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人堂 » 国画 » 正文

著名画家沈周|沈周《京江送别图》赏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1  浏览次数:1037
核心提示:    沈周(1427-1509年)明代中期著名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称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相城人。他博览群书,以
  
  沈周(1427-1509年)明代中期著名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称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相城人。他博览群书,以闻名,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以画山水画著称,是明代中期画坛的代表人物之一。沈周从小受家庭熏陶,其祖父沈澄是元末画家王蒙和陈惟允的好友。他工书画,善诗文。受家父影响,沈周的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都是陈惟允之子陈继的学生,两人通经学,皆善画。在祖父、伯父、父亲的亲授下,沈周拜陈继之子陈宽为老师,习文学画。后从师杜琼、刘钰、赵同鲁,上宗董源、巨然及元四家。从中可以看出,沈周最初接受的是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传统。这时期其绘画风格精谨慎密,笔法尖细挺健,构图布景繁复,结构严谨,所画尺幅不大,多为盈尺小景,用笔细劲。反映了沈周早期细笔山水的面貌,人称"细沈"。
  40岁以后,沈周在师承和画风上有很大改变,倾心于黄公望。画法由精工细密转为粗简雄浑,景致由繁到简,尺幅由小变大,中锋侧笔并用,长勾短斫兼施,刚柔相济。在广泛学习宋元诸家的基础上,集各家之长融会笔端,画法逐渐由细变粗,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即画史所称的"粗沈"风格。
  沈周在58岁时自称"白石翁",并在画上开始钤此印。所以在此后20多年可称为晚期,是其艺术老成时期。尤醉心吴镇,在笔法上吸取其淋漓多变的墨法,用笔更为粗简,下笔很重,时出侧锋,笔法坚实豪放,于遒劲中见浑厚。墨色滋润,水墨浓淡变化丰富,行笔酣畅,无论高山大川,还是平远小景,均具有雄伟壮阔的气势。并在平淡自然,质朴无华的景色中寓于蓬勃生机,使粗笔山水更趋于雄健苍劲,凝重浑厚。
  画山水之外,沈周兼工花卉、鸟兽、人物,画艺精博。同时代文士王穉登评价沈周:"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先生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致。""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称赞他是画苑中的全才。为吴门画派之始祖,并和文征明、唐寅、仇英共同称雄画坛,有"明四家"之称。沈周书法学黄庭坚,遒劲奇崛,笔划修长。诗学白居易、苏轼,有《客座新闻》、《石田集》、《石田诗钞》、《石田杂记》、《江南春词》等。
  沈周山水题材广泛,分写实、仿古二类。按内容又可分为访胜纪游、幽居庄园、雅集文会、寻访送别等几种类型:
  访胜纪游:大多描写亲身游览过的山林胜境,以实景为客体,真实再现自然真趣,并将自身真切的感受表现出来。
  幽居庄园:或描写文人隐居山野茅屋,或表现精致幽雅的山庄园林,不管是简陋,还是宽阔,都强调安宁清雅的环境。
  雅集文会:主要借助自然景观来表达文人雅士的意趣和抒发友情。
  寻访送别:采取以情取景,寄情于景的手法,含蓄表达出作者眷恋挽留之情。
  仿古山水:展现了他泛学诸家的师承以及探求精致的态度。许多仿古之作,实际上已融各家之长,在把握诸家笔墨上,仿其大略,形神逼肖,但决不拘泥于古人,注重师法自然,从而脱古图新,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
  首都博物馆藏有沈周作品4件:
  仿倪云林山水卷纸本,墨笔,高32.2、宽204厘米。
  自题:"知迂的是荆关手,聊复从迂写素秋。莫道西山无爽气,我于东野合低头。长洲沈周画并题。"钤"启南"朱文方印,鉴藏印有"朱之赤印"、"清群簃鉴赏"、"留耕堂印"等14方(图1)。
  此图引首为王时敏题隶书“名迹貽徽”。本幅款署“沈周”。钤“启南”。后幅有沈周自题跋文,述作此图原由。另有明代文林书“送吳敘州之任序”、祝允明书“敘州府太守吳公詩序”及多家跋文。据《吴梅村先生集》考,此图成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辛亥三月,沈周时年65岁。图中描绘的是沈周等人在京江送别叙州太守吴愈赴任的情景。吴愈是沈周的亲友,文徵明的岳丈,任所叙州,地处今云南宜宾,在当时属荒僻边陲之地。画面中主人乘舟远去,众人在岸边长揖作别。此时江南正是杨柳葱郁、山桃烂漫、风光无限之时。作者借描绘江南秀色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远山以粗笔披麻皴法出之,墨色浓重滋润,线条苍秀,反映了沈周成熟的画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