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力派 » 当代 » 正文

仇和在争议中升迁 “铁腕风格”会否依然强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9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584
核心提示:4月13日,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富争议市委书记”的仇和离开宿迁赴南京,升任江苏省副省长。强力反腐、以扣除公职人员工资的方式

4月13日,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富争议市委书记”的仇和离开宿迁赴南京,升任江苏省副省长。强力反腐、以扣除公职人员工资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强制拆迁、强令国企改制“以卖为主”;最早在全国完成干部“任前公示制”、干部“公推竞选”等建设民主制度的试验者……10年来一直以激进手段推进当地改革、以“个性化”施政方式挑战体制并引发巨大争议的仇和,此番升迁,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仇和会否在更广的层面上推行宿迁的综合改革?他的“铁腕风格”会否依然强劲?


1 接下“烫手山芋”

仇和出生在江苏盐城滨海县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原本有8个孩子,因为穷,夭折了两个。仇和能上学是牺牲了三个姐姐的上学机会才换来的,他的家是全村最后一个从草房改为瓦房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娃,他了解农村的一切,也想改变这一切。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仇和为了实现改变农村面貌的愿望,报考了江苏农学院,学习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省农科院工作,3年后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1986年,仇和被下派到徐州丰县挂职锻炼两年半,静心研究农村问题。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苏北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组建的地级市宿迁市宣告成立,辖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和宿豫、宿城两区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17万,陆地面积8555平方公里。宿迁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新组建的宿迁市一切都还停留在贫穷落后的境地。

1996年12月8日,39岁的仇和以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沭阳县委书记。仇和十分清楚他所面临的使命有多么艰巨。至于为什么将这块“烫手山芋”接下来,他说:“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是宰相,一是县官,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有改革的空间和余地。”

在接受任命以后,一位曾经在沭阳工作过的老同志万分感慨地对他说了四句话:“来沭阳之前我的体重是120斤,走的时候只剩107斤;来沭阳之前我是一头黑发,走时则一头白发;来沭阳之前我精力充沛,走时已经精疲力尽。沭阳是个大染缸,你掉下去必死无疑。”老同志这四句话深深刺痛了仇和,他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考虑如何清理这个“染缸”,最终得出两条结论:第一是越乱越落后的地方越需要强硬的执政手段,否则必然被拖入泥潭不能自拔;第二是沭阳的落后源于制度的落后,沭阳的改革必须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障。

  2 惊人的“仇和速度”

面对一个经济居全省倒数第一的“落后地区”,仇和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这种路径选择,使仇和身上的争议与成就始终伴随。

在一份仇和的“施政纲领”里,开篇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态势,主要取决于五大因素,即区位、资源、政策、机制和人才。而从现实情况看,一个地方的区位不可选择,资源难以改变,政策调控余地也很有限,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又受到若干条件的制约,只有在机制创新上可以大做文章。”仇和随即在宿迁开始了创新机制的改革,并且以铁腕推进。

仇和的改革从沭阳开始,为期4年的改革,让沭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7年以前,沭阳经济排全省倒数第一;全县38个乡镇有8个是省级贫困乡镇;全县工商业普遍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化水平极低。1997年以来,沭阳县超常规发展,1998年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比1996年增长了72.7%、41.6%和40.4%。

仇和行动的步伐很快,有时快得惊人。一组数字可以让人们领略什么是“仇和速度”��到2000年底,沭阳共启动民间资金15亿元,新建小城镇楼房356万平方米,是1996年底总数的38倍。新增城镇人口26.5万,人口城镇化率从7.5%上升到22.1%;沭阳城区新辟街道39条,新铺水泥路62万平方米,新建楼房198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08万平方米。

一座全新的县城出现在沭阳百姓面前。人们每天感受着变化,感受着“仇和速度”。“我之所以凡事必采用飞快的速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措施一上马往往就遭来争议,甚至反对,我必须争取用最快的时间让人们看到结果。好的结果出来了,争议自然就消失了。”


3 只有动力和干劲

2001年8月15日,他被任命为宿迁市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领导问他需要什么支持,他说,只想要一个政策。于是,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出的12号文件中出现了一条:允许和扶持宿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和做法,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仇和得到了一把“尚方宝剑”。

9月13日,宿迁召开了为期两个月的“宿迁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用“整风”的办法,用“三讲”的精神来进行制度创新建设。

仇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是为标新立异而提出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宿迁作为新建市的特点提出的。宿迁是江苏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比例最高,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最慢的一个地区。区划调整导致宿迁市处于特殊的市情、特殊的区位、特殊的地位、特定的发展阶段。宿迁没有中心城市、没有经济中心、没有文化中心、没有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针对宿迁的现状,宿迁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个“54321”的发展战略,就是实施五大战略,实现四大目标,调整三大结构,提高两大收入,建设一座中心城市。五大战略即强农富民、工业突破、城镇带动、全面开放、科教兴市。四大目标即改革开放大突破、经济结构大调整、中心城市大推进、区域发展大跨越。三大结构即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而且明确提出以城乡结构调整为先导,带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这个“54321”的发展战略是仇和为宿迁的未来构建的制度框架和发展模式,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仇和强调:“老百姓花钱总是比政府花钱有效,民间资本投入总是比官方资本投入的回报率高,藏富于政府不如藏富于民。”

社会上对仇和的舆论压力频频,省里领导问他有什么想法,能不能承受压力,另外有什么要求。面对领导的询问仇和说:“我没有什么压力,只有动力和干劲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