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画网,兰亭网,兰亭书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图书资讯 » 正文

“壳公司”越烂越光荣 掮客吐槽借壳上市之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4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207
核心提示:文西(化名)是并购重组市场上一位小有名气的掮客,不过最近,他把自己的大部分资金都用来买了债券。“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做并购的

文西(化名)是并购重组市场上一位小有名气的掮客,不过最近,他把自己的大部分资金都用来买了债券。“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做并购的,会有很多内幕消息,能够炒股发财。但真正接触过这些业务的人才知道,一家公司成功借壳上市的概率太低了。”文西对经济观察报说,“即使有内幕消息,最终多数重组还是以失败告终,赚钱的不确定性太大。更何况还有监管部门的严查。”

“海选”壳公司

由于近两年来IPO闸门长时间关闭,不少急于上市的企业转而寻求借壳上市,导致了这两年来并购重组市场的异常火爆。截至6月30日,已有589家企业中止审查,129家企业终止审查。IPO进度的一拖再拖,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失去耐心,转向并购重组。

海通证券分析的5个壳公司的主要特点分别是:市值较小,一般在50亿以下(分析最近两年买壳上市案例,壳公司市值均小于40亿,其中10-20亿占比最高);主业没有前途,ROE很低或者为负;资产负债率高;股东或分散或高度集中;一直有卖壳意向,不断和各种买壳方接触,直到最后谈成。

然而,僧多粥少,2021年,A股仅达成近30例借壳案,今年以来的数据更少。据Wind资讯数据,今年至7月底已有205家公司发布并购重组公告。其中的差别在于,更多的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主动收购,而非形成借壳。

上海一位投行界人士称,目前两市的壳公司大概有200家,市值10亿-30亿元不等。之所以沦为壳资源,或因业绩持续亏损,或因主业成长乏力,或因老板打算退出,或因手里多家公司需要取舍,原因不一而足,但均被消息灵通的各路中介所知晓(尤其是长年服务的保荐券商),纷至沓来的各路人马早已将门槛踏破。

例如去年山西天然气借壳前,也曾考察了六个壳资源,最终才敲定了联华合纤。之前,因索要壳费问题,山西天然气与ST宏盛闹得不可开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