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作品欣赏 » 轶事 » 正文

本土当代艺术收藏如何崛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25  浏览次数:472
核心提示:    11月3日-4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收藏家的责任与素养。两天内,大会聚
   
  11月3日-4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收藏家的责任与素养“。两天内,大会聚集了海内外知名美术馆、博物馆馆长与资深藏家,围绕《艺术收藏和鉴定》、《当代艺术与市场》以及《地域收藏文化》三大主题展开讨论。
  几大主题中,中国当代艺术因其过去十多年跌宕起伏的市场表现,一直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本土当代艺术收藏如何崛起台湾资深藏家蔡一鸣一语道破藏家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们可能说好不在拍场竞争,但最后都不一定会信守诺言。大多收藏家还是‘自私’的,我们不会告诉彼此,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如他所说,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动向,藏家收藏什么、如何收藏、甚至如何进行藏品的配置调整,俨然是个"不能说的秘密。"
  然而,相较于国外丰富、专业的收藏群体,国内藏家对当代艺术的收藏观念和体系,还在不断地壮大与完善。
  时刻变动的“风向标”
  谈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收藏家,始终无法绕开希克与尤伦斯夫妇。后者自首次于蘇富比大量“抛出”旧藏起,不断受到公众的关注、好奇甚至质疑。但不可否认,他们将这些作品流通于国内的二级市场,一时间以惊人的价格衡量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价值。
  对于很多藏家来说,如果二级市场的数据是敏锐的风向标,那么数据的变化具有相对客观的参照价值。
  10月5日,蘇富比“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会”再次推出6件来自尤伦斯夫妇的旧藏,其中刘晓东90年代的作品《违章》以该专场最高价6620万港元成交,这件作品曾于2010年亮相于北京保利五周年夜场,当时的成交价是3640万元,四年里的涨幅翻了一倍。另外,方力钧90年代的早期作品《系列二(之四)》由1700万元起拍,最终以5948万港元成交,刷新其个人成交价的同时,也突破了《系列二》组的市场价格——2011年,本土当代艺术收藏如何崛起《系列二》以1080万港元成交,这件10080cm的作品,约是今年拍品《系列二(四)》的一半大小。
  不过,张晓刚的作品《血缘-大家庭:全家福》、以及岳敏君的作品《幸福》却未觅得伯乐。
  另一方面,几位青年艺术家的市场走势令人称道。今年蘇富比秋拍上,贾蔼力的《疯景1号》以1180万港元成交,不仅刷新了艺术家的个人记录,也令其成为首位步入“千万梯队”的青年艺术家。而刚结束的上海佳士得春拍上,八零后艺术家郝量作品《云记》以675万元成交,刷新其个人记录,列入全场高价TOP3。因此,细心之人不免猜测,谁下一位跻身千万大关的年轻艺术家。
  对于名人藏家调整收藏体系,拿出重要藏品的做法,资深媒体人顾维洁评价:“其实收藏还是个人行为,我并不认为收藏家必须秉承回馈社会的理念,要将作品捐献给美术馆、博物馆。而随着越来越多藏家的收藏热情,国内拍卖场会有更多的名人收藏专场也不足为奇。“与顾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摩帝富艺术集团副总裁黄文叡,他说:“伴随着收藏家的观念变化和眼界的提升,他非常有可能在藏品中选择一部分拿出来拍卖,如果是收藏家而非投资者,很有可能的他的目的仅仅是要得到资金去买更喜欢的作品。”
  方力钧以印尼藏家俞建安收藏的一幅作品为例:“俞先生收藏的一幅作品上有一位开枪的人,本土当代艺术收藏如何崛起这个题材对收藏家来说不是很好的题材,当时俞先生要收藏时,我劝他不要买这个作品,因为之后很难卖掉,他想了一个星期后,决定买下来。本土当代艺术收藏如何崛起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他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把全家送往新加坡,这件作品触发了他某些共鸣。因此他收藏已超越了投资概念。”
  收藏与投资的角力
  不少藏家之所以选择收藏当代艺术,有几大共同原因,一是反映过去三十年的生活,二是有足够的收藏空间,用收藏家施俊兆的话来说,要收藏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口袋要够深”,他说:“最好的作品几乎已被国内外美术馆买走,而流通于二级市场的优秀作品,价位会很高。这样来说,收藏年轻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会比较有吸引力。”
  不过,随着前几年大量“热钱”涌入当代艺术市场,天价作品诞生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买家。“有大量的买单者并非藏家而是投资客。收藏与投资在我看来是两条平行线,两者伴随不同的购买目的、购买方式、其导致的结果会截然不同。”黄文叡告诉雅昌艺术网。
