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意设计 » 正文

神秘的青瓷盏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717
核心提示:2013年4月香港嘉德春拍现场,一件标注为“12世纪高丽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盏托”的拍品以517.5万港币落槌。这个价格不仅远远高出60万

2021年4月香港嘉德春拍现场,一件标注为“12世纪高丽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盏托”的拍品以517.5万港币落槌。这个价格不仅远远高出60万到80万港币的估价,也是高丽青瓷有史以来最高的一次拍卖成交价。

盏托为五瓣葵花式,托圈似碗,顶边镶有铜边,中空无底;葵花瓣式托盘平展微扬,高圈足外撇。全器施以青釉,呈淡碧色,称“天青”,局部有少量大开片;圈足底部呈土黄色,局部露香灰色胎。

香港嘉德拍卖图录注明这件盏托来自于一位日本藏家,以宋代五大名窑——官、汝、定、钧、哥中的汝窑名品为母本,是一件12世纪高丽青瓷仿汝窑的精品。

然而四个多月以后,代表朋友拍得这件盏托的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专家毛晓沪打破沉默,向外界公布了以高价拍得这件器物的真正原因:

“这件盏托不是汝窑仿品;它是一件真正国宝级的汝窑器!”

为了彻底弄清这件盏托的前世今生,一场代表中国和韩国古陶瓷鉴定界最高权威的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而得名。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宋瓷之冠”的美誉,被北宋官府选中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

不过汝窑开窑时间只有20年,因此传世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属稀有。据毛晓沪介绍,现今传世的汝窑瓷器只有80件左右,其中仅5件为民间收藏。

盏托为古时盛放各种不同材质茶碗的用具。四川德阳曾出土过一件十分类似的宋代银制盏托,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组玛瑙带托葵花式小碗。包括五大名窑在内的很多五代、宋代窑口如越窑、定窑都曾烧制过相似形制的盏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徽宗作《文会图》中,就出现了童子用黑定窑镶铜口盏托备茶的场景。

但是毛晓沪称这种北宋汝窑花形盏托却非常罕见。只有一件属于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的在大英博物馆永久展出的汝窑盏托与这件十分相似。

毛晓沪相信这两件盏托是“亲兄弟” ——皆出自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的窑口。

他表示这一结论由科学检测得出——将此盏托胎质与3片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汝窑瓷片标本和1片河南汝州张公巷窑址出土汝窑瓷片标本胎质的XRF荧光光谱相对比,结果发现盏托与清凉寺瓷片光谱完全吻合,与张公巷瓷片光谱基本吻合,稍有不同。这说明该盏托与清凉寺瓷片是由同一种原料制胎。

该检测技术也指出盏托与高丽青瓷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高丽青瓷中铁、硅、钾等元素含量大大超过这些元素在此盏托中的含量。这也说明高丽青瓷和该盏托制胎原料不同。

这一结论得到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前馆长、泰斗级韩国高丽青瓷专家郑良谟的赞同。为鉴定盏托的身份,郑良谟特地从韩国赶到北京。

“虽然瓷器制作工艺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已从中国传入高丽,但这件盏托所体现的制作技艺中有好几项都是高丽青瓷从来没有达到过的,”82岁的郑良谟说道。他曾经参与发掘过数十万件高丽青瓷。

首先,这件盏托的花瓣托盘几乎是水平的,而高丽青瓷中相似的花瓣托盘在边缘处都是向上翘的,不然在烧制的过程中就会坍塌,郑良谟解释道。

其次,高丽青瓷铁元素含量较高,在烧制过程中会渗出使得釉色发红,而这件盏托只呈现出灰绿色。

更重要的是,高丽青瓷釉质中的气泡大小不一,掺杂在一起;而这件盏托气泡非常均匀,像整齐排列的珍珠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它会如此清透美丽,”郑良谟说。“能将它捧在手里我感觉非常荣幸。”

“盏托的胎体非常细腻,烧制的窑温也更高,”韩国京畿道陶瓷博物馆前馆长、韩国高丽青瓷专家崔建补充道。此次他跟郑良谟一起从韩国来到北京。

两位韩国专家还提到盏托的铜镶口技术也是高丽工匠没有掌握的,这应该是中国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器物部主任、研究员吕成龙则认为这个铜镶口是盏托制成多年以后由日本人后加上去的,这是考虑到这件器物是从日本藏家手中回流的。

“这个铜镶口有可能是为了掩盖盏托上口边缘的破损,或是为了防止产生破损,”吕成龙猜测。尽管如此,他相当确定这件盏托是宝丰清凉寺窑口的产品。

《收藏家》杂志前主编邓丁三还提出另一种可能性,即该盏托也有可能出自位于河南的五大名窑中的官窑。

虽然北宋官窑的窑址至今仍未找到,首都博物馆征集部主任、研究员、古陶瓷专家王春城和浙江大学教授、古陶瓷专家周少华一致认为这种可能性无法完全排除,未来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

“不管怎样,这件盏托无疑是一件国宝,”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李彦君评价道。

代表一位中国企业家朋友拍下这件盏托的毛晓沪相信,它至少值拍卖成交价的10倍。

毛晓沪的进一步推论更加令人振奋——

“这件盏托极有可能是流出的清宫旧藏,”他大胆假设。

在皇家画师绘制于雍正时期的《十二美女图》其中一幅里,毛晓沪说,一件汝窑盏托就放在美女身后的博古架上。

“所有皇家画师笔下的宝物都必定能在宫中找到实物,”62岁的毛晓沪强调说。“这意味着清宫之中曾经有汝窑盏托存在过。”


然而今天无论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没有此类汝窑盏托的收藏。

毛晓沪遂给出三种假设——1,盏托是被太监或宫女偷走的;2,是被八国联军抢走的;3, 是1924年被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带出宫的。

“无论如何,这件盏托必须留在中国——我们已承受不起让国宝再次流失了,”毛晓沪说。


By 张子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