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作品欣赏 » 轶事 » 正文

著名书法家王炳文 《 明月来相照》作品欣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27  浏览次数:1046
核心提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佳句,妙在以简练的笔墨营造了一个从容恬静、远离尘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佳句,妙在以简练的笔墨营造了一个从容恬静、远离尘嚣的境界而令人神往。见到王炳文的书法作品,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与王维诗境相类比的幽远意境。在物质和精神生活充斥浮躁喧嚣的今天,王炳文一往深情地用笔情墨韵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执著与努力更显得不易。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一位书法创作者上下求索、内省修身、吸取多元文化和艺术营养而不知疲倦、艰苦跋涉的步履。结字的机巧、用笔的灵活和作品所表现出的简约、真率和淳朴,无不散发出悠远的醇香和自然的美感。都表明了他不凡的禀赋、修为与追求。
  
  王炳文书法如其为人,谦逊平和、朴实憨厚,不做作、不张扬,不善推销自己。“书法对于我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心灵的语言。在艺术的追求中,我只求耕耘,不问收获。我的艺术道路永远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精神之旅。”言语间,流露出他对名利的淡定和对艺术的虔诚。他主张功力与悟性、技法与学养、艺术与艺德并重的观点。和许多有成就的书家一样,王炳文的书法成就结缘于爱,得益于勤,成功于悟。
  
  通渭人杰地灵,丹青溢彩,翰墨飘香,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艺术之乡”。生长在这块贫瘠而又散发着浓郁墨香土地上的王炳文,幼时深受环境濡染,喜欢上了写字,在父母的鼓励下跟随当地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张汉勋先生习文练字,因天资聪慧,好学上进,常得老师的褒奖。
  
  “文革”时期,抄大字报、写标语口号、印发文件材料、办专栏墙报……他成了搞宣传的“专家”,这给了他一个施展本领的舞台,他的书法功底就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锻炼出来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恢复高考后,他金榜题名考进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一方面教书育人,桃李满园;一方面学书练字,乐此不疲。曾与著名书法家杨修品、刘顺等鸿雁传书,切磋技艺而受益良多,又从大量书刊碑帖中吸取养分而悟其真谛。常常是长夜挥毫,晨起临池,夏练三伏,冬课三九。他深知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下,不完全是技法的娴熟,而在意境的高远。要精进,须博学。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又以最高分考进了甘肃教育学院书法教育专业班进修。进修期间,得到省内著名书法家何裕、翟万益、马国俊、秦理斌等老师的亲授。系统学习了《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欣赏》《诗词欣赏》《中国画》《篆刻》《楷、隶、行、草、篆书教程》等学科,广涉博览,厚积薄发,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学以致用,相得益彰。毕业时获学院“三好学生”称号。并在兰州市成功举办了王炳文书法展。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蒙子军对其草书作品给予如此评价:“章草很有新意,既吸取陇上著名书家张邦彦先生的笔墨精髓,又融合汉简书法的笔意,清新明快,富有情趣,不失为佳作。”著名书法家王创业先生认为其作品“章草今草互补,很有个性,运笔流美,章法得体,具有时代意识”。他又有文章《顺其自然各得其所》《书法创作与潜意识》《当代书法教育问题透视》《农村书法教育滞后的原因及对策》《活力课堂——浅谈新课标下的写字教学》发表在《书法导报》《甘肃日报》《当代教育》等报刊。
  
  古人云:“操挥运之妙,必有神悟,而挥执之要,尤为先务也。”王炳文学书,主张精研博取,标举妙悟立新。认为悟是将古人法度与碑帖精华融合的过程,即“化古为我,心手合一”的过程,继而渐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创新境界。从其书法作品中便可见端倪。王炳文书法以“二王”为宗,碑帖兼容,熔古铸今,转益多师,诸体兼备,尤擅行草。他的行草书运笔简炼,典雅隽永,笔意流畅,体势俊伟,轻重缓急,浓淡枯润,尽在激情的自由挥洒之中。王炳文矢志不渝地沉浸于传统之中,抱朴守拙,追求一种自然悠远的风格,光阴荏苒,渐入佳境。宛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超然物外……
  
  王炳文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经过数十年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近期出版自己第一本书法作品集,他希望我能为此书作序,我不擅此事,只在看完全部稿件后,草草成篇,权以代序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