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人堂 » 国画 » 正文

唐代画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30  浏览次数:628
核心提示:[摘要]:河北定州北岳庙德宁之殿有幅据传由唐代画圣吴道子绘制巨大的壁画,经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该壁画是依照
      [摘要]:河北定州北岳庙德宁之殿有幅据传由唐代圣吴道子绘制巨大的壁画,经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该壁画是依照唐代吴道子的粉本绘制,后又因庙宇毁坏、壁画受损,经过后来的画工重绘和补绘,形成了今天的效果。

[关键词]:吴道子: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吴装

北岳庙德宁之殿飞天鬼

吴道子是唐代最伟大的画家,他有着高超的写实技法,他的独特绘画风格的被誉为“吴家样”,并被后人尊为“百代画圣”、“古今第一”。关于吴道子画壁画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吴道子画过壁画的庙宇名声远扬、香火旺盛。

河北定州北岳庙德宁之殿有幅巨大的古代壁画,据传由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

吴道子大约生于唐高宗朝,少时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名声远扬,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他一生创作了众多的绘画作品,其壁画创作以洛阳、长安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处。

宋代苏轼高度推崇吴道子的艺术:“诗至杜子美(杜甫),文至韩退之(韩愈),书至颜鲁公(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在苏轼心目中吴道子绘画艺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达到了入圣的境界。

北岳庙位于河北省定州市曲阳县城内,是古代祭祀北岳神的重要场所,自汉代到清初历代帝王多在这里祭祀北岳恒山。清朝顺治十七年以后才改祭山西浑源县的恒山。因此北岳庙现存的地面古建筑规模庞大,有神门、牌坊、朝岳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台殿遗址和德宁之殿等,并存有历代碑碣经幢200多通,是研究北岳庙的宝贵文献实物。据传由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的壁画就保存在北岳庙里的德宁之殿。

一.河北定州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011年出版的《北岳庙》一书这样描述:德宁之殿内东、西、北面墙上均绘有壁画,内容取材于道教故事,描绘天地、五岳和四渎之神会聚北岳恒山的巨大场景。北岳庙壁画的艺术特色:东西侧壁画“天宫图”分别高8米、长18米,北山墙壁画高8米、长27米。东墙“云行雨施”天宫中的天神正兴师动众、兴云布雨、普降甘霖。长6.4米的苍龙体态蜿蜒,两目晶莹……,几欲破墙而出。东墙“万国咸宁”描绘诸天神为民造福后,得胜回宫,世间风调雨顺,万民乐业。最高处的“飞天神”为壁画的精华,相貌狰狞,肌肉粗键,气势逼人,栩栩如生——这就是“曲阳鬼”。

2008年出版的《古北岳庙文化》里这样描述:德宁之殿的壁画属于寺庙壁画,公认为取材于道教故事,描绘了天地、五岳、四渎之神会聚五岳恒山的巨大场景….描绘了众天神形象和为民降福的工作情节,画面有陆地、山水、人物等故事。

据笔者实地考察,德宁之殿内东、西、北面墙上均绘有壁画,北墙现有红泥覆盖无法看到。

我们现在所说的壁画主要是东西壁壁画,分别为高8米长18米,壁画内容主要是描绘以恒山星君为首的五位星君为民祈福、兴云布雨、造福民众、这样一个宏大的场景。虽然过去庙观里画道教题材的壁画不少,但独立绘制五岳星君的壁画内容不多见,能完整的保存到今天,更是难得,这面壁画也可以说是现存的我国古壁画里面独立反映五岳星君形象的最早、画幅最大的壁画。

东壁绘有东岳(着青衣者)和南岳(着红衣者)两位星君正手持圭板号令上天诸神兴云布雨。两位星君头戴七梁通天冠,身着帝服,其左上方有一条6米多长的莽苍巨龙,喷云吐雾,注视着左下方白色的水浪,在两位星君周围从右到左分别绘有执斧武士2位,执钺随从2位,执圭天神2位,托宝物盘侏儒2位,托盘天女2位,执如意天女1位,赤龙1个,执伞随从2位,执戟天鬼2位,中间云层里有天神一位、侍者2位,顶部分别有执圭天官1位、执圭天鬼2位、侍者2位,执幡天鬼和天鬼一组在壁画的右上边,中间上部是绘有执圭天官1位、风婆2位,雷神、随从等共13位一组人物。壁画的左半部绘有摇曳的巨松,暗色的山石,湍急的白色水流巨浪,乱云缭绕。有风雨欲来山河鸣动之感。

