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图书资讯 » 正文

回顾百年昆曲兴衰:陈均老师讲述“昆曲的那些事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547
核心提示:2013年6月13日北京大学《经典昆曲欣赏》的最后一节课是由陈均老师带来,陈老师在以往的课程中都会穿插着向同学们介绍艺术家的故

2021年6月13日北京大学《经典昆曲欣赏》的最后一节课是由陈均老师带来,陈老师在以往的课程中都会穿插着向同学们介绍艺术家的故事,以及昆曲的一些小知识,陈老师对昆曲发展史的了解是非常深入的。

本节课,陈老师主要向大家介绍了昆曲在2001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引发的一些昆曲文化现象,详细分析了这些关涉昆曲的文化现象背后隐含的社会价值观念。例如,陈均老师介绍了京剧演员史依弘和昆曲演员张军在2012年合演的那一版《牡丹亭》。这版《牡丹亭》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它的舞台布置和传统的昆曲舞台是不一样的,比如挂的帘子用的是水晶,而桌子则是所谓的玻璃道具。另外,这版《牡丹亭》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在舞台有一道光坏,这个光环代表杜丽娘心中的一个枷锁,枷锁表征的又是杜丽娘的心情,这道光环自始自终都在舞台的上方,它把人物内心的焦灼通过一种具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2012年版的《牡丹亭》演出以后受到了一些老艺术家的批评,因为他们认为这一版的《牡丹亭》在演唱方面不规范,出现了涨调门的情况,而另一些社会人士则认为老艺术家们对2012《牡丹亭》的批评是一种苛责。所以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创新等问题交织在昆曲的发展问题上。在昆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还有一种声音也时时出现,那就是昆曲如何保持它最初的本色。陈老师介绍了《1699桃花扇》。对于《桃花扇》的演出,为什么要冠以1699之名呢?因为据考证,《桃花扇》开始上演的年份是1699年,主创人员想通过此举强调他们的演出是原汁原味的。另外,陈老师也提到,青春版《牡丹亭》在剧本上“只删不加”这一做法也是为了更贴近原初的昆曲表演。

在回顾了过去12年产生的一些昆曲文化现象之后,陈老师又向大家介绍了过去百年间昆曲发展的兴衰。其中的一些小故事至今听来仍让人觉得唏嘘不已。陈老师把百年昆曲兴衰的历史描述成一个民间和官方互动的过程。清末民初以来,昆曲由原来的宫廷艺术变成了民间艺术,所以民国时期昆曲的发展主要靠民间,它是由一个小圈子来维持的,这个小圈子包括青年学生、文人和商人。进入共和国历史以后,昆曲被纳入到了政府体制中,昆曲就成为众多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的一种,政府的文化政策开始主导昆曲的发展。陈老师认为,在过去的12年中,昆曲的发展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昆曲观众群的扩大、昆曲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无一不在影响着昆曲未来的发展走向。

(撰稿:王柑琪 摄影:冯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