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锐 » 书法 » 正文

形态与意识的结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24  浏览次数:3290
核心提示:  形态与意识是一次问题展,即追问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以推进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和反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品展,借助展览所
   “形态与意识”是一次“问题展”,即追问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以推进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和反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品展”,借助展览所呈现意义的,并非“完成”状态下的作品本身,而是艺术形成过程本身揭示的思想在社会前行浪潮中磨砺的痕迹;亦不同于时下流行的“文献展”,虽然配合以大量文字、图片、实物等文献文本,但不完全是“过去式”的梳理,而反映研究“进行中”的动态。此外,展览希望当代艺术的问题,不再是“精英化”的自语,而进入公共美育的领域,形成社会共同关注且可以广泛讨论的话题。我们并不期许这样的尝试在一次展览中就可以实现到“完满”,也不敢觊觎一次展览就可以承载诸多问题的发问,于是展览的发散性和未来的延续性,在设计之初即一并考虑,会在第一回展的基础上,慢慢生发开来。
  
  “形态”与“意识”,看似宏大的内涵,其二者关系的纠葛似乎也不失为中国历史与当下遭遇的笼统解释。既可以作为激发一系列问题的引子,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需要“实验”的一个理由,自然成为系列展览之“第一回”的主题。四位参展艺术家的选择,分别代表问题剖析的一个方面:
  
  王怀庆的创作,一直在尝试着在中国气韵的浸润中找寻当代精神的寄托。作品背后深沉的意识,呈示出艺术家与他的时代之间难以割断的牵连。接受集体主义教育成长的一代人长期被规范和限制,精神禁锢为只有一个统一的归宿和范式。社会变革近20多年来,经过当代社会精神失范状况下的遭遇,他们首当其冲,不断重新建造独立思考的精神家园。王怀庆具体物象里中国特质的抽取,构筑出艺术家精神家园的形状,其不断推进的抽象表达,终于在此次展览中完全割断了或多或少的与平面传统意象的关联,重新开始,含蓄地颠覆了旧有范式对个体意志的桎梏。这种艺术家与时代的关联在为展览专门进行的访谈中呈现为很多清晰的线索。特别是王怀庆与年近90岁的恩师赵昔的相聚、叙旧,谈及鲁迅式的独立批判,如何在当年日益恐怖、不允许有任何个人意志、只能服从一种教条的思想禁锢和改造中,成为唯一的寄托和向往。言谈中,似乎过去时光中日渐远去的意识,正在显现为形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