西壁绘有北岳(着黑衣者)中岳(着黄衣者)和西岳(着白衣者)三位星君手执圭板正祈祷上苍的情景,三位星君头戴通天冠,身着帝服,刻画极其生动,整个壁画,云开雾敛,微风吹拂,伞盖飘动,天鬼在前开道,天官乘龙回驾,天神聚众返程,壁画的右半部分,白云绕树,碧水飞溅,一派和平盛世,安乐祥和。壁画从左至右围绕三位星君的有手挚宝物侍从3位,手持圭板的龙王1位,手抱宝瓶白面黑面天鬼2位,托花仕女1位,执花熏仕女1位,执幡侍者2位,执钺天神2位,中间有侍者1位从云端下来,左上部有天神等众正辑手领命,侍者随从等11位,中部和左边上部分分别绘有偃旗息鼓的神众和乘龙的天官开路的飞天鬼等16位等。

德宁之殿壁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德宁之殿壁画的艺术特征总体上看具有吴道子绘画的主要特点:“雄强”和“吴带当风”的吴家样。

德宁之殿壁画给人的直接观感就是气魄宏大、满墙风动,人物尺寸高有3米,是现存古代壁画里所罕见,另外整体构图疏密有致,主次分明,它和山西永乐宫“朝元图”壁画里的人物密集的构图有所不同,永乐宫“朝元图”壁画高度只有德宁之殿壁画的一半高,德宁之殿壁画的场面比永乐宫的“朝元图”开阔,有人物还有风景,有情节还有故事,相比之下永乐宫“朝元图”是一个众神的集体合像,德宁之殿壁画就像一个连续的故事,有开始、高潮、结尾,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绘画,更具有画家创作作品的复杂性,因此它不是一般的庙宇壁画,历史上具有这种高水平的壁画圣手,要首推唐代的吴道子。

《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里写到:“唯观吴道子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所以气运雄壮”。 六法之一就是:气韵生动,吴道子绘画是以气韵取胜。他绘画的雄强之气使他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都成了他作品的载体。

《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曹吴体》里写到“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这些吴道子绘画的特点在德宁之殿壁画里都能找到对应。

五位星君的人物处理上和宋代摹本“天王送子图”的人物处理非常接近,五位星君的刻画的性格特征非常明确,有盛年的气象、有苍老之态、有帝君神仪、智慧之态,尤其是刻画着黑服的北岳星君的形象,威武,刚烈,有种北方特有的一种帝君气度。

河北定州北岳庙德宁之殿

西壁北岳星君

杜甫有诗写吴道子所画《五圣图》:“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扬。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裘,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绣发,旌旆尽飞扬。”从杜甫的诗里也可以映衬德宁之殿的壁画所画的五岳星君 “虬须云鬓,数尺飞动”“天衣飞扬,满墙风动”的效果。

第二、 德宁之殿壁画绘画风格和手法大多参照唐代吴道子的绘画的独特手法。

吴道子绘画风格一是在线条的运用上取得的成就,吴道子早年用线细而有劲,中年发展为“莼菜条式”流畅圆熟的线描风格,以后进一步发展为飞扬而有韵律的“兰叶描”。在晕染方法上,他继承了张僧繇的“凹凸画法”,并把它和线条结合起来,以淡色的晕染做线的烘托,后被称作“吴装”,吴道子是一个全面的画家,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他也是山水画的开创人,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

在德宁之殿西壁北岳星君上方绘有一个飞天神的形象,就是盛传为吴道子真迹的“曲阳鬼”,一直以来,人们把他作为吴道子亲笔。

宋代《广州画跋》卷6《跋李祥收吴画》里这样记载:“吴道子之画如塑然,隆额丰鼻,跌目陷脸,非谓引墨浓厚,面目自具,其势有不得不然者。正使塑者如画则分位皆重叠,便不能求其鼻目颧额可分也。”这个引路的“飞天鬼”用的正是吴道子常用的这种如塑的“凹凸画法”。

“凹凸画法”是由西域传来的一种人物立体画法,吴道子熟练的运用这种当时流行的画法,使得所画人物真实立体,尤其是“飞天鬼”绘画处理,面部和身体的肌肉用凹凸画法表现出皮肤的肌理和质感,衣服和毛发只用莼菜条式墨线勾勒,用白粉、淡色敷色渲染,立体分明,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风云将迫人,神鬼如脱壁”。

