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头条 » 头条推荐 » 正文

王氏行楷——王德忠老师“王氏行楷”简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3  浏览次数:1563
核心提示:  王氏行楷王德忠老师王氏行楷简述    中国科学院博士王思远    王氏行楷是王德忠先生的代表书体,是他近五十年潜心探
 
  王氏行楷
——王德忠老师“王氏行楷”简述
  
                                                  中国科学院博士王思远
  
  “王氏行楷”是王德忠先生的代表书体,是他近五十年潜心探求、躬耕砚田形成的艺术语言,以其“筋丰力胜、作真带草、灵性十足、雅俗共赏”为特征,打造的自主品牌,令观者反复展读而回味不尽。下边分三个层面把“王氏行楷”浅析如下:
  
  一、“王氏行楷”的形成过程

17-30-23-36-1  
  王先生在1992年以前主攻楷书,曾临习《多宝塔》、《阴符经》、《郑文公碑》,收获实力超强的美名;1993年以后专攻《石门颂》,十年如一日,临百遍有余,悟得线条“圆浑婉畅、如绵裹铁”之真谛;继而,旁涉《平复帖》、《蜀素帖》;源源不断从书法宝库中博阅强记、汲取营养,为艺术创新做好了充分准备,为艺术升华做足了功课。
  
  对于创新问题,王先生认为:“创新不可急于求成、凭空臆造,只有待积淀达到足够‘量’之后,才会发生‘质’的改变,此乃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刻意强求”。正是在该理念引导下,王先生耐住寂寞,静静地悟,细细地寻。经过无数次“三分古法七分我,混融无迹巧揉合”的尝试,在他“精研覃思修正果”努力下,终于把魏碑、隶书、行书冶为一炉,展示出点点溢彩、字字生辉、互相兼容、意态纷呈的独特魅力,使艺术水准有了“悟到深处自升华”的飞跃,顺理成章地把“王氏行楷”镶嵌于艺术大观园的长廊上。
  
  二、“王氏行楷”的内涵

  
 
  1.用笔上:坚持中锋用笔,以突出点质朴厚重为要旨,娴熟运用各种用笔技巧,讲究提按、粗细、疾徐变化,因势而动,随意生发,笔笔俱到,表现出“稳实劲健、骨力洞达”之效果。
  
  2.结构上:中宫收紧,结字安然,舒展大方,穿插避让错落妥帖,洒脱中含沉稳,率意中藏严谨,巧妙经营,神采飞扬。
  
  3.整体效果上:“王氏行楷”楷行合宗,作真带草,取篆之婉转、楷之精整、草之流便,开启一隅“工整而不刻板、变化不失规矩、灵动而不浮滑”的唯美视角;“线条细而不薄,字含内力,筋丰力胜”是“王氏行楷”彰显出的一种大气象。
  
  三、“筋力取胜”是“王氏行楷”的精髓

  王先生在长期书法实践中推崇骨力洞达,提倡字形丰腴,更强调筋力柔韧。前二者骨、肉通俗易懂,第三者筋不易被认识理解。筋是一种抽象的内力表现,既看不到又不易语言表达,只有一些高水平书家能体会并运用的技巧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感悟到“筋力”内涵呢?王先生的答案是:“只要在运笔时做到‘提中有按、放中有收’,始终保持在一定反作用力控制下前行(涩行),久而久之,就能悟出‘筋力’奥妙,写出富有弹性的点画,赋予作品内势充盈的生命力”。难怪卫铄(卫夫人)发出:“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的感慨。
  
  以行写楷,给刻板的楷书增加了字字生动、呼之欲出的内涵。由于“筋丰”才使每个字肌腱丰盈、动感十足,“筋”使“王氏行楷”充满了脉络通畅、生机勃勃的运动之美;“筋”是“王氏行楷”的灵魂所在。“字含内力、筋丰者圣”是王先生提出的观点,也是读懂“王氏行楷”的要领与引索。
  
  读“王氏行楷”不难看出“筋丰力胜”的淋漓尽致,其中不乏《郑文公碑》之架构、《石门颂》之风骨、“瘦筋书”之神韵,碑帖合璧,光彩照人。笔者认为:字无骨不立、书无筋不活,二者有机融合,方可称为上乘之作。
  
  王先生为人谦和,襟怀高远,做事专注,淡泊名利,文学底蕴深厚,尤擅古体诗创造,为“王氏行楷”提供了学养支持。
  
  “王氏行楷”是王先生数十年践行创作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迸发的火花,也是传统形质与时代精神碰撞的产物,是一面个性鲜明的旗帜,得到业内人士的认知、认同、认可,受到广大爱好者的热捧、关注。
  
  观“王氏行楷”朴素含蓄、动静结合、柔中寓刚、活力四射,没有丝毫的生硬和勉强,犹如四月牡丹,花团锦簇,雍容华贵,有国色天香之美,这是笔者拜读“王氏行楷”之后由心而发的感触。
  
  衡量一个艺术家优劣的标准是什么?不仅要看他有无茹苦含辛、深入经典的经历;还要看他有无标新立异的风格;更要看他有无独到的见解,这三点王德忠先生都具备,故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