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兰亭资讯 » 艺术展讯 » 正文

观众书写的艺术史(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258
核心提示:我们常常说时代影响艺术,哲学影响艺术,文化史和政治史影响艺术史,却忽略了影响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观众。 为何古希腊诞生

我们常常说时代影响艺术,哲学影响艺术,文化史和政治史影响艺术史,却忽略了影响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观众。

为何古希腊诞生了无数壮美宏大的雕塑?而不是歌颂权力与盛世的艺术?为何探索艺术本体的现代主义,恰恰在工业革命成功之后兴起?为何中国历朝历代的精品禅,大多流失到日本?为何传统中国画只画衣冠不画人?为何当代艺术在今天的中国地位尴尬,应者寥寥?诸多问题的答案都与艺术史上的观众分不开。

古希腊艺术的观众:自由公民和哲学家

温克尔曼说:古希腊艺术的出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有自由。从来没有一个统治者能够征服整个希腊,因此古希腊人的艺术没有表现王者的强权和盛世的宏大,而是给后世留下了无数壮美的人体雕塑和瑰丽的神庙。

古希腊的自由公民在接受决斗训练的同时,也接受文化与艺术的教育。在特尔斐城和科林斯城的绘画比赛中,参与评判的是公民大会的杰出代表。古希腊的艺术家不用担心自己的创作埋没在庸才的眼光中。古希腊艺术家的创作不受皇权的影响,也不受傲慢的商人所主宰,艺术家的作品由全民代表在公民大会上做出公正的评判。

古希腊雕塑

虽然古希腊尚没有没有“艺术家”这个词,但是彼时的画家、建筑师和雕刻家的身份也得到充分的认可,拥有崇高地位。画家底奥格尼托斯曾经担任马克·奥利略国王的老师——画家也能当帝师,这让后世那些卯足了劲指点江山,学得满腹经纶、一心货与帝王家的文人情何以堪。雕刻家克赛诺菲拉斯和斯特拉顿的坐像,摆放在至高无上的神像的旁边。雕刻家阿尔卡美奈斯本人的浮雕放置在埃列夫西尼的神庙的阁顶上。普罗克西尼代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画家吉玛戈拉斯——无需有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媒体公司也可以做驸马。艺术家的地位源自观众的崇敬。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远比绘画艺术更加丰富与壮美,那是因为观众们认为雕塑能够献给神祗和神庙,能够展现人体的完美,而绘画则很少具备这个功能。当时艺术家热衷于塑造健美的雕塑,这源自于古希腊人对战士的崇敬,对武力的膜拜。除了政治军事原因之外,古希腊舒适的地中海气候让人们常年可以裸露身躯。训练场上的裸体竞技、角斗场中的肉搏、公共浴室的流连。这一切都让古希腊人习惯于展示、欣赏和赞美裸体。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The Laocoon and his Sons)

古希腊的战斗英雄和竞技场、选美会上的优胜者,他们的形象和健硕的身躯会被制作成雕像,放置在神圣的公共场所,让人民瞻仰崇拜。这不仅是对健美身躯的赞美,也是对英雄气概的赞美,更是对神的赞美。古希腊人把人体美与生命、神祗结合在一起,以理想化的雕塑,把人的身体神化,以此表现神性的完美。健硕的肌肉和矫健的身躯,成为古希腊人的图腾,也成为艺术家的审美对象。古希腊的艺术不喜欢表现盛装打扮的人体,而是用薄如蝉翼的衣料来表现人体若隐若现的优雅体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喜欢描绘戎装贵族、盛装贵妇,“人”退到了第二位,“衣衫”被摆在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原来一直不明白,为何古希腊的裸体雕塑的鸡鸡都那么小?一坨硕大雄壮的鸡鸡岂不是更加象征着主角的威武强大么?真正的原因是,古希腊人认为小鸡鸡才Cute, 大鸡鸡反而是愚笨的象征,彼时的小丑闹剧或者木偶戏中的角色常常带着巨大的假阳具,象征角色的愚蠢和动物性——在古希腊,由观众而不是艺术家,来决定艺术的每一个细节。

文艺复兴的观众:贵族、廷臣和银行家

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最大的功臣是艺术家还是观众?如果没有那些完全不同于中世纪的观众——那些精于古典学术的人文学者、精于艺术鉴赏的廷臣和贵族、深谙艺术的力量的银行家,15、16世纪的艺术家会不会依然在保守作品中表现等级制度、道德教化和宗教意识?

如果说中世纪的宗教画的主要观众是不认识字的农民、士兵和小手工业者,15世纪之后观众主体已经转变为廷臣、贵族和银行家。

在卡西蒂里奥内那本著名的《廷臣》里面,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臣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熟识历史和哲学,音乐、绘画、建筑和雕塑统统不在话下,书籍、珠宝、古钱、古玩样样在行。熟练的舞姿、高超的骑术,以及拉丁语和意大利语是必须的素养,不但能欣赏音乐还能熟练地演奏一两种乐器。”拥有良好教养的廷臣和贵族的鉴赏力与底层人士不可同日而语,高水平的观众,必然催生高水准的艺术。

但是实话实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观众:廷臣、贵族和银行家们,他们并不是彻底的人文主义者,我们在今天往往夸大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的觉醒与宗教专制之间的对立。事实上,美第奇等银行家和大贵族对艺术的赞助——那些教堂、壁画和雕塑,绝大多数都是一种“宗教赎罪券”。艺术家韦斯柏夏诺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载了关于他的赞助人科西摩·美第奇的一段评价,这是每一个科西摩·美第奇传记作者都要引用的段落:“他意识到,假如要上帝宽恕他并让他保留对那些世俗财富的拥有,他就得把思想转向虔诚的事业,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如此财富才会长久……这钱来得并不干净。”

如果说美第奇家族对艺术品的热爱,对建筑、绘画和雕塑的支持是为了人性的觉醒,那就未免太过于一厢情愿。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家族和其它大贵族、资本家都是艺术的内行,他们懂得艺术与哲学,深谙人性与欲望,在这些观众的支持下,宗教绘画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看图说话”和布道教化,艺术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艺术家更加热衷于挖掘宗教题材中的人性,而不是一味地赞美神性。

在这些内行的观众的赞助和支持下,16世纪的艺术家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道德教化与流行品味,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追求创作的独立。他们在创作一幅宗教油画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表达最虔诚的信仰,而是构图、光线、透视等美学因素。为艺术而艺术的背后是对观者的重视,能够欣赏艺术的人才是艺术家创作的潜在对象。达·芬奇在日记中说,他的画是给画家看的,如果绘画的时候不想着观众是专业人士,那么就无法做到最好——达·芬奇心目中的最佳观众当然是那些能够懂得艺术语言的行家,而不是期待在宗教作品中获取精神力量的虔诚信徒。【未完待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