第三、德宁之殿壁画从绘制手法和现存效果上,基本符合记载里的吴道子和其弟子共同绘制壁画的效果

从史料记载上看吴道子绘制的壁画不一定都是吴装的风格,也有重彩的装饰。《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里这样记载:“兴善寺……东廊从南第三院小殿柱间,吴画神,工人装……净土院……院内次北廊东,塔院西壁,吴画金刚变,工人成色,………菩提寺佛殿内东西壁,吴画鬼神。西壁工人布色……”。“翟琰者,吴生弟子也。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使琰与张藏布色,浓澹无不得其所”。还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可见即使当年吴道子画过的壁画,呈现的面貌还是有差异的,所以德宁之殿壁画出现的简淡的吴装和浓重的颜色装彩同时出现在一面壁画里,这也符合前人的记载。

《宣和画谱》卷二《道释二》写有吴道子画龙的记载,“道子画龙,则鳞甲飞动,每天雨则烟雾生。”德宁之殿东壁所画的巨龙,胡蛮先生认为“东壁飞龙,经过后代画工用焦墨重绘”。在宋代也有个画龙的高手陈容,他画的龙苍老、雄厚,据说是依循吴道子的衣钵,和德宁之殿东壁所画的巨龙相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德宁之殿东壁这条巨龙长有六米,用浓墨勾勒,是现今古壁画中表现龙的形象最大的一幅,龙头偏小,头部长满尖刺,鹿角蛇磷,五爪腾空,喷云吐雾,气势博大。

《酉阳杂俎》续集卷五《夺塔记上》记载“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记似铁。”可见这条笔墨苍劲的墨龙具有吴道子画龙神韵,但这条龙出现了五爪,按龙爪出现的年代,元以前的龙基本是3爪(元代只有皇家才可用五爪龙),明清后流行4爪五爪,民间又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因此按龙爪的数目可以认定现存的龙的绘制时间最早不超过元代。

东壁巨龙头部

东壁巨龙爪部

德宁之殿壁画从艺术特色和题材内容上来看,具有吴派绘画的特色,是古代优秀的壁画遗存。

二. 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是否是吴道子亲笔所画的真伪之争

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为吴道子所画的记载,在《直隶定州志》有“吴道子飞天神图,北岳庙正殿西壁相传为为唐吴道子真笔”的记载,明代万历碑上有“曲阳吴道子亲笔”的刻字,对北岳庙壁画是否是吴道子绘画真迹,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壁画是元人的手笔;著名画家张仃来北岳庙看壁画时说,吴道子画壁画300壁,唯一保存下来的就在曲阳的北岳庙;黄苗子先生相信此为宋代作品;文学家、画家冯冀才先生看到壁画后说,这仍明代人重新绘制。专家学着各述己见,对于作者是谁、这面巨大的古代壁画是否是吴道子的作品,众说纷纭。

西壁中岳星君

认为壁画是吴道子绘制的有如下的原因:

北岳庙是祭祀北岳主神恒山神的庙宇,理应由官方出资兴建,因此可以认为,在历次的修建和重建过程中都应该集中全国的能工巧匠为之。

唐代时对北岳庙进行扩建、重绘壁画,像北岳庙这么重要的官方建筑,请吴道子来画壁画,是极有可能的。更何况,在民国以前,北岳庙还一直保留着他的学生唐蒲州刺史刘柏荣,于唐开元十二年作鬼尉图于北岳庙东韶福门的题记记载,可以认为,主殿壁画作者的水平必会高过刘柏荣才可能胜任,由此推断,有可能吴道子亲手绘制主殿壁画,才会有他的学生在北岳庙东韶福门配合做其他绘画装饰。

认为不是吴道子绘制的也有以下认为:

吴道子中年,名声远扬,他在北岳庙作壁画,不可能没有记载,另外现存的壁画青绿重彩、立粉描金,非“吴装”的特色,并且这面壁画迟至明清才有文字记载出自吴道子亲笔所绘,因此疑点重重。

