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历代名家 » 近现代 » 正文

唐卡绘画师有话要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07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364
核心提示:文/张均 图/张春晓 通常情况,画家都会在画上展现个性,然而唐卡画师却是严格遵循古法,为了维护传统艺术而牺牲自我。一幅唐卡的

文/张均 图/张春晓

通常情况,家都会在画上展现个性,然而唐卡画师却是严格遵循古法,为了维护传统艺术而牺牲自我。一幅唐卡的绘画过程是观想过程,需要尽可能调整到宁静的状态,想象佛陀的音容笑貌。唐卡绘画的学习过程也是关照自己的过程,需要潜心集中甚至孤独的状态。所以,有的人穷其一生只为体悟一幅唐卡。

“因循守旧”的唯一法度
透过陈列唐卡的回廊,能看到贡嘎达瓦和他的师兄端坐在中间专注的样子。整个宗山博物馆静悄悄的,光透过博物馆透明的屋顶刚好照到他们的身上,达瓦手中是正在描摹的佛像。

达瓦脸上带着腼腆,小声地介绍自己,19岁初中毕业后,跟随后藏勉唐派传承人平措扎西学唐卡绘画已经3年,他被请来为我们展示唐卡绘画上的——素描,从度母、释迦牟尼、到金刚,他手中的炭笔画了3年,这种纤细的绘画工具取自当地的柳条,用火烘烤成炭。佛教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时代,那是一个拈花微笑都能得到顿悟的时代,没有相机和照片的时代,画师要为世俗人间留下度化众生的佛陀形象,于是就成了唐卡人注定要完成的使命,每个唐卡画师都会如数家珍地讲诉那些美好的传说,包括西藏第一幅唐卡和自己这个画派的大师传说。
勉唐派有自己代代相传的范本,《度量经》是达瓦唐卡学习之路需要一直谙熟于心的,造像尺寸是必须遵循的,不得有丝毫差错,画师们都相信,比例不当会带来恶果,“长度尺度量不足,灾荒降临家乡毁”。这种“因循守旧”的唯一法度,类似“复制”的工整严谨,似乎让一幅唐卡的绘制变成一次神佛重现的过程。这支看似枯燥的笔在一个年仅19岁的孩子手上一握就是两三年,让他身上有种说不出的安静,静静地听着询问,静静地专注于手中炭笔。

用信仰去阅读的过程
身旁,他的师兄正在给唐卡上色,这是唐卡学习的第二步,颜料是唐卡绘画的精髓,传统上用的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用大大小小的碟子盛放在不远处的桌上,上面还有各种画笔和工具,宗山博物馆的馆长正在给观者解释那些物件的用途,画师创作唐卡需要一层一层的上色,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每一幅作品都是画师的心血。当然,他也谈到他的思考——这种与佛教息息相关的珍贵艺术,在近些年市场炙手可热的环境下该怎么传承与发扬。
目前,达瓦和他的师兄都还没有能力完成唐卡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开眼。唐卡在上好颜料后,佛像的五官是空白的,面部绘画是最关键的,就像画龙点睛,而开眼所用的金粉是要用珍贵的九眼天珠镶嵌的笔反复打磨而成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多年后,寺庙中飞烟火熏燎使唐卡画面模糊,但描金的面部和那双佛眼仍然熠熠生辉的原因。
藏族人民对唐卡是有感情的,是一种用信仰去阅读的过程。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像看连环画一样讲诉:白度母是观世音普度众生的一滴眼泪,另外一滴眼泪是绿度母,都悲悯慈悲……
达瓦指着正对面展出的100多幅唐卡中最大的一幅说:“这就是我师傅画的唐卡”。

链接
日喀则唐卡艺术展
西藏日喀则第十二届珠峰文化旅游节期间,在日喀则宗山博物馆举办的日喀则唐卡艺术展使整个旅游文化节增添了文化内涵。日喀则是西藏五大唐卡绘画艺术之一的勉唐派唐卡的重要传承地,该派唐卡画面线条匀称精致,色彩丰富。据了解,此次唐卡艺术展共有来自日喀则各地民间唐卡艺术家的103幅唐卡作品参展,包含勉唐派、久岗派、噶赤派的唐卡作品,内容包括手绘唐卡、贴花唐卡、勾线唐卡等。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时间标签后面的“西藏旅游”即可关注《西藏旅游》杂志官方 。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图标分享到朋友圈。

【西藏旅游杂志淘宝网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