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图书资讯 » 正文

印象派➻印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5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436
核心提示:长久以来,艺术界对印象派的评价已经太多太多了,而人们发现对于印象派的界定,很多时候,如果一定要找出确定的分界线,却往往找

长久以来,艺术界对印象派的评价已经太多太多了,而人们发现对于印象派的界定,很多时候,如果一定要找出确定的分界线,却往往找不到明朗的界限。这就像想要区分人和动物,生命和非生命,在感情感知感受上,人与动物,生命与非生命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有着许多重合。同样,印象派的特征,真要和以往将来各种流派加以区分,却会发现有那么多的交集,特别是人物

不过从本质上来讲,印象派在绘画技法上较传统画法有了革命性的变革。首先,印象派强调了光影、色彩与瞬间。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莫奈( 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印象派创始人之一)就是个运用色彩的杰出典范。他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而忽视对物体形状结构的写实。他完全抛弃理性分析而依赖感觉作画,捕捉瞬间变化的自然效果,追求单纯的绘画上色彩关系的独立美。另一方面,他很善于捕捉能够产生特效的光影瞬间,比如阳光照射下有着强烈反光的干草堆,雪堆,几何线条式的篱笆阴影产生的视觉运动幻象,初升太阳沐浴的朝雾,及他晚期最喜欢的波光粼粼的梦幻荷塘。选题上有点相似摄影的抓拍。而印象派的另一位代表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的拍摄快门似乎就要慢半拍,相对地更平和安宁。至于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印象派发展史上领导人之一)和德加(Edgar Degas,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则更喜爱室内作画。

印象派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于光的热爱: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依据光谱来调配颜色。在阴影的处理上,他们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色、紫色等颜色。不过,虽然传统绘画的暗部大多色彩浓重,但也是有色彩的;当然,在印象派之前出现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派,不少作品也是充满鲜艳明亮色彩的。浪漫、现实主义绘画同样是注意环境的反光。不过我始终认为Monet的作品暗部采用大量粉色调是真是天才而革命的创举,唯有他的这种处理,才能把雪堆画得那么通透,把雾气与光的混合画得那么迷幻。


再有,印象派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当然,决不能说传统绘画的线与面简单,在色彩上,传统绘画更强调变化的细微,也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只不过这些是基于物体结构,在理性指导下完成的。而印象派不再继承充分混合的无痕迹细微变化的色彩,而是分解和突出变化。从视觉神经学的角度来看,画面把三维转化为二维,所以很多感受部分画面已经替视觉神经加工了。古典方式绘画强调色彩变化的无痕,尽最大可能帮助人的眼睛完成视觉加工,容易使人有一览无余的感觉。印象派则把半成品留给眼睛,人们要去“理解”它,视觉神经就有着更多的意识参与理解和后期加工。这种不确定性和感受歧义,营造出了画面动感。

为什么印象派的作品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视觉冲击尼? 我认为这可以从视觉的形成的原理的角度来分析。

一方面,视网膜上的感光色素的视锥细胞只有三类,产生红绿、黄蓝、黑白三对拮抗的神经反应。色觉是到大脑皮层才产生的。分解和跳跃的色彩变化为视觉神经制造了更多加工机会,或许因此提高了人的大脑兴奋性。印象派科学的“视觉混合”,即不是在调色板上调好一种颜色后再往画布上画,而是在画布上根据感觉用小笔触并置各种颜色,近观似乎一片杂乱,但在一定距离之外看,小笔颜色因视觉作用而构成丰富的色块。而用到极致的光色互补效应更是极大地增加了画面的闪烁感和美感。

“单纯的颜色因其单纯而能更强烈地作用于内心的感受,比如蓝色,当它和少许互补色在一起时,给予心灵的冲击犹如空谷鸣钟振聋发聩。红色和黄色也一样,在需要的时候,画家必须能够让颜色发出声音。”“我像小鸟鸣啭一样作画”,Monet这么形容他自己作画的感受。

另一方面,笔触的存在,制造了更多的画面声音。一部分是因为是视觉细胞对歧义形体的解释,另一部分原因是视觉细胞的特定方向感受性。不同方向引起不同的细胞群兴奋,不同细胞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为画面增加了更多的解释可能。像Monet的风吹满大街国旗的画、水波,Renoir的“毛茸茸”在笔触运用上给人的一种不确定因而跳跃的感觉,等等。

当然,印象派作品能造成深刻视觉冲击的原因,还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谈到的这些。印象主义同时也是一种对描绘欢快场景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美以及对光线和瞬间无尽的探究。甚至有人评论说,印象派带来的影响,就是他们已经把这些绘画技术玩到了极点而令后人难以超越。

印象派的另一大特点是将绘画看作主要是色彩和形状的组合,而认为与所画对象没有太大关系,他们关心的是怎样画,而不是画什么,虽然这二者实在是不能分得那么清楚。对印象派来说,所画对象决定了用什么色彩和形状的组合,特别在人物画方面


在人物表现方面,只有Monet 是真的把人物当成风景来画。即使这样,《撑阳伞的女人》和《红围巾》表达的情绪就极为不同,从而用色用笔也完全不同。一幅是轻松欢快的,有着跳跃的笔触和色彩;另一幅则带着忧郁,大块面白色,将色彩范围限制在画面的中心区域,用红绿搭配突出逆光中的暗红色头巾,暗红色头巾则反衬出卡蜜儿略显疲倦的面容,带着有着转瞬即逝的惆怅。而《临死的卡蜜儿》,完全是一种无韵的忧伤了。




Renoir的人物画早期还是比较符合印象派定义的,中晚期却又偏向了新古典主义学院派,进行了两种风格的再融合——人物毕竟是个有着太多内容的东西,忽略形体表达会失去很多不可替代的内容。Degar早年师从安格尔一派,他的作品就更是注重形体结构的了。不过Renoir和Degar不同于以往的人物特色在于明亮和动感,像运动摄影。Renoir在塑造斑驳阳光洒在人身上的效果方面是一流的,这也是用以往绘画方式难以达到的。

印象派玩的是光与影的游戏。尽管他们追求真实,他们要表达的东西远不是照相机能够取代的。“用照相机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的速度拍下来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取代用艺术家的心灵从现实当中过滤过的那种典型性的,带有他的审美性的那样一种东西。”绘画的关键就在于那种表现力,一种内在的心理感受的表达。印象派还是受着“写实”观念的约束,变革只是对“现实”怎么理解的变革。到了印象派后期,塞尚开始进行了理念上的变革,为了“一场线与色的演出”。他通过强调画中物象的明晰性与坚实感来寻求画面的构成意味,不惜牺牲客观的真实。在塞尚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客观形体的有意歪曲变形。他无意于再现自然。他对现实物体的描绘,只是为创造一种形与色构成的韵律服务。

“从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进程看,正是在印象派画家笔下,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被引入画面,绘画由此变得清新明丽而有生机。艺术家追求真实的努力在印象派时代达到顶峰,然后开始回落。从马奈到塞尚,欧洲绘画传统在自我否定的同时又在自我完善,这样的进程构成了整个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框架。”

~~~~~~~~~~~~~~~~~~~~~~~~~~~~~~~~~~~~~~

欢迎各位艺术爱好者来信来稿,发来您对艺术的见解。我们会通过我们的平台分享给各位艺术爱好者

来信请寄 goldenmapleint.art@gmail.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