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院校 » 正文

辽代活字印刷可能早于宋代毕升 车轲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719
核心提示:毕升是活字印刷的第一人吗1·毕升的伟大功绩宋代的大科学家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人,生于公元1031年)在其著作《梦溪笔谈》

毕升是活字印刷的第一人吗

1·毕升的伟大功绩

宋代的大科学家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人,生于公元1031年)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记在了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沈括《梦溪笔谈·活版》内容如下: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1041年11月(古历)宋仁宗改元庆历,公历1041-1048)中有布衣毕升,又为 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而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不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的记载外,还找不 到第二个文献资料。

  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一点都没有交代。所谓布衣,从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作过官的普通老百姓。关于毕升的职业,以前曾有人作过各种推猜,但最为可靠的说法,毕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由于毕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升才发明了活字版。

  从《梦溪笔谈》中我们可以看到,毕升的活版印刷术是空穴来风,是基于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中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

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印刷的,现在的木板仍用此法,统称为“刻版印刷术”。

  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传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称毕升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家。

  毕升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方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此之前,只有、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间,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后来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公元1456年,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声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的到来。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俄国的,十九世纪传入。毕升于1051年(宋仁宗皇右三年)逝世。

2.辽代契丹活字印刷字模的发现对毕升的活字印刷提出疑问

最近笔者首次在一个藏友处见到十8箱柏木契丹文活字印刷字模,,每一箱分上下两层,一层140个木活字字模,一箱共280个,15箱共5040个木活字。另据有关资料,前几年在北京举行的“契丹文明密码解读文物精品展”上,有北京藏家亮相契丹文石活字九箱一万二千九百六十字后,三箱契丹文铜活字二千八百八十字,两箱契丹文泥活字一千余字,三盒契丹文木活字八百四十字。

契丹族做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的民族,在中国古代曾建立了国祚长达三百余年的大辽(大契丹)政权,创造了輝煌的令后人瞠目结舌的一代契丹特有的文明。契丹文活字印刷术实物凭据的发现,证明了契丹文明确实出乎人们预料的辉煌,其真实程度应是当时人类文明中最绚丽的奇葩。契丹文字的发明及契丹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应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的契丹族对中华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是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契丹大字整理颁行于太祖神册五年,即公元920年,当时称为“国字”。据《辽史》记载,太祖生前就已经用“国字”印制出普及契丹大字的《字书》和部分儒家经典⑴。时间大约在921年。目前虽无证据断定这批印刷物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但从出土活字实物发展脉络与尚未发现契丹大字印刷雕版的事实如果契丹大字的《字书》是活字印刷术印刷的,那么契丹活字印刷要早于毕昇的活字印刷时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时间要提前,毕昇是活字印刷的发明者地位受到挑战。

如果这部《字书》是以契丹大字活字印刷,那它就是中国最早的活字印刷出版物,比宋代毕昇的泥活字发明要早150年。《字书》也是已知中国古代唯一的一部石活字印刷书籍,比中国历史上的石印照相印刷术早了900余年。《字书》还是中国古代最早用少数民族文字印刷的书籍,比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早了近300年。尽管因战乱,《字书》没有流传下来。

活字印刷为印刷契丹文典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契丹文化的发展,印刷

契丹活字印刷术形成两个产生过程完全不同的体系,一个是雕刻法,一个模铸法,都分别向更轻便更迅捷更易制的方向发展。大约在辽景宗保宁年间(公元969-978年),雕刻法就已经开始了木活字的制作。其木活字也比毕昇的泥活字早了60-70年,木活字是任何一个搞雕刻的人,拿一块板子都可以雕出来,技术单纯容易。故而很快就取代了石活字和泥活字。辽代境内当时盛产一种香柏本,材质坚硬,密度大,遇水不会烂,不会发黑,具有不易变形、耐磨等特性,特别适宜雕木活字。辽代木活字大多以香柏雕制,这是鉴别辽代木活字的重要依据,因为香柏在原辽境内已经绝迹,老香柏珍贵得已堪比黄金。一套木活字约需一两立方木材,加上人工和销售成本,任何人造假都会无利可图。而用别的木材冒充,极易辨别。所以,契丹文香柏木活字件件斗极真贵。

到辽圣宗统和初年,辽五京内基本都有了专业从事印刷事务的书店,铺子、作坊等,各大寺庙也都有了自己印刷佛经佛书的作坊。这时的木活字各种字号齐备,各种佛像、世俗人物插图版都镂刻的精细入微,显示了契丹活字印刷术已进入成熟繁盛阶段。象征活字印刷术顶尖技术的金属活字印刷术也已悄悄走向盛行。

综上所述,辽代的契丹文活字印刷比毕昇的泥活字印刷早了60至150年,所以把毕昇做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鼻祖看来是值得商榷的。

辽代契丹文活字印刷活字字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