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图书资讯 » 正文

[优妈专栏]神童去哪儿了:这样的表扬适得其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31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586
核心提示:神童汤姆怎么了?汤姆自幼才智过人,是全美赫赫有名的安德森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平常喜欢留着最新007电影里的邦德发型,并且

神童汤姆怎么了?

汤姆自幼才智过人,是全美赫赫有名的安德森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平常喜欢留着最新007电影里的邦德发型,并且天天和班里的其他五名天才少年形影不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汤姆内心很喜欢这种与众不同的归属感。


因为天资聪颖,从汤姆开始咿呀学语起,他的周围就充满着“你真聪明”的赞美声,不仅来自于他的父母,而且来自于每个接触汤姆的成人。不出所料,汤姆的聪明才智在他考取安德森学校时得到智商测试的科学验证,要知道安德森学校的录取比例为100:1,而即便在被录取学生里,汤姆的成绩仍高居榜首,处于1%当中的1%。


斗转星移,小汤姆在周围的赞美声中一天天长大,转眼已经升到了五年级。但奇怪的是,汤姆脑海里那根深蒂固的作为天才少年的优越感并没有给他带来那种无畏的自信。相反,汤姆经常在做家庭作业时畏首畏尾,用汤姆爸爸的话说,“汤姆越来越对他不擅长的作业置之不理,会做的时候做得很快,但一旦一眼看上去不会做,汤姆就会立刻放弃并自言自语道'这个不是我的强项'”。就这样,汤姆在眼睛一瞥的那一刹那,把世界分成了两极:与生俱来擅长的事物以及自己不擅长的事物。


在低年级时,汤姆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拼读,便选择逃避拼读;在学数学分数时,因为同样的原因,汤姆畏缩不前;等到了三年级在该学英语草书的时候,汤姆甚至好几周都不愿提笔尝试。


天才方仲永怎么了?

在国内上过小学的读者们一定还记得王安石作的那篇叫《伤仲永》的散文,原文为: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大意是: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仲永一发不可收拾,文采飞扬,作诗犹如闲庭信步,引无数秀才竞折腰。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不少人甚至花钱请小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炫耀其聪颖,而不让他继续学习。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已经十二三岁的仲永。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远不及从前。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江郎才尽,沦落为普通人了。”


为什么神通天才反倒不及平常少年?

小汤姆和方仲永并非个案,古往今来,那些天资聪颖却“泯然众人”的天才并不在少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过分的智力表扬让他们低估了自身努力的重要性。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小组的统计,有85%的美国父母认为表扬自己的孩子聪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这个比例在纽约等大都市还要更高。


父母的本意是把赞美的天使放在孩子的肩膀上,确保孩子对自己的智力充满自信。然而,事与愿违,根据我们一项对纽约公立学校的调研,表扬孩子聪明的结果经常适得其反:给孩子贴上“聪明”的标签并不能避免孩子的成绩欠缺,反而直接导致了孩子的不佳表现。


在过去的十多年来,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就“表扬的效果”对纽约十二所公立学校的四百名学生进行了专题研究,她的研究论文给了我们很多开创性的启发。


德韦克安排四个女性调研助理进驻各个五年级教室,然后把孩子一个一个地带出教室去做一个非言语智力测验。这个智力测验相对容易,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做得还行。


当孩子做完测验之后,调研助理会当场告知每个孩子的分数并口头表扬。但表扬的方式有所差异,有些表扬强调孩子的先天智力:你真的很聪明;而另一些表扬则强调孩子的后天努力:你真的很努力。


接着,孩子们进入了第二轮测验。第二轮测验有两种题型选择:比第一轮更难的测验以及和第一轮难度等同的测验。调研助理还对孩子解释说,那个比第一轮更难的测验可以让大家学到很多新东西。


结果出人意料,那些受到“你真的很努力“表扬的孩子中有90%的选择了比第一轮更难的测验;而那些受到”你真的很聪明“表扬的孩子中绝大多数选择了和第一轮同样简单的测验。


为什么聪明的孩子选择逃避困难?
德韦克在她的论文中写道:“一旦我们表扬孩子的智力时,我们间接地向孩子传递了“你得看上去聪明,别犯愚蠢的错误”的信息“。因此,那些受到”你真的很聪明“表扬的孩子在遇到挑战时选择了”我得看上去聪明,千万别丢脸“。


在接下来得第三轮测验中,所有的孩子只有一种选择,做的都是一种适合七年级学生难度的测验。不出所料,没有任何人越过及格线。但有意思的是,两组人的表现截然不同。那些受到“你真的很努力“表扬的孩子非常用心参与,积极尝试解决每一个问题。测验结束后,他们中的很多孩子纷纷表示这是他们最喜欢的一次测验。相反,那些受到”你真的很聪明“表扬的孩子则认为他们不及格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验中“压力重重、大汗淋漓,看起来痛苦不堪”。


在这次故意设计的挫败环节之后,所有的孩子都被要求做最后一轮测验(和第一轮难度相同)。结果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那些受到“你真的很努力“表扬的孩子的平均分数比第一轮大幅提升了30%,而那些受到“你真的很聪明”表扬的孩子的平均分数比第一轮反倒下降了20%。


德韦克过去一直相信表扬有时会适得其反,但从没想到结果会如此令人震惊,“强调个人努力会让孩子感到一种‘我的成功我做主’的可控性,而强调天生聪颖则让孩子在挫折面前产生不可控的错觉。


在接下来和孩子的面谈中,德韦克进一步发现,那些经常受到“你真的很聪明”表扬的孩子会打折努力的重要性,他们一般会认为,“我很聪明,我不需要努力,努力让我看起来不聪明”。


表扬需要有方

当然,我们无意在此否认表扬的有效性。只要表扬有方,其结果还是有益无害的。众多研究发现,表扬孩子需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 重努力而非天赋,重过程而非结果。

2. 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例如,孩子起床后自己把被褥叠好,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表现得很棒”,表扬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究竟“棒”在哪里。你不妨这样说:“你自己得被子自己叠,干的真不错!”

3. 表扬需要真诚,发自内心而非表面奉承。研究表明,只有小小孩对表扬来者不拒,一旦孩子超过五岁,他们就可以轻易识别表扬的真假。对待虚假的、无缘无故的表扬,很多孩子会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无端表扬等同于被羞辱批评。

[优方作品,欢迎转载,传播爱心]

 ---关注我们,关注家庭教育--- 

教子优方(美国积极父母教育)

┃一切源自家庭

┃一切围绕家庭

┃一切为了家庭

┃教育专家和积极父母的聚集平台┃

┃关注我们:点击上部蓝体字“优方社区”┃

┃联系我们:400 646 8818┃www.uparenting兰亭名家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