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力派 » 书法 » 正文

渡海三家:黄君璧之名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22  浏览次数:3603
核心提示:  黃君璧(18981991)祖籍廣東省南海西樵人,原名韞之,以字行,又名允瑄,號君翁,晚號米壽老人.    因其父黃仰荀喜愛收藏古董字
   黃君璧(1898—1991)祖籍廣東省南海西樵人,原名韞之,以字行,又名允瑄,號君翁,晚號米壽老人.
  
  因其父黃仰荀喜愛收藏古董字畫,自幼受父薰陶,見紙即畫.6歲時,入私塾讀四書五經,課餘仍不忘
  
  畫畫,將他在繪畫上的才藝表露無遺.16歲時,考入廣東公學就讀,跟隨廣州嶺南名家李瑤屏習畫.
  
  李瑤屏是廣東公學的老師,師承吳石僊(1845—1916)流寓上海的畫家,擅山水;而李瑤屏更是懂西畫,
  
  也能畫中國的山水、人物、花鳥,在學校教授國畫、西畫以及素描,黃君璧於此時奠定了素描和西畫
  
  技巧的基礎.
  
  1919年,他認識了許多廣州的收藏名家,使他觀摩到許多古人名跡,促使他全力朝國畫發展,由此他下了
  
  非常深的功夫臨摹仿古,尤其擅長石谿畫風,在傳統筆墨訓練上打下了紮實熟練的基礎.1921年經李瑤屏
  
  推薦,任教於廣州培正中學,開始繪畫教學之路.1922年廣東省舉行第一屆美術展覽,黃君璧提供作品參展,
  
  竟一舉獲得金牌獎.
  
  1928年,黃君璧覺久居廣東,繪畫活動侷限一地,藏畫也有限,故決定至上海一遊;在上海結識了黃賓虹、
  
  鄭午昌、易大厂、馬公愚、鄧秋枚等,眼界大開.1929年,黃君璧回到廣州,擔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教務主任,
  
  工作不像之前忙碌,有更多時間作畫,畫藝突飛猛進;加上小有名氣後,家中有藏書畫者常請他前往觀賞,
  
  過眼眾多古字畫,鑑賞功力亦有進步,買賣之間小有斬獲,收藏興趣還能貼補家用,可說一舉兩得.這年
  
  徐悲鴻也至廣東,兩人都有中西畫背景,遂結為好友.黃君璧在此教職上耕耘十年,作育英才無數,廣州政府
  
  還派其至日本考察,回國後在廣州、香港舉辦畫展都獲好評,名聲更大.
  
  1949年,黃君璧渡海來台後,即擔任師範大學美術系的教授兼主任,主持師大美術系長達二十年,他提倡國畫
  
  寫生,以自然為師、以自然景物為寫生對象,其個人創作理念與風格,深刻影響戰後台灣水墨發展.
  
  他的一生專注於繪畫創作,強調寫生,認為畫中國山水除了臨摹前人之作,更要身歷其境,以及要求創新,突破
  
  前人思想的束縛.因此,他在創作歷程中走遍大江南北,他曾走訪世界三大瀑布,將這種天然奇景描繪的生動
  
  寫實,宛若身歷光影,他突破了傳統畫法,獨創的「倒人字形」、「抖動搖擺形」畫瀑新法,模擬瀑布的水流
  
  及空氣中充滿水氣的效果,結合西方的寫生之法,和自己獨特的筆法,逼真地傳達了瀑布飛動的視覺效果!
  
  黃君璧的畫作與表現技法,雖然皆來自於傳統國畫的嚴格冶鍊,然而其中所蘊含的自然觀及人文精紳,則已
  
  逐漸脫離傳統中國山水藝術精神之理念.例如他在畫中的取景:近景松石林木,主景瀑布遠山,已是西方風景畫
  
  的窗景構圖;在透視上採取的是固定視點,在描寫上則注重物象光影與量感的實體存在.他的畫風墨色雄渾厚重,
  
  用筆剛健老辣,注重光影明暗的表現,以及山石林瀑的質感,給傳統國畫注入了新的表現力.其創作題材不僅於
  
  山水,在花鳥、人物等都有長年的經營和具體成就.中期和晚年,他的興趣偏向於山水,大概和他登臨名山,
  
  四處遨遊勝景有關;從觀察自然的奧妙,搜羅山石雲霧的千變萬化,由石痕水波,採取天然的稿本,發抒感動的
  
  心情,作品愈隨年歲而圓熟老練.
  
  他自言習畫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師承時期:從師臨摹,仿擬古畫,直至筆墨純熟,暢用自如的階段.
  
  2.師事自然時期:遍游名山大川,吸取自然景象,由寫生以至佈局如意的階段.
  
  3.熟而生巧時期:筆墨佈局既臻純熟的極境,自然進入求變階段.
  
  他在早中年分別以摹古和寫生作為磨練畫藝的方式,自言七十歲前都是藉由摹古來訓練畫藝,他說:「要先
  
  經過臨摹,學習裡面的筆法、水分與墨的運用,這個基礎一定要做好.」從1936年開始,黃君璧以行萬里路來
  
  消化臨仿古人作品的感受,從而進入到他藝術發展的另一個階段.
  
  在融匯自然的歷史過程中,黃君璧將"不著跡象"為高,作為他吸收古法的最高境界,他由臨仿古人畫法所積累
  
  的內心經驗,作用於現實景象的時候,能夠超於物象之外而成.因此,他的創新是建立在傳統根基上的一種
  
  現時的把握;而能夠「以平日所接觸之景物,為一種集合之描寫」,則是他能夠超於物象之外的畫面處理手段.
  
  因此,他也擺脫了現實給與他的限制,也避免了具體景象指認中的尷尬;而畫面中所呈現的"想像之境界"與
  
  "自然之心靈",則成了他早中時期作品中不朽的靈魂.晚年則以瀑布和雲水為主題,創造出如同實景般的畫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