  黄文叡供职的摩帝富艺术,自2003年在纽约设立亚洲部,开始关注以中国为主的亚洲艺术发展,十年来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异军突起”,也目睹了雷曼兄弟退出世界舞台。学美术史的他认为,中国应该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藏家,他们应具备美术专业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藏品。“我们从《福布斯》榜单上可看到,短短8年,中国富豪数量成倍增长。而他们的资产配置中依然喜欢将大量的钱款‘放在口袋里’。这就代表,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是个必然趋势。而我们发现,资产较低者中,有22%的人愿意把钱投资在艺术品上,但高净值人群中,仅有6%的人愿意这么做。很显然,因为高资产的人几乎不需要通过艺术品投资来获利,他们有庞大的资金产业链支持他们的企业运作;而资产较低者更愿意相信投资艺术品使他们获利。”黄文叡说。
  黄文叡认为,要理性的进行收藏当代艺术,首先要明确收藏方向与目的,其次需要分析相应的数据。“收藏与投资最大的差别在于看待作品的方式。收藏者一定把‘真伪’放在最重要位置,而投资者首先考虑到市场流通性;第二要考虑这件作品的价值,即是否是艺术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第三是作品的可得性,因为如今一旦有优秀的作品,很有可能迎来几位个人藏家和机构同时竞拍;收藏者最后才会考虑市场流通。”黄文叡说:“研究发现,44%的西方人在另类投资时选择艺术品,中国这一数据达39%,除此之外,西方人爱买酒,中国人爱买腕表。而针对不同艺术品门类的选,则需要了解该门类的成交额和成交量的变化趋势,这能反映作品单价。如果成交额高,成交量低,那么单价略高,这是卖价市场;相反,则是买价市场。即使以收藏的心态收藏当代艺术,心中也要有个分析,才能判断自己的藏品价值。”
  民营美术馆的收藏力量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大量的艺术品流入海外;当代艺术领域,海外美术馆不断以专业的眼光收藏了中国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不过,几位资深藏家先后于上海和北京建立了一座座私人美术馆后,通过展示、梳理藏品,为公众带来新的艺术福音。
  的确,谈到任何艺术门类的收藏,机构收藏必然是重要一环。
  在4日举办的华人收藏家大会专题论坛上,方力钧回忆了几件被美术馆收藏的作品的故事:1988年毕业之际,他的一幅素描作品被罗氏选中,之后罗氏将它捐赠给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这对一位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好运又了不起的一件事”。据方力钧回忆,自从1992年,他开始卖出一部分作品。”我当时主要卖给了公共收藏,当时想,与其卖给私人多赚一些钱,不如给美术馆,这样可以提高一些影响力。“方力钧至今认为这个想法”非常正确“。
  1996年,方力钧在日本举办首个个展,日本美术馆的收藏规定让他觉得非常“新奇“。”日本有个规定,公共美术馆购买作品,必须经过第三方画廊来参与其中。当时我找到代理陈逸飞先生的画廊,我给了画廊四件作品,要求是选择权威的美术馆。后来得知展览一周内卖了。之后,其他美术馆也开始通过其他渠道选择作品,次年,当地一家美术馆以12万元买了我的一件作品。”
  近几年,上海民办美术馆亦形成其主要的矩形分布,大致有以下分类:以国资企业(如上海烟草博物馆)、民营企业(证大集团旗下的喜玛拉雅美术馆)、非盈利性组织(上海当代艺术馆)、私人企业(震旦博物馆、龙美术馆)、外资背景为主(外滩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
  在众多美术馆中,几家私人民营美术馆由于馆长丰富的收藏经验和大量藏品,已拥有可观数量的馆藏。其中,余德耀是一典型代表。他说:“我15岁时候开始学习中文,三个月后开始看金庸小说。自从十年前开始接触中国当代艺术便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我们有历史的机遇让自己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当然很可惜的是,很多优秀的作品已经被海外美术馆收藏了;而我做的,就是把那些失去的环节补回来。现在有一些成果,但总体还是非常模糊的,需要不断地持续下去。”
  收藏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个人来说,收藏是个体行为。每位收藏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希克在收藏时喜欢直接与艺术家交流。但成立美术馆,让其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一处空间后,必然会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介绍,与国内不同,美国很少有企业集团建立美术馆,当地美术馆会组织建立民间董事会,董事会并不干涉学术展览,而是主要负责聘任馆长,并且利用奖惩机制考核馆长业绩。其次,董事会将和管理团队一起为美术馆筹款。款项主要来源基金会与个人。“每一年,几乎有90%以上的美国国民愿意为美术馆、博物馆捐款,捐款额度占款项的1/20。这为美国美术馆的经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杰告诉记者。
  随着国内民营美术馆的持续增量,其肩负的收藏使命,也将由个体行为,转换为公共的社会责任。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其展出的收藏作品,也将化为一座城的软实力,最终打造出一张城市、国度的艺术名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