书以及草书来看,笔法一律古穆醇厚,以篆隶书的笔法作为底子,因此,不管字型放大多少,都绝不显得空洞和力怯。记得年初见到杨春在敝处挥毫,六尺整张只书寥寥数字,笔酣气厚,气象万千,从中不难见到受其师王冬龄书法创作观的影响。另外,杨春似乎对书作的题材内容与书法风格的关系比较敏感——同样是草书书体,文人论书则注重书卷气的传达;李白的诗歌则写得豪迈雄放;陶渊明的诗歌则力求平淡从容。仅此一点,已经可以看出杨春对笔法和气息的驾驭能力了。

------ 艺术评论家、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 郭嘉



中国书道中,魏晋人尚法、尚意更尚韵,创造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杨春深悟其道,所书小楷与行草之作,用笔灵便到位,使锋用豪干净、明确,线条润泽、清苍。作品散发着魏晋人的飘渺清淡、雅逸隽永之气。由书及,杨春所画梅兰竹菊等作品也透着古意与清趣,简约飘逸,这同样体现了作者的文化修养与审美取向。

书道因其纯粹故需真诚与平实,杨春二者兼而有之。在书道上,杨春还年轻,范儿正、悟性强,再加坚守,日后必有更大造化。


------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蒋世国



老杨学习怀素一路风格的大草,用笔的圆劲感、线条的滋润感,都分明与王老师大草的启发不无关联。特别是几件特大号的草书作品,中锋圆厚的趣味颇可见老杨对于王老师草书精神的细致体会。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王老师送给老杨的评语是:“秀发于各种书体功底扎实,尤以草书见长;书画印创作及理论研究兼擅,素养全面,难能可贵。”

------- 艺术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梁培先


杨春的书法以帖学见长,每能出规入矩,小字尤为精彩,法度严谨,点画灵动,顾盼有姿,光彩照人。帖学一路,出于王羲之,其后来者在这条道路上,能得其一仓一廪便足资名家。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帖学书法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读书人的必修课,也是书法的主流和正统,其原因一是王羲之立法之初兼顾众美,选取他以前各种书体当中的优秀部分,而这种选取的标准,或者说是审美标准,是两汉以来儒学逐渐确立起来的中正、中庸理念——虽然王羲之生活的魏晋时期是生活相对开放、精神相对自由的时代,但是通过看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书画诗文等作品来看,其时主流的审美好尚仍然是中和、中正的,另外读正史也可以看到,人们总体的价值取向其实也还是以儒家入世的思想为主导的。刘伶陶渊明等的高标特立,固然有时代关系及其精神节操独立处,但是和后世的文学渲染也不无关系——帖学成为正统的另一原因是文人士大夫的整体审美趋向使然。汉代已降的读书人,几乎每个时代都无不是以儒家典籍作为教科书的,其思想,也都必然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至深。所以,其审美中的中庸中正、内敛含蓄思想理念必然表现在书法当中。因之,帖学的流畅洒落而不失法度,字在规矩之中,意在法度之外的表现形式最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而另一方面,士夫文人的儒家中正思想又赋予书法以深刻内涵。杨春的书法,既继承了法度,也继承了这种儒家思想赋予书法的精神内涵。

------ 中国国家画院 王振羽



老杨的书法中透露出更多的不统一或矛盾,也许正如古人所谓的“书者,心画也”,这些矛盾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的艺术家所必然会敏感到的。老杨的小楷、小草都能写得那么生动而又不失一种纯粹华贵的气象,而集中“信息时代”系列则明显与其他作品格格不入。前者代表的是传统,后者为现代;前者是一种继承,后者是探索。而如何能恰当地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探索、一般(大的书法规范)与特殊(个我的风格)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如何在这种种矛盾中认识自我、找到自我,我想大概正是老杨现在所思考的。


----《昆仑堂》杂志执行主编,昆仑堂美术馆 陆昱




篆书刘禹锡 陋室铭 98×197CM 2009


草书刘禹锡《陋室铭》40×44cm2010年


草书苏轼《水调歌头》41×44cm2010年


草书杜甫《望岳》 72×32㎝ 2008年


草书陶渊明《饮酒》223×52cm2009年


行书 尺牍印象 49×79CM 2003


篆书刘禹锡《陋室铭》237×55㎝ 2006年


草书对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171×43cm 2012年


草书灵一《溪行纪事》180×95㎝ 2021年


2021


草书陶渊明《桃花源记》35×133cm 2011年


楷书 心经


小楷《易经》句 Φ29㎝ 2009年


行书《心经》32×156cm2012年


草书 老子 三章 141×462CM 2009年


小楷 心经 40×47CM 2008年

小楷郑占东《醉中吟》26.5×19cm 2011年




草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40×328cm 2009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