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院校 » 正文

什么是翡翠(三)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298
核心提示:玉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利用史。远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一新石器时期,就己制作有许多经过精细加工的玉器,显示出高超的玉器加工技

玉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利用史。远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一新石器时期,就己制作有许多经过精细加工的玉器,显示出高超的玉器加工技艺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水平。如在红山文化(距今5000-6000年)遗址出土的著名的内蒙翁牛特旗三星它拉玉龙,玉龙高26厘米,呈"C"形,吻前伸,闭嘴昂首;头部刻划生动,线、面利落、简洁、圆润,龙身圆浑无鳞,有一中孔可悬挂。整个作品造型协调优美,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鉴赏价值。再如在浙江余杭良诸文化(距今4000-5000年)遗址出土的兽面纹玉琼,是另一件广受赞誉的古玉器。它高7.2厘米,上宽8.4厘米,下宽8.3厘米,孔径6.8-6.7厘米,呈方筒形;方筒两头有阿形的口边,柱面中有横竖轧的槽,将玉琼分为两节。每节4个凸面,共8个凸面。凸面以方棱为中线,并勾有阴线兽面纹。兽面纹的主要纹饰集中在两只蛋圆的大眼上,鼻、嘴、面颊也有阴线纹饰; 大眼炯炯有神,虎视眈眈。整个作品构思严谨,表现细腻,刻划手法娴熟,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玉器珍品。这两件南北相互辉映的古玉瑰宝,充分显示出早在新石器的晚期,我国的先民在玉的利用方面己达到十分高的水准。

三星它拉玉龙


由于早期的玉器多为各种不同用途的祭祀器,因此,故宫博物院著名的古玉研究家杨伯达先生认为,玉在我国先民的心目中是神的代表,是可以通天的,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为此,后来玉又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传说当年黄帝在打败蚩尤、分封诸侯时,为体现王权神授的观念,就曾以玉作为他们执掌权力的凭证。人们认为,当初先民在造字时,把"玉"字写成"王" 字加一点,就充分表明当时人们认为玉是王者的佩饰和专利。

兽面纹玉棕


在早期,玉除了用做帝王的权证,体现王权神授之外,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用做祭器和瑞器。如《周礼》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琼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是为6器。它表明玉作为祭器在当时是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和讲究的。随着祭祀对象的不同,玉的形制和色泽都有不同。另一方面,鉴于王者是天之骄子的神权观念,就使"天子"也获得了类似苍天那样的待遇,于是玉不仅作为祭器,也作为礼器、瑞器进入官场的礼仪,官员朝见天子也必须执玉为礼(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祭器)。<< 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壁。"这表明在当时,玉作为礼器就像祭器一样,也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限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有可能获得越来越多的玉。如《周书》中曾说"周天纠,获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可见帝王拥玉之多。这就使帝王有可能把玉赠赐给周围的贵胃、亲王,甚至士大夫。从而使玉渐渐摆脱了早期只限于帝王的格局,也摆脱了作为祭器和礼器的限制,开始向士大夫和庶民阶层扩展。但拥有玉,特别是优质玉和高档玉器,仍然是少数人的权利,所以玉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玉仍被人们视为高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用于礼天的汉代玉璧


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玉走下神坛的这一变化,儒家在继续神化玉的同时,又赋予玉以"德"的观念,提出玉有"九德"和"十一德"的说法,提倡"君子比德于玉"和"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以玉来显示道德品格的高尚。这使商、周时期"举凡国家之以祀、以飨、以朝、以聘,无一而不用玉。自天子以至庶人,未有身不佩玉者" 。对此,杨伯达先生曾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它把玉从深宫禁苑中解放了出来,使地位不高或并未踏人仕途的平民也拥有了佩玉的权利。于是,玉的利用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这对后世道德观念的建立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高尚品德的象征,并深刻地反映在人们的言辞和观念之中。如人们在赞叹美女的容颜时,有“玉女”“玉貌”“冰清玉洁”“冰肌玉骨”说法;称赞美少年为"美如冠玉"飞;赞赏美酒为"玉液琼浆"气;赞美富贵的生活为"锦衣玉食,",把神仙的居住地,叫做"玉宇"把帮人做好事,叫做"玉成";还有"化干戈为玉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在汉语中有两百多个词和成语与"玉"字有关,而且这些词或成语几乎都是褒义词,足见玉在我国文化中所拥有的独特地位。

玉璜


在人们把玉普及化和视为美好事物与高尚品德的象征的同时,早期形成的玉是神的代表的观念也依然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人们除了在各种祭祀和礼仪场合使用玉,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之外,也普遍相信可以用玉来保佑自己,护佑家庭和亲朋。于是就有了用玉制成的各种护身符和护身用具,甚至日常的用具,并以不同的图案和形制来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祈求神灵的护佑。人们相信佩玉、戴玉,能吉祥如意,好运频频和桂祸去灾,逢凶化吉。如用玉雕图案"象驮宝瓶"来祝愿太平有象;用"两蝙蝠夹一寿字"来祝愿福寿双至;"一凤衔月季花枝" 则象征荣华富贵; "葫芦连枝蔓"用于祈求福禄万代;"荷叶上伏一青蛙"是祝愿连生胖娃; 以"荷叶、莲藕和鱼"祝福生活富裕,年年有余; 用 " 猴子爬上枫树挂印"来象征封侯高升…… 这种以图案的谐音和象征意义来表达祝福的习俗,也是中华玉文化的独特特征之一。

象征武力,王权的玉斧


人们还相信,玉不仅能护佑生者,也能保护死者。为此设计了各种用于死者的玉器,如口含的玉琀、塞耳的瑱玉、盖脸的玉片,甚至用于全身的玉衣等等。人们相信在这些玉器的保护下,死者可以尸体不腐,灵魂不散。

金缕玉衣


对玉的这种护佑意义的进一步挖掘,又使人们产生了玉有某种医疗价值的联想。因此早在汉末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便盛行有为延年益寿而服用玉粉的记载,有"玉亦仙药,但难得耳"和" 服玉者,寿如玉" 的说法。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概括了前人对玉的医药价值的论述,指出玉有" 除中热,解烦意、润心肺,功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功效;还记载:玉"久服耐寒暑,不饿渴,不老神仙" 。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历代都有不少王公贵胃、上层人士将玉作为滋补品。传说当年为延年益寿,乾隆曾于不离玉,身不缺玉。清宫医史连记载: 当年慈禧太后就曾每天吃玉粉和珍珠粉一小汤匙,数十年未间断,闲时还用玉棍在额头上和脸部来回滚磨(有人认为,这兴许是她虽年近古稀,却依然容颜未见明显衰老的原因之一)。可见玉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一剂治病抗老的神药。


和西方不同的是,在近代的地质矿物学和宝石学引人我国之前,由于玉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泛称,没有具体属种的划分,因此不像西方那样认为不同的宝石有不同的护佑价值,而是笼统地相信所有的玉都具有相似的保佑价值,其差别则主要反映在玉器的形制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玉的期望值不断扩展,就使玉器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巧,类型也越来越丰富,涵盖了祭祀、礼仪、护身、装饰、用具、玩赏、医药等各个领域。

十一德翡翠馆,以玉的十一种美德为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各位爱玉之人,提供一个单纯舒适的网络环境,了解、欣赏、选购翡翠。包括国家级玉雕大师施禀谋亲自设计的翡翠胸针、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极赋艺术性及思想性的翡翠摆件、玉等,欢迎各位欣赏品味。

详情请访问官网www.11de-搜索兰亭名家网-或查询下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