根据文献记载的吴道子一生绘制了300多面壁画, 为什么众多的壁画遗存不到现在?,从历史原因看,中国历史上经历过三武一宗四次灭佛事件(即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在历次的灭佛运动中,几乎全部的寺院被毁、僧尼还俗、佛产充公。当时的道教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因此,到宋朝时存留下的唐代寺庙很少。吴道子以后的时代有两次灭佛运动,画在庙里的吴道子真迹势必在劫难逃。

明代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记载:“宋时老君庙,吴道子画壁,官募人买之。有隐士以三百千买壁,闭门不出者三年,乃以车载壁沉之洛河。” 根据这一记述,古代画工在同行竞争中,因利益驱使,致使这幅名传千古的真迹就这样被毁掉了。历史上由于人为的原因使得绘画作品遭受毁坏的应不计其数。

古代寺庙里的壁画能流传下来实数凤毛麟角,特别是地处华北平原这一交通便利、历经战争动荡的北岳庙,能保存住古代壁画已经堪称奇迹。

我国早期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胡蛮先生来到北岳庙,当他看到德宁之殿的巨幅壁画时,激动的他这样写到:我于1949年4月间到曲阳北岳庙考察壁画,我在两壁壁画跟前,徘徊、伫立、凝视、沉吟,约有三个小时之久,大有“名下固无虚士”之感。胡蛮先生对这面壁画的情况做了具体的描述,并认为这是珍贵的古代遗存,他认定这是吴道子的中年作品。

为什么不同的专家看到这面壁画,得出的结论会有较大的出入,其实现存德宁之殿这两面壁画,在绘画风格、服饰特点,现存的效果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矛盾的地方,这就提示了这面壁画绘制时间的复杂性,因此它也给人解读这面壁画,带来了困难。

三. 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是依照吴道子粉本绘制,又因庙宇毁坏、壁画受损,经过后来的画工重绘和补绘,形成了今天的效果。

西壁电母头部透出低层壁画眼睛的轮廓出现重影

西壁人物眼睛出现双重影

东壁星君出现双重上嘴唇线条

笔者经多次实地考察,发现在德宁之殿里两墙壁画的很多地方透出下层原有的壁画轮廓痕迹,并就壁画上面的很多矛盾的信息进行考证,因此得出现存的这两面壁画是经过了多次重绘和补绘的观点,

东壁着红衣南岳星君头部出现双重口部描绘的痕迹,东壁手持宝物的侍从,和上部左面人物群像里的电母的面部透出了下层原来的眼睛鼻子和线条的轮廓,出现里面一层描绘的痕迹,这说明了在后代重新补绘这面壁画前是有前人的壁画,

之所以有的地方透出了下面的线条,有的地方没有,也说明了原先的壁画受损情况不一样,和历代重新铺彩描绘次数的多少有关,铺彩描绘颜料层薄,时间久了,就透出了下层的轮廓线条。

那么原有的壁画是什么年代绘制的,又是什么时间重绘和补绘?

有一个重要的佐证,说明在宋代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就已经是经后人重新绘制,已经不是唐代的原貌。

苏轼于元祐八年任定州知州,任职期间只字没有提到吴道子的这面壁画,苏轼一生非常推崇吴道子,对吴道子的画风了如指掌,自诩只有吴道子的作品他一见就知道真假,如果北岳庙壁画是吴道子真迹的话,苏轼一定不会无动于衷,这说明了苏轼在宋代看到的壁画,是经后人重新绘制后的效果,已经不是吴道子真迹了。

另外,北岳庙德宁之殿殿外砖雕内容和殿内顶绘藻井和壁画的关系,也给我们对这两幅壁画最早绘制时间的断代提供了图式。首先德宁之殿是祭祀北岳恒山神的宫殿,与佛寺有别,因此带有浓重的中国本土道教的特点,道教讲究天人和一,内外感应,因此从德宁之殿殿外砖雕内容来看,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人的活动,有欢快起舞的场面,有威巾恭立的官员,有出行的车马,过桥的人众,有弯弓射蛟的场面、有武将戎装归来妻子抱幼的场面,有战争的场面等。内殿供奉着恒山之神,壁画是天神等众为民乞福兴云降雨,这样就形成内外感应,砖刻内容是得到了恒山之神辟护,百姓们希望社会和谐安宁,结束战乱,兴利除弊等,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直观反映。这些砖刻从人物的形象服饰等来分析,具有宋元的造型特点,德宁之殿是元代重建的形制,砖雕的形制最晚不能低于元代,由此可推断当初重建德宁之殿时,原有的墙壁上就还保存有前代的壁画。砖雕内容是壁画的内容的延伸。

