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历代名家 » 当代 » 正文

墙壁上的艺术追忆(十三) 武汉创意天地体验馆壁画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381
核心提示:这是【武汉创意天地】与您分享的第 46 期文章,也是武汉创意天地体验馆壁画解读系列(十三)编者按:武汉创意天地体验馆壁画以城

这是【武汉创意天地】与您分享的第 46 期文章,也是武汉创意天地体验馆壁解读系列(十三)

编者按:武汉创意天地体验馆壁画以城市?文化?人为主题,以城市文化的发展为线索,通过代表性城市及其文化、建筑、艺术等,来展示城市文明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每周二、四,小编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创意天地体验馆,走近墙壁上的艺术回忆,共同感受这些令人惊叹的传世作品。今天向大家介绍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经典代表作——《十五朵向日葵》。

梵高 《十五朵向日葵》

《十五朵向日葵》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创作于1888年8月的画布油画。该画描绘了一些简单的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油画尺寸764*14800px。该画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Van Gogh Museum)。(另一幅作品系为伦敦国家美术馆馆藏画作,由博物馆1924年直接从梵高家人手中购得,是系列作品中的第四幅,现存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武汉创意天地体验馆壁画

创作背景

1888年2月,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来到阿尔后,异常兴奋,创作真正达到高潮,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他迷恋上了向日葵-------一种表达太阳的另类植物。后来,梵高梦想建立“画家之家”(或称“艺术家之家”、“南方画室”、也有书写成“友人之家”),在法国南部建立一个画家共同创作的“基地”,但响应者寥寥。后来,陷入困境的画家高更自愿前来与梵高同住,这使梵高非常感激,本性热情的凡高打算画一组向日葵来装饰“黄房子”(梵高在阿尔的住处,因被涂成黄色而闻名),尤其是高更将要住的屋子。而当高更到来的时候,也对这些《向日葵》表示了赞扬,有的书写道:“高更曾以赞扬的口吻说:‘对,这才是花!’”。梵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这幅是其中最为著名的。

《十五朵向日葵》引来热烈关注

画作赏析

《十五朵向日葵》描绘的是一些简单的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

从画面上看,金黄色的向日葵,浓重跳跃,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画家在表现希望和阳光的同时,依旧表达了这希望与阳光溜走的无情。或许这幅油画反映了画家悲剧而又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的心理状态。

从形式上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构图上,花朵的分布、大小、聚散、长短、方向结合的恰到好处。该图只有一盆向日葵,且葵花的面积最大,表明向日葵是作者的表现主题,是整幅画的视觉中心和主体物。并且花盆的中轴线也是整幅画竖向的中轴线。整幅画也只有一个台面和立面。2、该图中,那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他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3、此画作为一幅静物画,从它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线构成,以至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种即热烈又悲伤,即躁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该图就是作者在深思熟虑后,通过对向日葵大小、正斜、疏密、浓淡灵巧有致的排列,用笔触技巧向观众呈现出充满生机的向日葵。

武汉创意天地体验馆壁画

作品评价:

梵高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艺术中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那种畅神达意的线条,脱却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术状态,尽管梵高的艺术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却受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家们的青睐,尤其对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

作者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时年他才37岁。

梵高自画像

梵高早年曾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等画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