随着近年来的考古勘定,北岳庙建筑的历史也渐渐明了。唐代开元二十三年《大唐北岳神庙之碑》记载了北岳庙在当时进行扩建和整修的情形,初步奠定了现今的形制。五代末年北岳庙毁于战火,而晋开运三年契丹攻占曲阳时北岳庙再次遭焚。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下旨重建北岳庙,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有学者认为北岳庙德宁之殿基坐为宋代(大约是宋太宗淳化二年)重建时的基础,大殿主体建筑为元代至正七年重建。据此,似乎德宁之殿里的壁画是否是吴道子所绘的真伪问题不言而喻,说明这面现存的传说由吴道子绘制的壁画最早的成像时间不会早于宋代。

因此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里透露出来的里面的最里面的一层应该是宋代扩建时绘有的壁画原稿。

还有壁画里的三条龙出现了风格不一致的效果。东壁巨龙具有唐宋人画龙的风格,其他两条龙有元明人画龙的风格,这也说明在重新描绘的过程中,原先壁画图象清晰的基本按原样描摹,壁画模糊不清的,就按当时习惯的画龙方法重新绘制。

因此考察过这面壁画的专家也提出,壁画的整体风格不一致的问题,构图有散乱的问题,前代服饰风格出现后代特征的问题等。

例如,德宁之殿西壁顶部的“飞天鬼”绘制的手法,是典型的唐代吴道子风格,说明宋代画工是依照吴道子的粉本或者是依据吴道子的风格重绘的北岳庙壁画。壁画里众多的人物造型风格接近宋元时的风格,例如五岳星君的衣领的圆领方口和周围执幡侍者衣领的左右开衽同时出现在一起,都具有宋元以后的的造型特征,这说明是元代在德宁之殿扩修后,画工们又重新描绘了壁画,留下了当时的造型风格特征。壁画里面五岳星君的服饰上的立粉描金图案,和卷云的描绘特征具有明代中期的造型特点,这也说明了在明带中期维修德宁之殿的同时也对壁画进行了重新装彩。

东壁人物袍袖云龙立粉描金装饰风格属于明代中期特征

由此可大致推断,这面壁画当初可能是宋代扩建时依照吴道子的粉本绘制的,元代重建德宁之殿时在原先壁画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的改绘和重新装彩,明代维修时壁画部分重新装彩。历代的画师在重新装彩的过程中,力求补绘的完美和谐,但还是显露出因时代审美造型的改变,而带来的不同时代绘画造型上的差异。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壁画,有不同时代的造型特点和装饰风格杂糅在一起,形成一个难以解读的复杂、壮观的古代杰作。

古代庙宇壁画完成后,粉本一般都由庙里保存,一旦壁画受损,可根据粉本重新描绘。现存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就有一小部分在清代时因地震毁坏后而根据粉本重新绘制的。由此推测,北岳庙在古代也可能存有壁画的粉本,在历次重修过程中,对毁坏和模糊不清的部分进行重新描绘。因此,在庙宇经历历次浩劫后,后人根据前人留下的壁画粉本进行了重新描绘。从现存壁画的图象效果,可以推断,这面壁画应该是有粉本留在庙里的原作者很可能就是吴道子。现存的《道子墨宝》《朝元图》《八十七神仙卷》都是这种壁画的粉本。

通过由以上分析,可对定州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两面壁画,从构图上雄浑大气,气韵生动,造型高古,具有唐代吴道子绘画的气魄,是研究吴道子绘画艺术的一个可参照的宝贵资料,但是绝非吴道子的真迹,这两面壁画最早绘制时间是在宋代,由于历代维修,后来画工在重新修饰补绘这面壁画过程中又揉进了后代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点,使它对后人解读这面壁画增加了难度,这里面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信息,对华北地区的社会政治艺术等人文的历史变迁都会有所映射,因此它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

《唐朝名画录》里有这样的记载:明皇天宝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图毕。明皇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如今我们只能在古代的文字里感官当时画圣吴道子绘画“冠绝于世,国朝第一”神韵,在纸卷本中除了传有吴道子绘制几个宋带模本可借鉴外,壁画的遗迹就只有德宁之殿里的壁画能叫人感受到唐代画圣的影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